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心事主却落得奸逆之臣之名,鳌拜悲惨

张一山版的《鹿鼎记》新开播了,金庸经典作品叠加90后新生实力派演员张一山双重buff,开播18小时就已经轻轻松松摘取电视剧热度榜第一,夺得热播榜和飙升榜的头筹。

但是吧,热度是有了,这电视剧的质量嘛,可就见仁见智了。反正豆瓣评分里齐刷刷的一星打分,足以表达观众们被这部新《鹿鼎记》雷得里焦外嫩、恨不得自戳双目,砸千金换一双没有看过新版《鹿鼎记》眼睛的心情。

虽然本人对张一山饰演的《家有儿女》刘星一角有着深厚的童年滤镜,但是仍旧在新《鹿鼎记》里扛不过1分钟。

不得不承认,美,只有经过比较,才愈发让人记忆犹新。新版《鹿鼎记》一出,98年陈小春版的《鹿鼎记》瞬间被网友们捧上豆瓣热榜,让大家重看经典洗洗眼睛。

趁着《鹿鼎记》热度犹存,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鹿鼎记》之中被视作是欺君罔上的奸逆之臣的——鳌拜。

要说鳌拜这人,还真挺冤的。明明是为大清开辟江山的肱股之臣,对大清王朝忠心耿耿,为大清鞠躬尽瘁,虽说没有死而后己吧,但是至少也算呕心沥血。结果呢,最后却没有落下美名,反倒成了老百姓印象中把持朝政、祸乱朝纲、玩弄权术,倚老卖老不服年纪尚小的康熙皇帝之命的大反派。

01皇太极时期,战功卓越的“巴图鲁”鳌拜

鳌拜是满洲镶黄旗人,出身将门世家,伯父是被称为大清“万人敌”、位列后金开国五大臣之一的费英东。

鳌拜青年时期恰好处于清朝开国的时代,这个时候,皇太极想要开拓疆土、扩张版图。作为一个热血小青年,又是骁勇善战的名门之后,尚未成年就已经从军的鳌拜自然早就摩拳擦掌、按捺不住了——

皇太极要攻打蒙古察哈尔部,鳌拜立马冲在最前头冲锋陷阵;皇太极要东征朝鲜,鳌拜仍旧当仁不让地冲在了最前头。就这样,几场战役下来,勇猛冲在前线的鳌拜屡次立下大功,深得皇太极赏识。

崇祯年间,皇太极野心勃勃地将马鞭对准了大明王朝。

然而,退守在皮岛的明朝将领毛文龙,可不是个好对付的对象。

自从天启年间,辽东失陷,落到了后金的手上之后,毛文龙便率军退守皮岛,和宁锦一线的守军遥相呼应,形成掎角之势,在一定程度上牵制了后金的军队,也使得后金腹背受敌。

皮岛一日未拿下,后金的心腹大患便一日未除。因此,从努尔哈赤到皇太极,都日夜筹划,力图早日拔除皮岛这一颗“碍眼”的钉子。但是,在进攻皮岛的过程中,后金的军队连连受挫,始终没有成功拿下这块战略要地。

崇德二年(年),因为贝子硕托久攻不下皮岛,皇太极便命令英郡王阿济格接手,继续攻打皮岛。当时,鳌拜便是阿济格麾下的一员。

经过深思熟虑后,阿济格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从海上以巨舰摆出正面进攻的态势,故意吸引守岛明军的注意力;另一路则以轻舟精锐,快速推进,直插该岛西北角之要害阵地,声东击西,拿下皮岛。此次战略部署,后一路是这次进攻的关键所在,能不能拿下皮岛,就看后路精锐能不能迅速突出重围,抢夺西北角阵地。

胆色过人、武功高强的鳌拜主动请缨,担当拿下皮岛的关键重任,并向皇太极立下军令状:“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誓必克岛而回。”

在争夺皮岛之战中,鳌拜与准塔遂率部渡海发动进攻,但是明军早已严阵以待。在明军炮矢齐发的攻势下,后金军进攻受挫,形势紧急。难道这回进攻皮岛的战略又要失败了吗?就在如此在危急的形势中,奋勇冲杀的鳌拜,硬生生地顶住炮火攻势,冲向明军阵地,与敌人展开近身肉搏,举火引导主力来攻。

经过一番艰苦战斗,鳌拜果然率领后金军取得了胜利,凯旋而归。闻此捷报,皇太极大喜过望,下令对诸将士从优奖励,鳌拜以首功晋爵三等男,赐号“巴图鲁”,也就是“勇士”称号。

在此后,鳌拜所参与的松锦会战、追击大顺军和大西军等等战役,更是大获全胜。可以说,冲锋陷阵的鳌拜,几乎无人能挡。

正是因为南征北战创下的赫赫战功,鳌拜有着“大清第一勇士”的称号。

02多尔衮时期,忠君赤城的不屈鳌拜

战功赫赫的鳌拜,逐步成为了大清八旗将领中响当当的人物。然而,就在鳌拜即将走上人生巅峰的时候,皇太极去世了。

因为最高领导人去世,皇位悬空。由于皇太极去世前并没有想好由谁来继承皇位,于是乎,大清历史上最早的宫斗大戏就这样上演了。

正白旗和镶白旗的那帮人,觉得谁最厉害谁当老大,拥护多尔衮上位,镶黄旗和正黄旗那一派人,则拥护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上位。

