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为什么选择四大辅臣辅佐康熙?背后还是八旗制度在作怪!
顺治之所以选择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人辅佐年幼的康熙,其根本出发点是保障皇权的稳固。因为顺治皇帝有摄政王多尔衮辅政的阴影,所以才选择了勋臣而非宗室辅政。当然,这与鳌拜等人对顺治的忠心以及满清的八旗制度,也有相当的关系。只是顺治看似严密的安排,随着鳌拜擅权而逐渐瓦解。
顺治皇帝的辅政阴影
其实从皇太极开始,每任皇帝的最大任务,便是从宗室手中夺取原本属于皇上的皇权。皇太极通过一系列的运作,确立了他本人独尊的局面,消除了其他三大贝勒和他平起平坐的局面。皇太极死后,出于稳定等因素,年仅6岁的福临登基为帝,多尔衮等人辅政。少年天子从小尝尽了那种小心翼翼的日子,生怕多尔衮夺去自己的皇位。甚至有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以保住顺治皇位的记载,这对于少年天子来说是十分屈辱的。所以后来顺治和孝庄关系不怎么好,这也是一个因素。
当多尔衮去世后,在极短的时间内,原本被封为清成宗的多尔衮,很快便被剥夺一切封号。顺治帝以前对多尔衮的封赏全部追回,甚至有传言顺治开棺鞭尸。从这些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顺治对多尔管是有多么深的恨意了。所以,顺治不论是出家也好,驾崩也好,他在选定辅政大臣的时候,肯定要避免自己当初的局面。非宗室大臣辅政,宗室人员监察,两者相互制衡,这是顺治为康熙选定的辅政路线。
索尼、鳌拜等人的忠心
当初皇太极驾崩,并没有留下遗言立谁为太子。此时实力强大的多尔衮,对皇位产生了觊觎。好在在代善、豪格等势力的平衡下,多尔衮并没有轻举妄动。而在这个过程中,索尼、鳌拜等人一起发誓,要拥戴皇太极的皇子登基为帝,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多尔衮的气焰和野心。因此在多尔衮辅政期间,鳌拜受到了打击报复,差点把命都丢掉了。当顺治皇帝亲政之后,对于这位满族第一勇士自然是高看一眼。
索尼、鳌拜出身于皇帝亲领的两黄旗,而且对顺治忠心耿耿,功高劳苦,自然是辅政大臣的人选。而遏必隆是努尔哈赤的外孙,和顺治皇帝是表兄弟,后来女儿更是嫁给康熙当皇后,既是勋亲也是功臣。而苏克萨哈原本隶属于多尔衮,后来揭发多尔衮诸多“图谋不轨”的事迹后,获得顺治信任。所以,顺治给康熙选择的这4个人,都是精心挑选的,而不是随意指定。
受到遗命后,索尼四人不敢接受,“索尼跪告诸王贝勒,请共任国政。”这些诸王贝勒都推辞,说大行皇帝的遗命是让你们四人辅政,我们不敢干预国家大政。于是索尼四人奏知太皇太后孝庄,发誓要辅保幼主,然后四人才开始接任辅政的重任。
满清立国基础之八旗制度
上面也说到,皇太极初期通过各种手段,使得两黄旗(正黄旗、镶黄旗)、正蓝旗收归自己名下,一跃而超出其他贝勒贝子。而索尼、鳌拜、遏必隆都出身皇帝的上三旗。苏克萨哈出身正白旗,原先属于多尔衮统领,实力也不可小觑。所以,此四人辅政,八旗之中,便有一半的力量属于皇帝,可以保障皇位的稳固。后来鳌拜杀掉苏克萨哈,索尼、遏必隆坐视不理,其实更多的是属于旗与旗之间的斗争,索尼、遏必隆乐见其成。
综上所述,顺治之所以选择索尼、遏必隆、苏克萨哈、鳌拜四人辅政,是因为他们的功劳、身份以及出身,同时可以避免宗室对皇权的觊觎,使宗室和辅政大臣之间形成平衡。只是顺治没想到的是,鳌拜后来擅权,就连宗室都对他十分害怕。不过康熙打败鳌拜后,并没有赶尽杀绝,而是囚禁在牢中至死。到了后来,鳌拜更是恢复了名誉。可见鳌拜是个权臣,但并无取代康熙的意思。所以,顺治为康熙选定的4个辅政大臣,总体上算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