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能征善战的八旗子弟是如何堕落成游手好闲的

现在我们提起八旗子弟,人们第一印象肯定就是游手好闲,听戏斗蛐蛐,为了生存变卖家产祖坟的纨绔形象,却很少有人知道或者夸赞他们曾经也骁勇善战,开疆扩土,百战百胜,为大清帝国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那么既然八旗子弟曾经那么厉害,为什么后来却如此不堪呢?曾经的那些勇士呢?

明神宗万历十二年,出身建州的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宣布起兵伐明,以黑旗为旗帜,征战四方,后来增设蒙古旗,到皇太极时八旗制度日渐完善,分为正黄,正白,正红,正蓝,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八旗,后来因为势力不断增长,人口不断增多,八旗中因为种族不同又分为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八旗,八旗军总人数最多时曾达到27万。

八旗子弟曾经作为创建清王朝的主要军事力量,为清王朝的发展和巩固作出重要贡献,国家为了解除这些八旗官兵的后顾之忧,就建立了八旗常备兵制度,兵饷制度,八旗兵为世袭,在年满16周岁的八旗子弟中挑补旗兵,旗人什么都用干就有国家供给的口粮,一个旗兵每月一共有7.5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元,而这些只是国家供给收入,他们还可以靠着祖宗曾经跑马圈地的成果,在家坐等田租。正是因为不用劳动有国家供养,所以造成了旗人的颓废,

清朝后期,帝国内烽烟四起,需要八旗子弟再次上阵保家卫国时,这时的八旗子弟大多已经不能上马扛枪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时,虽然八旗士兵与旗人宁死不退,但是因为战法和装备的落后,在八里桥之战中损失大量可战旗兵,八旗战力再次受损。

为了改变八旗子弟的这种情况,清政府从多万旗人中选出23万人请来德国教官进行强制训练,最后勉强训练出3万人,编入北洋新军第一镇和禁卫。

除了旗人外,为了国家安全,朝廷也在汉人中大规模练兵,兴学,这使许多具有进步思想的青年加入进来,成为后来革命的主流,年10月10日,湖北训练的汉人新军攻占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也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八旗制度从建立到清王朝覆灭为止,共延续了年。

本文由伟哥历史说原创,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分享更多历史一手资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