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康熙年间有两个于成龙,均是大清官,但

清朝的历史上出现过两个于成龙,并且还生活在同一时期,均官至总督,从一品高官,并且两个于成龙都是康熙年间的封疆大吏,因两人年龄相差二十岁,所以有大小于成龙之说。

电视剧中的于成龙一般指的是大于成龙,也就是大家都熟悉的于成龙,而小于成龙也在电视剧中出现过,在大于成龙手下当知州,大于成龙当时是直隶巡抚。

先说一下大于成龙

大于成龙就是被康熙皇帝盛赞为“天下第一廉吏”的大清官,官至两江总督,从一品高官。大于成龙的一生可以说是很传奇,他只有半个举人的功名,却凭借廉政爱民,政绩卓著,成为清朝的封疆大吏,真的不得不让人佩服。

于成龙出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年),他应该属于明末清初的人,所以他成年后参加的也是明朝的科举考试。年,二十一岁的于成龙参加太原乡试,可是由于主考官徇私舞弊,他很气愤,在考试时痛陈当下的弊症,直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看法。最后,于成龙当然没有中举,只得了副榜贡生,副榜是不算为中举的,但是可以参加会试。

随后,于成龙又参加了会试,应该也没有好成绩,并且于成龙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回家照顾父亲。清军入关后,于成龙继续参加科举考试,但是在顺治八年的乡试,他再次落榜,这时他已经三十五岁了。落榜后的于成龙很长时间没有参加科举,原因就是家庭发生了变故,长兄病逝,父亲卧病在床,家里需要人照顾,于成龙根本没有精力再去科举。等到父亲病逝后,家里孩子都大了。

于成龙才于成龙入国子监学习,开始准备出仕,这时候于成龙都已经44岁了。清朝刚坐稳江山,很需要大量的人才治理地方,于成龙由于功名低,被派到偏远的广西罗城任县令,县令是正七品。罗城在广西的北部,当时隶属于清朝才两年,这里很乱,前两任知县一个死了,一个逃走了,可以想象当地的情况有多恶劣。

于成龙到任后,被罗城的情况吓住了,那里才几户人家,县衙是破茅草屋,他只能在关帝庙中办公,身边的仆从都跑了,但是于成龙凭借坚强的意志留了下来,并且几年把罗城治理的很好,被广西巡抚金光祖表扬。

康熙六年(年),于成龙被金光祖举荐任四川合州(今重庆合川区)知州,合州是散州,知州为从五品,也就是说50岁的于成龙才是从五品的知州,离从一品还差的多。不用说,于成龙到了合州,把合州治理的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凭借着政绩和廉明,于成龙两年后就升任了湖广黄州府同知,同知在清朝是知府的副手,正五品官员。

于成龙其后在黄州任同知四年,又“由副转正”,当了四年知府(从四品),一样是政绩突出。康熙十二年(年)于成龙再次举“卓异”后,任武昌知府,虽然也是从四品,但是明显武昌属于重要城市。随后正好赶上吴三桂叛乱,吴三桂为了在清朝统治区制造混乱,他让手下湖北籍的将领到家乡发动暴动。黄州下面的县发生了暴动,于成龙因为在黄州主政多年,威信很高,被派去平暴动。

于成龙到了以后,很快安抚民心,平息动乱,为了防止黄州再次出问题,于成龙又再次为黄州知府。果然没多久,黄州再次发生暴动,这次情况要比第一次严重多了,黄州混进来吴三桂的人,组织当地豪强乡绅,声势浩大。很多人都建议放弃黄州,但是于成龙不同意,他组织乡勇,身先士卒,把生死置之度外,和暴动者展开激战,当场擒获暴乱首领何士荣,黄州平定。

于成龙也因为在黄州的表现,再次被湖广总督破格提拔,升任了湖广下江防道道员,道员在清朝为正四品,比知府大一点。道员只干了一年,于成龙又升官了,这次升到了福建按察使,按察使属于一个省的高官,正三品,按察使也被称为“臬台”,管司法监察邮驿。

从黄州的表现让于成龙以后的仕途平步青云,福建按察使干了两年,就被提拔为直隶巡抚,当时没有直隶总督,于成龙的直隶巡抚就相当于直隶的最高行政长官。巡抚是从二品高官,加兵部侍郎衔,为正二品。于成龙来到直隶第二年,康熙皇帝亲自召见他,称赞他是“清官第一”,赐给他很多东西,还写诗给他,不久又提拔于成龙为两江总督。康熙二十三年(年)四月十八日,于成龙在两江总督的任上去世,当时的老百姓都为他送行,可见民间百姓多么爱戴他,康熙皇帝亲自给他写碑文。

