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曹晶瑞)这个夏天,一档名为《乐队的夏天》的节目热播,并在8月10日周六晚完美收官。这档节目让摇滚乐、摇滚乐手迎来了真正的夏天,也让海淀区一个村子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树村。树村曾被称为“京城摇滚村”、“摇滚圣地”,顶峰时近千名摇滚乐手曾租住在这个村子,在痛仰乐队主唱高虎等摇滚乐手的记忆中,在树村只与音乐相伴的日子是快乐的,即便当时穷困潦倒。
现在树村附近清幽的街道。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当年的“京城摇滚村”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新京报记者日前专门去村里转了转,楼房、公园、小广场,显然,村民的生活已经改变,当年关于摇滚乐的那些事儿也只存留在了村民的记忆里。但您或许不知道,树村除了是京城有名的“摇滚圣地”,也是一座有着近千年历史的古老村落。
村民回忆村里随处可见身着奇装异服的摇滚乐手
在地图上搜索树村,第一个冒出来的就是树村公交站,运通路、特4路都有在树村设站。下车后,您会发现,所谓的树村如今已全然没有了村的样子。楼房、柏油路、公园、健身广场……穿着时尚的村民、忙着上班打卡的职工,当年以种田和收几十块钱房租为生的村民,早已开启了全新的生活模式。
供给村民活动的小广场。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在树村村委会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新京报记者来到名为万树园的小区,据说,这里居住的很多都是树村后营的村民,他们之前很多都是当年摇滚乐手的房东。记者在一单元门口前,偶遇了正在纳凉的陈姓老先生和他的女儿,碰巧的是,他们就是当年树村后营的村民、摇滚乐手的房东之一。
树村小花园。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记得,怎么不记得呢,那会儿净是留着大长头发、穿着奇装异服、背着各种乐器的年轻人在村子里出没。他们有点像夜猫子,经常是白天睡觉、晚上出去上班。反正每天在村子里都能听到零散的‘叮叮当当’的声音。我总是半夜等他们全回来,再起来插门(锁门)。”陈老先生向新京报记者讲述起当年有摇滚乐手居住的树村往事。
陈老先生坦言,他不懂什么摇滚乐,只知道有这些奇装异服的年轻人在,他就有房租收。他十几平米甚至几平米的小房子就能给他带来每月几十块钱到一两百块钱不等的收入。每当“叮叮当当”的声音响彻村子、响彻自家院子时,陈老先生也都欣然接受,即便他对于这些所谓的什么“重金属”完全欣赏不来。
闲暇时,陈老先生也和住在自家的乐手们聊过天儿。“他们大多数经济不富裕,来北京是为了学音乐。住在我们村,一来离音乐学校近,二来房租便宜,可能主要是因为房租便宜吧。”陈老先生说,家庭条件稍好些的乐手主要靠家里救济生活,家里条件困难的便只能靠零零散散的演出挣钱。“我也遇到过以演出为名,半夜将屋子里的乐器统统搬走,次日就不再回来的年轻人。”
“新来的乐队基本都在我家房子里排练,时间长了有点门路的乐队就不怎么在家排练了,应该是有专门的排练场所了。”陈老先生的女儿插话说。
树村村民搬进了新居。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当时树村很多村民都和陈老先生一样,主要经济来源就是种田和收房租。直到年,树村作为“城中村”被纳入改造范围,陆续启动拆迁。年,摇滚乐手们居住的树村后营也开始改造,家家户户的房子拆了,村民搬进了楼房。树村自然而然也再没听到过“叮叮当当”的声音。“其实到后期,也就是年至年之间,没等后营拆迁,村里房租涨了,乐手们就已经因为付不起房租,一点点的就都搬走了。”陈老先生回忆说。
当然,树村也有相当一部分村民和陈老先生不同,他们说,摇滚乐手的入住,让他们的生活增添了不少色彩。甚至连家里的孩子也受这些乐队的影响,对音乐或是某种乐器充满了新奇、产生了兴趣。“后来,这些年轻人搬走了,村里一下子清静了,我还真有点不适应呢。”一位村民回忆说。
村民上楼业余生活不再只靠摇滚乐点缀
“京城摇滚村”没有摇滚的声音了,村民没有了房租收入靠什么生活呢?据树村党支部副书记许莉介绍,村民搬入楼房后,除了居住环境大大改善,绿化公司、水电站、物业公司等村办企业基本就已满足树村多数村民的就业需求。另外,还有部分村民依然有闲置的房子可以出租。当然,和当年百十来元的房租相比,现在楼房的房租不知翻了多少倍。
如今的树村有了全新的模样。新京报记者王巍摄
相较于以前,如今的树村既繁华又幽静。毕竟是置身于海淀区的村子,所以在树村附近出没,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场景随处可见;隐藏在公园、绿地中的一栋栋居民楼以及小区门前的小柏油路,又有种与城市全然隔绝的感觉。
许莉说,如今树村虽然没有了摇滚乐手、摇滚乐点缀村民的生活,但各种文化活动依然丰富着村民的日常。比如,眼下正值暑期,家里有孩子的村民就可以带着孩子参与亲子活动,到乡镇新建的图书馆感受亲子阅读,或是参与村里清洁家园活动、乒乓球比赛等。“村里还有专门的树村郊野公园、广场、舞蹈室等场所供村民日常休闲娱乐。”许莉介绍说。
如果连温饱都解决不了,哪里还有闲情逸致去参与这些活动呢,或许,这就是树村村民生活改变的最好印证吧。
历史悠久是北京最古老的村子之一
走在树村不同的新建小区,记者发现,每栋楼的楼牌号上除了写有“万树园”“丽景苑”等字样外,还同步写有“厢黄旗”字样。其实,当年的“京城摇滚村”树村不仅因摇滚而知名,它更是一个历史非常悠久,是北京为数不多最古老的村子之一。
树村地处北京西北郊,与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只有一墙之隔。因村中树多且繁茂而得名。树村的名字自唐代一直沿用至今。据村中老人介绍,明清时代的树村,村外官道纵横,通向西北各地。村内街道交错,大街小巷店铺林立,买卖兴旺。树村连接着京城与西北各省进京的官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使得树村成为京城西北郊的一个商业重镇。雍正二年(年)清政府大修圆明园,并在圆明园周围建立起八旗护卫军营。树村周边就设有三个护卫军营,在树村街西面建立起镶黄旗,村东建立起正白旗、村东南建立起镶白旗和正蓝旗,人员近万。树村商业街自然而然的承担和保障了对护卫军营的日常供给。
据称,树村商业街区鼎盛时期,商业店铺多达三百余家。另据不完全统计,当时村内水井就有三十多眼,碾子、石磨二十余盘。村内常住人口高达万人。每日流动人员也有数千人,有南来北往的商客、有在皇家园林做工的各行工匠,有给建圆明园供应各种建筑材料的大车队,也有各军营来村内采购的兵丁。那时的树村大街小巷,人流涌动,热闹非凡。直到后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树村商业的繁华也就此戛然而止。新中国成立时,树村内仅剩几家店铺。上世纪七十年代,树村最后一家店铺关张。
另据村民介绍,树村当时还有一座六品守备衙门,后被改建成现在的树村小学,清真寺等古建筑则依然保存至今。
无论是树村,还是树村村民的生活,如今都已有了全新的模样,但用村民的话说,翡翠般的树村,将永远留在村民的心里、记忆里。新京报记者了解到,树村正在整理村志,关于树村的点滴将以文字的形式一代代传下去。
新京报记者曹晶瑞摄影王巍
编辑唐峥校对危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