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王朝建立后,在镇压与反抗、统一与复明的军事斗争仍在全国各地进行,其中南方尤为激烈。在这种军事斗争的中,火炮扮演着一个怎样的角色呢?它又是如何促进了火炮制造和使用发展的?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慢慢分析。
一、顺治朝的火器制造与使用
清军在顺治元年(年)四月入关后,继续以明末孔有德、吴三桂等各部降将为先驱,携带西洋大炮与各型自制火炮,迅速扩大占领地域。五月,多尔衮率部进京,不久即命各旗于北京设立炮厂与火药厂,制造各型火炮,以为作战之需。
当时八旗所设炮厂的位置是: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在镶黄旗教场的空地上,各建厂房35间;正黄、正红两旗,在德胜门内各建厂房30间;镶红、镶蓝两旗,在阜城门内各建厂房23间。镶黄、正黄两旗在安民厂建火药厂房12间,其余六旗都在天坛后侧各建火药厂房20间。这些厂都有八旗官兵看守。安民、绦儿胡同局、安定门局,又都是收藏火炮的厂局。
此外,顺治初年还设立了管理兵器制造的机构“鞍楼”,于顺治十一年。改为兵仗局,十八年又改为“武备院”。武备院下设御鸟枪处及内火药库,分别收藏御用枪炮及火药。
顺治朝(——)大抵仍沿袭明代后期制造火药与火炮的各种制度,由中央和地方分别实施。火药制造由工部所设濯灵厂统管,并命大臣监督厂中制造,厂中设石碾二百盘,每盘置药30斤为一台,每台碾三日者以备军需,碾一日者以备演放枪炮,预贮军需火药以30万斤为率,随用随备。凡八旗所用火器,都由兵部定式,交工部安排制造,前线用炮,可由各省督抚奏报,经批准后可自行制造。这一时期所制造的枪炮,大多用于镇压人民的反抗、并用于同南明军队进行作战。与此同时,人民和南明政权也用自己制造的枪炮进行反清战争。
二、南明政权用火炮进行抗清战争
据史书记载,南明弘光元年(年)四月十五至二十五日,史可法在扬州以巨型火炮进行守城战,杀攻城清军数千人。闰六月,江阴典史阎应光以上千支鸟枪、上百门火炮在江阴与清军相持80余日,顽强地进行守城战。与此同时,福州的唐监国与绍兴的鲁监国所统辖的军队,也常恃火器与清军相抗,清军一时不能败。南明永历元年(年),翟式耜与焦琏曾在桂林使用传教士毕方济献给桂王朱由榔的西洋大炮,击杀清军数千人,解了桂林之围。
顺治十四年(年),清廷授吴三桂为平西大将军,率兵进攻南明永历政权,永历政权以西洋大炮抗击清军。顺治十八年,吴三桂发兵缅甸,攻灭了永历政权,俘虏了朱由椰,并缴获了永历政权制造的西洋大炮,其中有一门西洋大炮的炮身还刻有“永历元年二月造总制部院堵”等字。而在南明抗清战争中使用西洋火炮最多的是郑成功。
三、郑成功在抗清、驱荷战争中使用的火炮
郑成功是我国明末清初著名的民族英雄,他在抗清、驱荷的战争中,极其重视建立强大的水师和装备当时较为先进的枪炮。南明降武二年(年),郑成功起兵南澳,兴师反清。南明永历十三年五月,郑成功、张煌言率师取崇明后大举突入长江。六月,屡败清兵,克瓜州、下镇江,至南京近郊时,六合、滁州、天长皆反正,尔后转锋江南、江北29城。
郑成功所部常携带大量火药、正副龙熕、大铜熕、红衣炮、威远炮、佛郎机等轻重火炮进行作战。在进攻瓜州时,郑军用巨炮焚夺清军的巨大木浮营,这种木浮营可“容兵五百名,火炮40门,火药、火罐不计”。在进攻镇江前,郑成功下令军中,“到镇江时,各统船,水船跟正副龙熕到岸协击”。在围攻南京时,郑成功“令各办铳器攻城……抬运正副龙熕,登岸攻城”。次年五月,在厦门保卫战中,郑成功的“右武卫坐驾同正副龙熕船破腙而入”。
郑成功在抗清战争中所用的大威力火炮,主要是永历年间制造的红衣炮型火炮。除了现在出土的永历元年西洋火炮外,还有一门传世的永历乙未年(水历九年)制造的火炮,足以说明这一史实。《厦门大学学报》年第3期,刊载了映西省博物馆关于《郑成功造的永历乙未年铜炮考》的文章,详细介绍了这门传世火炮的情况。此炮用青铜铸造,全长厘米、口径11厘米、口外径31厘米、口沿壁厚5厘米、双耳均高12厘米、长18厘米从各部尺寸与口径尺寸的比例倍数可知,它是一种攻城炮。
此炮的形制构造大概与欧洲16世纪后期所造加农炮相似,炮管前细后粗,有五道箍,每一道箍都是由多条细线构成的带形箍;从炮口至第一道箍呈喇叭形,这种构造形式的火炮所见不多;炮底外部有球形尾珠,其前方有一方形火门;炮管中部两侧各横出一个炮耳,耳间有嘉禾瑞草图形;现在的炮膛中部已被沙石锈堵。炮身后部铸有三行凸形文字“钦命招讨大将军总统使世子、大明永历乙未仲秋吉日造、藩前督造守备曾懋”等32字。
据考证,铭文中的“钦命招讨大将军总统使世子”实为郑成功的名号。这在《增订晚明史籍考石井本宗(郑氏)族谱》中也有所记载:
“郑成功,讳森,字明俨,号大木。明赐国姓名成功,挂招讨大将军印总统使”。
其他有关南明的史籍,如《小腆纪年附考》卷十二、《闽海纪要》、《明季南略》等书中,也都有“招讨大将军、总统使”是郑成功的记载。而“世子”二字,是因为南明隆武帝朱聿键和永历帝朱由榔,都曾把郑成功当作养子的缘故。铭文中的“大明永历乙未”等字,说明此炮制于年。“藩前督造守备曾懋德”等字,是郑成功所部督造火器官员的职务和姓名。基于以上几种考释,可以说明此炮是郑成功所部制造和使用的大型火炮。
南明永历十五年(年)初,郑成功抗清受挫后,即开始率军进驻金门,分兵两路,进行收复领土台湾的斗争。当郑军战船向台湾进发时,受到台湾人民的支持和配合,于当年三月,将荷兰殖民者驱逐出台湾,收复了我国领土台湾。
作战中,郑部火攻营与水军中的火铳船,都装备和使用了大量火炮。在江日升的《台湾外记》卷十一中,有郑成功在收复台湾时使用“连环熕二百门”的记载。在进攻荷兰人最后据守的城堡台湾城(即热芝遮时),也使用了大量火炮。
这些都说明火炮铸造在南明时期仍有相当程度的发展,而永历九年所铸造的火炮,则是当时所用的大型火炮之一,基本上反映了南明政权的铸炮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