而鳌拜,就是拥护豪格的中流砥柱。作为八旗军重要将领,手握重兵,鳌拜自是有底气跟多尔衮对着干的。但是鳌拜毕竟不敢真和多尔衮真枪实弹动刀子,多尔衮可是皇太极的亲弟弟,那可是皇亲国戚,为人臣子的,鳌拜也不敢轻易以下犯上。

所以,鳌拜只好搬出已故的皇太极名头来,威慑多尔衮——他领着一批忠于皇太极的大臣,手里拎着宝剑,话说得铿锵有劲:“我们这些做臣子的,端的是先帝给我们的饭碗,穿的是先帝赐予我们的衣服,先帝(皇太极)对我们的恩德有如天一般高远海一般辽阔。如果不立先帝的儿子当皇帝,那我们宁可追随先帝于地下。”

这话说得,多尔衮也找不到个好借口篡位啊。

但是,多尔衮就算自己当不了皇帝,他也不愿意自己的政敌豪格当上皇帝。两方僵持不下,最后双方决定各退一步,让皇太极的第九个儿子,当时只有九岁的福临继位。

虽说多尔衮没能如愿当上皇帝,但是由于新皇帝顺治皇帝年龄太小,所以,作为皇太极的弟弟、八旗军的统军司令,血统纯正、实力强劲的多尔衮当仁不让地成为了摄政王,帮皇帝把持朝政。

没有皇帝的名分,却有与皇帝媲美的权利,多尔衮越发膨胀,党同伐异,严厉打击曾经和他作对的人,尤其是当初和他争皇位的皇太极长子豪格,还有以鳌拜为首的、豪格的拥护者们。

在多尔衮执行肃清政敌计划的时候,可怜的鳌拜屡屡遭受迫害,甚至前脚鳌拜刚打了胜战,奖赏还没拿到呢,后脚就被多尔衮“罗列”各种罪状受罚。在多尔衮的种种迫害中,鳌拜有两次身处险境,差点丢了性命。

一次是顺治五年(),有人告发鳌拜在皇太极死时“擅发兵丁守门”,多尔衮借此事让人严加审讯鳌拜。那一回鳌拜几乎被判了死刑,幸好鳌拜战功赫赫,将功抵过,只免去官职了事。

另一次是在顺治七年,多尔衮病中暗示贝子锡翰请顺治皇帝过来探视他,贝子锡翰请皇帝过来后,多尔衮又以“违令渎请”的名义给他下罪,并追责鳌拜的包庇之罪,本来鳌拜是要被判死刑的。但是他福大命大,还没等多尔衮把他弄死,多尔衮自个儿就先出事死了,最终让鳌拜逃过一劫。

03康熙时期,落下恶名

说实话,鳌拜忠心护主、始终不渝,在皇太极去世后,不为谋求个人利益依附多尔衮,反而坚决拥立先帝之子为皇位继承人,为扳倒多尔衮多方奔走,甚至不惜与其兵戎相见。

如此忠臣,本该被当做正面人物来传扬,为何会被当做奸逆之臣呢?

说到底,还是鳌拜不识趣,心气儿太大,严重威胁到了康熙的皇权。你想啊,哪里有领导会待见一个人前处处压自己一头的下属啊?权利顶峰时期的鳌拜,甚至有能够代行皇帝职权的权利。

根据康熙宫廷中的法国传教士白晋记载:“在康熙十五六岁时,四位摄政大臣中最有势力的宰相(即鳌拜),把持了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六部的实权,任意行使康熙皇帝的权威。因此,任何人都没有勇气对他提出异议。”

三朝元老的鳌拜,在朝廷里面可以说是横着走。顺治皇帝临终前,指定了四位辅政大臣辅佐康熙治理国家,即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和鳌拜。索尼虽然名义上是四大辅政大臣之首,但实际上真正掌控大权的是鳌拜。

再加上那时候康熙皇帝尚年少,无法执政,所以鳌拜就自然而然走上了专权的道路,迟迟不肯将政权归还给康熙,因此他就成了康熙执政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康熙想要亲政,鳌拜必须铲除。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这也怨不得人康熙皇帝,设计擒拿鳌拜,将其逮捕下狱了。

纵观鳌拜这一生,一直在和人斗。早年鳌拜一心事主,帮皇太极斗李自成、斗张献忠,斗完了外敌又开始斗多尔衮。屡次陷入险境,又屡次化险为夷。晚年的他,如果能够收敛着点自己的戾气,老老实实在朝中当个吉祥物,或是告老还乡养老啥的,或许还能善始善终。但是,鳌拜就是事事都要争一口气的那种人。鳌拜争到了辅政大臣的位子,却也因此挡住了康熙皇帝开创盛世的康庄大道,最后落得个奸逆之臣的骂名,身死禁所的下场,也是可悲可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4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