于成龙的遗物只有一个木头箱子,人们打开这个封疆大吏的箱子,发现里面只有一套官服,市民都罢市为他送行,并且为他竖立雕像,清朝赠他太子太保,谥号“清端”。以上是正史上记载的大于成龙的事迹,所以于成龙最大的官职就是两江总督,从一品高官。至于电视剧中为了突出于成龙不畏权贵把江宁将军赫里给杀了,这样的情况在历史上根本不可能出现。

因为于成龙根本管不了赫里,按道理赫里是江宁将军,八旗驻防将军正一品,比于成龙的从一品高半级。并且八旗驻防将军也不归总督管辖,即使后来驻防将军在乾隆时期降为从一品,依然排在总督之前。驻防将军只能由皇帝亲自定案,也就是说只有皇帝才可以要赫里的命。当然电视剧虽然夸张了,可是于成龙在历史上也确实办案如神,于成龙之所以能够以国子监的学生升到封疆大吏,这全靠他的政绩和清廉。

康熙初期,国家初定,很需要这样的干吏,于成龙是既有能力,又清廉,所以才会得到地方总督或者巡抚的重用,最后连康熙都知道有这样一位清官,康熙皇帝为了显示自己重用汉臣,也乐意提拔这样一位好官。于成龙也确实是一个完美的人,他在地方为官,不止能够鼓励生产,使百姓安居乐业,还能够澄清吏治,拒绝科举舞弊现象。

关键他还能举荐人才,就像他在直隶巡抚时,小于成龙在手下当知州,他没有因为有人和自己重名而恼火,相反他觉得小于成龙是个好官,举荐给朝廷重用。于成龙的生活也很简朴,平时经常和仆人一起吃饭,并且也没有搞特殊,天天“吃糠咽菜”,被人称为“于青菜”,并且他为官多年,不带家眷,与老婆分别二十年才见一面,这样好官,历史上也难找到。

再说一下小于成龙

另外,还有一位小于成龙,就是前面说的在大于成龙手下当知州的那个,也是清朝的封疆大吏,干到河道总督,当时两位于大人都被民间故事传为佳话。

小于成龙在年出生于辽东盖州,他不能算明朝人,因为当时辽东都被满人占领,他家也算是辽东望族,小于成龙生父于国安是旗人(汉军镶黄旗)。

满清入关后,小于成龙一家也迁移到北京,并开始科举学习。于成龙20岁时进入国子监学习,23岁毕业,经考试有了人生第一个官职——吏部笔帖式(主管翻译等文秘工作的文官)。于成龙的伯父有战功,但是没有子嗣,于成龙靠着伯父的军功被任命为直隶永平府乐亭县知县(正七品)。

在乐亭当知县时,当地发生了水灾,他向知府报告,要求免除赋税放赈救民。可是知府为了前途却不敢上报,于成龙气愤的说:“发生灾情,却因为怕得罪上级不敢报告皇帝,这算什么父母官,我丢了乌纱帽也要如实报告。”最后巡抚知道后上报皇帝,康熙让户部带钱去赈灾,还免除了一部分赋税,于成龙也获得了百姓的爱戴。

公元年,于成龙任滦州知州(从五品),康熙八年(年),因为罪犯逃跑,于成龙受到牵连,被降级。乐亭的老百姓联名上书要于成龙到乐亭再任知县,康熙皇帝顺应民意,于成龙再次为乐亭知县。于成龙复任后慨叹:“天下有贪官,无刁民,民之刁皆官致之。官言民刁,即非良吏。”

康熙十八年,巡抚推荐于成龙为通州知州(正五品),通州是直隶州,直属于省,所以级别高点。于成龙离开乐亭前往通州时,乐亭百姓感恩于成龙,一直把于成龙送到通州上任,可见于成龙真是难得一见的好官。小于成龙在通州当知州时,大于成龙在直隶当巡抚,大于成龙知道小于成龙是个好官,到两江总督上任之前推荐了小于成龙。康熙皇帝知道后,提拔小于成龙为江宁知府(正四品),两年后为安徽按察使(正三品)。再过两年于成龙升任直隶巡抚(正二品)。

后来于成龙又当过兵部尚书和河道总督,都是从一品高官,最后在河道总督任上去世。小于成龙虽然没有大于成龙出名,但是由于他会断案,所以清朝中期的小说《于公案》就是以他为原型写的。

小结:我们熟悉的于成龙确实是一位好官,同时他的人生轨迹也是精彩的,都四十多岁了,才开始为官,但是于成龙靠着自己的能力和那份为民办事的衷心,一步一个脚印,从七品芝麻官,到总督的高位,中间的地方官都被他当了一遍,不管是在哪里,于成龙都能干出一番事业,太值得现在的人去学习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16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