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皇太极去世时皇子这么多,为何不拥立成年皇

皇太极是清朝的开国皇帝,戎马一生的他却在匆忙间离世,没有一点征兆。所以当皇太极去世之后,如何选择下一任皇帝成为了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毕竟皇太极没有留下任何的诏书,在生前也没有立下太子,更没有授权让谁来给自己当接班人。所以当皇太极去世之后,选定新皇帝就按照原来的老套路——推举制开始实施了。当时皇太极有11个儿子,有很多都是成年的。但是我们都知道,后来继位的皇帝是年仅6岁的福临。那么明明最不占优势的福临,为何最终成为了捡漏王呢?

当时的皇位有两大热门人选,一个是皇太极的大儿子豪格,一个是皇太极的弟弟多尔衮。猝死的皇太极在生前没有表明到底更加倾向于哪一方,所以这两个人为了皇位一直争闹不休。豪格和多尔衮势均力敌,两个人如果再这么争执下去,很可能会兵戎相见。为了避免这样的惨事发生,诸王大臣们不得不赶紧想出办法。不过在没有遗诏怎么确定下一任皇帝这件事情上,清朝是由自己的先例的。当初努尔哈赤去世的时候,四大贝勒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决定推选皇太极作为下一任汗王。现在皇太极猝死,手握重兵的诸王们,同样可以用这种方式投票,选出下一任皇帝。

首先是豪格,他是皇太极的大儿子。按照中国历代的嫡长子继承制的规矩,豪格在继承皇位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加上豪格这么多年来战功赫赫,跟着皇太极南征北战的时间里,豪格已经有了非常好的群众基础。他自己是正蓝旗的旗主,正黄旗和镶黄旗两旗也非常支持豪格。所以从军事方面来讲,豪格继承皇位的前路已经铺垫得非常好。只要能KO掉多尔衮,豪格毫无悬念就会成为下一任皇帝。但是多尔衮却是一个厉害角色,不是那么轻易就可以解决掉的。

努尔哈赤有意传位多尔衮的说法广为流传,很多人都说如果不是因为多尔衮年龄太小,考虑到立储君不服众才一直拖着没宣布。不然别说豪格了,就连皇太极都要跟多尔衮争一争皇位,所以多尔衮压根没把豪格放在眼里,毕竟他心里一直觉得自己才应该是那个继承大统的人。而且多尔衮得到了正白旗和镶白旗的绝对拥护,多尔衮自己也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所以皇室之中,暗中更加钦佩多尔衮、想拥立多尔衮的人也不在少数。豪格这次碰见的是一个硬角色,也是够他头疼的。

不过手握重病的鳌拜等人到来之后,事情有了很大的转机。他们都是皇太极的老部下,所以自然会支持皇太极的儿子继位。这一下,豪格占领了绝对的优势。大臣们心照不宣地开始推选,结果大家可想而知,自然是皇太极的长子票数更多一点。本来这皇帝的龙椅都握在自己手里了,结果没成想豪格的一句寒暄话,反而成为了自己突然转胜为败的关键点。当初皇太极继位的时候,是经过大家反复拥护,多次推拥着上位的。这种“寒暄”的套路,就像是满清的传统。

豪格本来就是想发扬一下这种传统,就对大臣们说自己福薄受不起这皇位。本来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是谦虚的话,给对方一个台阶然后假装非他不可一样,这事也就算是成了。可一直觊觎皇位的多尔衮,却在这件事上做起了文章。多尔衮觉得豪格自己都说自己没福气坐皇位了,那不如就再换一个吧。反正皇太极的儿子这么多,我们可以慢慢权衡之后再选。听到多尔衮这么说,豪格整个人都愣了。

而大臣们也没想到这多尔衮不按套路出牌,一个个都傻了眼。这说出去的话也收不回,所以诸王大臣们也不得不重新考虑一个新的人选了。多尔衮力荐六岁的福临,狼子野心已经昭然若揭。大家自然明白多尔衮到底什么心思,就是为了辅佐一个傀儡皇帝,然后找准机会上位。但是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了,就算知道多尔衮的小算盘,这新皇帝也不得不选福临了。所以,本来连想都不敢想的福临,却意外捡漏成为了新皇帝。后来,多亏了福临有个这么优秀的妈,受尽了委屈却保得了福临帝王之位的安稳,最终多尔衮没有再次夺权。小伙伴们,你们怎么看待这个事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67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