.

还有比康熙智擒鳌拜更扯淡的事吗

??点击上方蓝字免费订阅??

康熙

年五月的一天,深宫之中风云变幻,一桩关乎满清和小皇帝命运的大事件陡然上演——

康熙智擒最牛权臣瓜尔佳·鳌拜!

君臣撕逼,自是杀机四起,凶险万分。

至于当时情形到底有多惊心动魄?

今儿个老王我就带你一窥究竟。

01

在此之前,我们要搞清楚一个问题:康熙为啥要擒鳌拜?这事儿,和康熙的老爹顺治有关。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即将驾崩,临终前他将皇位传给了年仅8岁的康熙。但顺治也明白,8的康熙毛都没长齐,如何担得起治国重任?于是,顺治打算来个“四保一”战术,贴心的给康熙配了四个极品辅助: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这就是著名的“四大辅臣”。四大辅臣再给康熙安排好一切之后,顺治撒手人寰了,接下来,康熙继位,成为名义上的大清掌门人。可接下去的发展,却出乎顺治的意料...02四辅臣,虽然是顺治亲自任命的,但这并不代表他们之间没有隔阂。首先,他们的身份就是难以逾越的鸿沟。索尼、遏必隆、鳌拜,都出身两黄旗。而苏克萨哈,是正白旗。自从多尔衮与豪格两派争斗开始,一直到多尔衮意外身亡,两黄旗与两白旗的争斗就没有停止过。尤其是,两白旗依仗多尔衮的势力,对索尼、鳌拜等两黄旗的死忠,打压已久,积怨颇深。而这个苏克萨哈,更是一个墙头草,他曾是摄政王多尔衮的同党。却靠检举揭发多尔衮谋反获得顺治青睐,所以索尼、遏必隆、鳌拜三人十分瞧不上苏克萨哈。据《清史稿》中载,“时索尼为四朝旧臣,遏必隆、鳌拜皆以公爵先苏克萨哈为内大臣,鳌拜尤功多,意气凌轹,人多惮之。苏克萨哈以额驸子入侍禁廷,承恩眷,班行亚索尼,与鳌拜有姻连,而论事辄龃龉,寖以成隙。”这段话,概括了四人之间的微妙关系。总结一下就是:索尼,老谋深算,不轻易表态。鳌拜,功高自傲,盛气凌人。遏必隆,胆小怕事,随风就倒。苏克萨哈,寄人篱下,不敢不从。随着时间的流逝,四人的矛盾终于爆发了。03矛盾的导火索,是镶黄旗与正白旗的圈地之争。早年间,清军入关后,圈地之风甚盛。多尔衮得势后,正白旗吞并了一部分镶黄旗的土地。这本是陈年老黄历了,但随着鳌拜成为了四辅臣,他又开始旧事重提,准备给镶黄旗讨回公道。可正白旗根深叶大,也不会轻易就范。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三人就带头不从,这让已经专权日久的鳌拜大为恼火。随后鳌拜以“藐视上命”、“纷更妄奏”为由,要处死这三人。面对不依不饶的鳌拜,年幼的康熙召集了众臣,其本意是想将此事压下来,可谁成想却愈演愈烈。同为辅政大臣的索尼、遏必隆都是两黄旗出身,自然不会反对鳌拜。而吃了亏的正白旗,把希望寄托在了苏克萨哈身上。可谁成想,这个时候的苏克萨哈不想因此得罪鳌拜,选择了默认,继续做起了缩头乌龟。于是康熙皇帝判了三人各鞭一百,没收家产,圈地的事情暂时搁置。谁知,无所顾忌的鳌拜,竟然矫旨,强行将这三人处死,并且强行换地。这种藐视天子命令的行为,让康熙十分不满,但此时鳌拜势大,他只能隐忍不发。《鹿鼎记》中的鳌拜04从此之后鳌拜愈发的放肆,而其他三人均不想惹事上身,更加纵容了鳌拜。不久,索尼病故,康熙也开始亲政,四辅臣和皇权的平衡被打破。此时,苏克萨哈想要离开是非之地,于是向康熙皇帝提议,让他前往遵化守护顺治陵寝。但是这一举动,激怒了鳌拜。有人要问,苏克萨哈要走,就让他走吧,鳌拜眼前少了一个碍眼的,不是更好么?但这样想,就错了。当时的局势是,索尼不在了,遏必隆不参合,苏克萨哈再一卸任,他们四辅臣就名存实亡了,如何再去制衡康熙呢?于是,鳌拜迅速罗织了苏克萨哈二十四条罪名,要把他处凌迟、族诛之刑。康熙当然明白其中之意,不予理睬,来了一个拖字诀。可是,鳌拜不依不饶!据《清史稿》中载,他在康熙面前“攘臂上前,强奏累日”。这太过分了,他居然上殿,拉着皇帝的手,逼着康熙签署奏章。最终迫于鳌拜的压力,苏克萨哈被处绞刑。但此时的康熙皇帝也已经知道这个鳌拜已经不能留了。05接下来,就是被众多影视剧反复演绎的一幕了,康熙皇帝开始对鳌拜动手。这一段在《清史稿》之中描述十分有戏剧性:“上久悉鳌拜专横乱政,特虑其多力难制,乃选侍卫、拜唐阿年少有力者为扑击之戏。是日,鳌拜入见,即令侍卫等掊而絷之。於是有善扑营之制,以近臣领之。”原来,康熙碍于鳌拜在军中党羽颇多,为了不走漏风声,捉拿鳌拜的时候,并没有动用禁军。而是用了一些“年少有力者”,将这位满蒙第一勇士擒拿活捉,其过程有多惨烈,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只需要知道结果就好,鳌拜被生擒。所谓墙倒众人推,很快,就有人站出来参奏鳌拜的三十大罪状。此时,常年在战场打拼的鳌拜,也闻到了死亡的气息。据法国传教士白晋的记载,鳌拜在狱中觐见了康熙,他给康熙展示了当初为救皇太极而留下的道道伤疤。但是,已经亲政的康熙皇帝,绝不会给自己留下隐患。据《清史稿》中载,“鳌拜愚悖无知,诚合夷族。特念效力年久,迭立战功,贷其死,籍没拘禁。”相信这也是,康熙皇帝为了稳定两黄旗,而做出了权衡之举。最终,鳌拜于康熙八年(),在拘禁中死去。擒鳌拜(来自站酷)PS

