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的鳌拜有过哪些不同寻常的事迹他是忠

白癜风治疗新技术 http://pf.39.net/bdfyy/bdflx/190731/7346518.html

历史上真正的鳌拜并没有什么作为,说是碌碌无为也不为过。如果以忠奸论,他应该是忠臣。

现在,人们一提起鳌拜,就感觉他是一个曹操式的猛人,气场强大、自带音响。

之所以有这样的错觉,原因有二:

一、鳌拜垮台时官大权大;

二、受清人为衬托康熙“伟大”而夸大鳌拜能力那一类书籍的影响。

我们先来说第一个问题:鳌拜既然是个碌碌无为的庸人,为什么会身居高位呢?

两点:出身、运气。

鳌拜出身好,满洲镶黄旗,叔父费英东是追随努尔哈赤起兵的元勋,二哥卓布泰也是清初功勋卓著的战将。

因为这个,鳌拜的起点就别人高了许多。

鳌拜的运气更好,他在天聪初年就开始跟随皇太极东征西讨,攻察哈尔部、征朝鲜、攻皮岛、参与松锦会战……无役不与。

当然,这些所有的战斗,你去查史书,都查不到鳌拜的身影。究其原因,在这些战斗中,鳌拜只是一个无名的小兵小将,没有什么可记录的,乏善可陈。

后人能知道他参与过这些战斗,不过是他的个人传记里记载着这些简单的履历。

实际上,鳌拜也是凭借着这些可贵的参与精神、这些简单的履历,一步步爬上来的。

想想看,作为一个普通的小兵小将,参与了皇太极指挥的所有战役,毫发无伤地活了下来,不是运气超好又是什么?

鳌拜生命中,运气最好的,是皇太极死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与皇太极之弟多尔衮争立时,站队站对了位置。

鳌拜时为“天子自将之师”镶黄旗的护军统领,他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认定皇太极是自己的主人,坚持“非先帝之子不立”的信条,先拥戴豪格,后拥戴福临。福临后来继位了,即顺治帝。

虽然鳌拜在多尔衮摄政的时候吃了些苦头,但在顺治当政时便收到了丰厚的回报。

那些曾和鳌拜一起盟誓的黄旗大臣,他们经受不起多尔衮的残酷打击,死的死、伤的伤,不死不伤的,也转移了阵营,投靠了多尔衮。

鳌拜运气好,挺过了多尔衮的非难和打击,当多尔衮死,他就被顺治视为了心腹重臣。

顺治是个短命皇帝,二十四岁就崩了。

顺治临死前,吸取了多尔衮专权的不良教训,不再选宗室亲王担当自己儿子玄烨(即康熙),

的辅政大任,而是选择了四名异姓大臣,其中就有心腹重臣鳌拜。

另外的三名辅政大臣分别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

索尼位居四辅臣之首,却老弱多病,半死不活,自身难保,最终活成了个摆设。

位居其次的苏克萨哈原是多尔衮手下的一条狗,在多尔衮死后,反戈一击,积极揭发多尔衮罪恶,得到了顺治的喜欢。这样的小人,也只是顺治喜欢罢了,大家是很鄙视的。顺治死了,大家对他也没什么好眼色了,他也只好夹着尾巴做人了。

位列第三的遏必隆,为人颟顸,浑浑噩噩,又属镶黄旗,凡事只听鳌拜主张。

这么一来,位居四辅臣之末的鳌拜,肩上的担子就重了。

康熙八岁继位,黄毛小儿,乳臭未干,朝中大小事务,全是鳌拜一肩挑。

细考各种史料,其实是找不到鳌拜的异图异迹的。

康熙长大成人后,神经过敏,早早先入为主地把鳌拜当成了王莽、曹操一类觊觎帝位的权臣,就一门心思要除掉鳌拜。

他深思熟虑、精心布局,把鳌拜骗入宫中,轻而易举地把鳌拜擒获。

那些吹捧康熙英明神武的书,都把康熙擒鳌拜的过程都写得惊心动魄、险象环生。

以金庸武侠小说《鹿鼎记》为例,不但把这一情节写得精彩纷呈,还虚构出鳌拜是“满洲第一勇士”的英雄猛汉形象,似有吞吐天地之志、翻江弄海之能。

但是,稍微动动脑,就会知道,即使鳌拜真是“满洲第一勇士”,那他被擒时,已经年近古稀,体弱气衰,哪堪十几条壮汉之一击?

顺带补充一句,某位曾在《百家讲坛》很火的专家,为了夸康熙的伟大,狠命夸鳌拜强大,但鳌拜强大在哪儿,他又说不上来,着急焦躁之下,就信口胡扯,说李自成是被鳌拜带兵迫死的,还说张献忠被鳌拜亲手斩杀的。这都是根本没有的事儿!

再说回康熙这边。

康熙擒捉了鳌拜,如释重负,得意洋洋地宣布了鳌拜30条罪状,拟处以革职、立斩。

但是,鳌拜实无篡弑之迹,康熙又不得不免其死罪,处以禁锢终生之刑。

鳌拜年事已高,就算康熙不禁锢他,估计也活不了多久,下狱后,很快就挂了。

康熙晚年,越来越觉到是自己少年任性、不懂事,莫名其妙地弄死了鳌拜,心生愧疚,于康熙五十八年追赐鳌拜为一等阿思哈尼哈番,以其从孙苏赫袭。

所以,鳌拜其实是死于康熙任性胡闹之下的一个忠臣。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