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黄旗牛什么牛扒一扒老黄历,看看正黄旗的

美丽黄皮肤行动 http://m.39.net/disease/a_6311767.html

好嘛,一位北京大妈因为人家小姑娘没给她让座,将外地人骂得狗血淋头,一口一个“臭外地的”。这还不算,她老人家自称自己是“正黄旗”的,暗示自己有贵族血统,其他人皆是贱民,见到她都得恭敬顺从。

她老人家可能忘了,大清国早在年已经寿终正寝,旗人的铁杆庄稼早已倒地,特权早被没收。他们跟普通人地位相同,也必须跟普通人一样谋生赚钱。

正黄旗旗帜

从大妈以“正黄旗”的身份来自抬身价的言语可以推断,她可能认为正黄旗是八旗中最为尊贵的旗籍。这是她老人家受了“正”这个字的误导,以为官员职位里的“正职副职”与“正黄旗”里这个“正”字是一个意思。

八旗制度最初起源于金代的猛安谋克制。金代女真人少,为了生存下去,女真人之间生活生产上要相互扶助,遇到外敌入侵,则要共同战斗,这就需要一种制度将女真人组织起来。

金代女真人将所有成员编入猛安谋克,每个谋克统领户人,每个猛安统领7-8个谋克,由猛安首领“勃极烈”统一安排生产生活,统一指挥战斗。

金太祖完颜阿骨打

这实际上是一种全民皆兵的制度,它帮助女真人在当时崛起于白山黑水之间,并且消灭了北宋王朝,让赵构和他的后人只能偏居南方。

后来,努尔哈赤统领的建州女真继承了猛安谋克制度,创立了“牛录额真”制度。以人为一牛录,设一名佐领,每5个佐领设一名参领,每5个参领设一旗,由一名都统管辖。都统之上设立旗主,由努尔哈赤跟他的子侄辈担任。

努尔哈赤像

最早建州女真只设四旗,分别是正黄、正白、正红、正蓝。其后,努尔哈赤率领建州女真统一了女真各部,于是在四旗之外另外再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从而变成了八旗的规模。

八旗继承了当初猛安谋克的特点,同样是一种全民皆兵的制度。此后随着女真人征服的地盘与人口越来越多,又增加了蒙古八旗和汉八旗。

最初,八旗之间的尊卑次序是按照长幼辈分确定的。地位最高的是正黄旗和镶黄旗,因为这两个旗由努尔哈赤亲自掌管。其后分别为大贝勒代善掌管的正红旗和镶红旗,二贝勒阿敏掌管的镶蓝旗,三贝勒莽古尔泰掌管的正蓝旗,四贝勒皇太极掌管的正白旗以及楮英长子努尔哈赤的长孙杜度掌管的镶白旗。

八旗旗帜

从这个排序也可以看出,“正”旗的地位未必高于“镶”旗,比如镶蓝旗就比正蓝旗的地位要高。

等到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上台,对八旗旗主进行了调整。努尔哈赤第十二子阿济格和第十四子多尔衮先后担任镶白旗的旗主,第十五子多铎则执掌正白旗,按照长幼次序,镶白旗的地位被提到正白旗之前。

年,镶蓝旗旗主阿敏奉皇太极命令镇守永平、滦州、迁安、遵化四城,明将孙承宗攻打滦州,阿敏寡不敌众,放弃四城逃跑。朝廷正要治罪之际,又爆出阿敏曾经在攻打朝鲜时,企图在朝鲜建立独立王国。皇太极震怒之下,命令将阿敏幽禁,镶蓝旗旗主由努尔哈赤的侄子济尔哈朗取代。镶蓝旗的地位直线下降,跌到了两个白旗之后。

影视剧里的多尔衮与皇太极

镶蓝旗被打击后,第二年就轮到了正蓝旗。年,正蓝旗旗主莽古尔泰率军攻打大凌河遇挫,向皇太极汇报军队遭受重创。皇太极质问莽古尔泰,为什么正蓝旗打仗总是拖泥带水有所延误,莽古尔泰竟然向皇太极瞪眼拔刀,反过来质问他为何老是跟自己为难。

跟皇帝拔刀,这是不要命了。皇太极给莽古尔泰定了个大不敬的罪名,剥夺了他和硕贝勒的爵位,并且将莽古尔泰的正蓝旗收归皇太极自己掌管。从此以后,八旗有了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分,皇太极掌管的两黄旗和正蓝旗为上三旗,其余为下五旗。

与此同时,正黄旗与镶黄旗的地位也发生了变化。皇太极将皇帝一家子旗籍调到镶黄旗,镶黄旗只留皇帝一个宗室,正黄旗留三个宗室。自此以后直到清朝灭亡,镶黄旗就成为八旗中地位最为尊崇的一旗,而不是正黄旗。

镶黄旗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摄政,成为清朝实权最大的人物。他与多铎交换了旗主位置,成为正白旗旗主,并且与皇帝一样成为正白旗唯一宗室。正白旗也接替正蓝旗的位置,跻身上三旗,正蓝旗跌入下五旗。

多尔衮死后,上三旗由皇帝直接掌管,八旗之间的尊卑顺序就此确定下来,依次为: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

所以,即使在清朝,正黄旗的地位也不是最高的,老太太也许是电视剧看多了,也许是被“正”字误导了,以为正黄旗地位最尊崇。

清末落魄旗人

顺便说个题外话,一般旗人将四个“正”旗的“正”字念为第三声的“整”,正黄旗一般念成。从发音听来,老太太旗人身份可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62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