关于康熙智擒鳌拜,历史上有多个版本,其中在李宝嘉的《南亭笔记》,书中对此事做了较为详细的记载:

“康熙帝在南书房召鳌拜进讲。鳌拜入,内侍以椅之折足者令其坐,而以一内侍持其后。命赐茗,先以碗煮于水,令极热,持之炙手,砰然坠地,持椅之内侍乘其势而推之,乃仆于地。康熙帝呼曰:鳌拜大不敬。健童悉起擒之…”

康熙先把鳌拜召进了南书房,让他坐在了一个动过手脚的椅子上,然后给了他一杯烫手的热茶,把鳌拜烫伤后,站在他身后的一个侍卫,乘机弄垮了那张椅子,把鳌拜推到了地上,最后康熙一声令下,冲出来一群少年把鳌拜抓了。不过,这只是李宝嘉的小说家言,并不足信。

而且,用几个(据野史记载,是5个)乳臭未干的小孩崽子,能干趴下“满洲第一勇士”?

想当年杀伐四方,为救皇太极,鳌拜可是屡屡孤身闯阵,以一敌数十都没输过。

那么,康熙到底是如何拿下鳌拜的呢?

在《清史稿·列传三十六·鳌拜传》中的记载,还是比较靠谱的:

“康熙八年,上以鳌拜结党专擅,勿思悛改,下诏数其罪,命议政王等逮治。”

随着羽翼渐丰,康熙在将鳌拜的亲信调往外地,离开京城,又培植自己的势力掌握了京师核心区和卫戍权后,直接给议政王下旨,抓了鳌拜。

什么南书房,瘸腿椅,热茶杯,布库少年,跟金庸的韦小宝一样,全是虚的!

那么,又一个疑问来了——

同为《清史稿》,同是擒鳌拜,为啥在《圣祖本纪》和《鳌拜传》里,会出现两个版本,不同情节?

想知道答案吗?

没答案!

中国煌煌古代史,都被清廷又删又改又烧又毁,搞得一塌糊涂;对他们自家那点事,还不是想吹就吹,想咋编就咋编?

所以,甭追根溯源,较劲求真,只需看个热闹就好。

免责声明:本文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侵权请联系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hbyx/5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