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汁记她是末代宫女,即使命途多舛,也

《豆汁记》是当代女作家叶广芩的一个中篇小说。身为贵族后裔的叶广岑,以旧时老北京为故事背景,同时以八旗遗老家族作为铺垫,整个小说充满了旗人名门的讲究与细致,京韵十足。这是一部有深厚内涵,经得起时代推敲的作品。小说以“我”的视觉讲述了莫姜一生的故事,情节温情而朴实。他他拉·莫姜,镶黄旗,十一岁就被选入宫做宫女,后因时代变迁,她从宫廷流落民间。辗转之间,在她50岁的年龄,被“我”的父亲带回家里来。后因拥有一双巧手,擅做美食,最终变成照顾“我”家一日三餐的厨子。小说重点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人生中的苦难遭遇是难以避免的。所以,莫姜并没有怨天尤人,而是以一种温和的态度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困厄。正是这种如玉般纯净、安娴的品性,使得莫姜与叶四爷、刘成贵及“我”三个人种下了具有特殊意义的“情”。叶广岑通过细腻柔和的笔触,刻画了在时代大背景莫姜的不平凡,还反映出莫姜纯粹的人生理念,以及她对人生中挫折安然面对的性格特征。今天我就小说中主人公莫姜与叶四爷惺惺相惜之情、与“我”主仆之间的忘年交,以及与丈夫刘成贵复杂的夫妻之情这三个角度出发,深刻剖析莫姜这个人物在小说中所展示出的人格魅力及对我们的启发。01、莫姜与叶四爷惺惺相惜之情:一个是留洋回国的文人,一个是末代宫女,不同的是身份阶级,同的是两心知小说中的父亲是一个留洋回国的文人,是八旗后人,被人称为四爷,他拥有独特的艺术气质,对生活充满诗意的哲学。同时父亲又是一个性情中人,所以对他常做出的惊人之举,家里早已不以为常。他从外面带回来过山羊、大树、长虫,但这回却出人意料地带回了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个人就是莫姜。莫姜初次进门的时候,穿得很单薄,整个身子都懂得微微颤抖。四爷只是轻描淡写地告诉家里人,这个莫姜是在北宫门捡的,如今无家可归,不把她捡回家估计就冻死了。她年龄约莫50来岁,叶四爷与莫姜本是萍水相逢,她的脸上从额头到左颊有一道很长的疤痕,整个脸都被破了相,看起来相当不好看。叶四爷是个心地宽厚的人,他并没有任何的阶级观念。当他把莫姜带回家,“我”的母亲对她是相当不屑的。看她饿得不行的样子,也不过是给了她一碗吃剩的豆汁。但叶四爷是富有人情味的,他虽贪图享受,在仕途上没什么大的作为,沉迷美食,但却能看人优点,他十分欣赏莫姜的做派和人品。所以,他们会生发出一段惺惺相惜的友谊之情。其实叶四爷是知道莫姜底细的,她不是普通妇人,他他拉·莫姜,镶蓝旗,河北易州常各庄人,十一岁被选入宫,充任寿康宫宫女。四爷遇见她的时候,她在北宫门卖花生米。刚好家里没了厨子,就让莫姜做,她不善言语,四爷让她在厨房干,她都整天埋头在厨房捣鼓着各种美食。四爷吃得很滋润,满面红光。莫姜的厨艺可以化腐朽为神奇,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她都能处理得游刃有余。她不会在家里多说话,只喜欢下厨,而四爷就喜欢吃。莫姜即使潦倒,也从不曾哭穷哀叹自己不幸的命运,走路快而轻,低着头目不斜视,无论高兴与否嘴角永远微微向上挑着。四爷说这叫“喜性”,是做人的一种很重要的功夫,无论内心想什么,外表永远是雷打不动的愉快,这种做派非一日之功。在别人笑话莫姜的疤痕是丑八怪的时候,四爷会站出来维护,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疤痕是浮在的东西,疤痕之下,莫姜相貌平静像寒玉,神色清朗如秋水,那气质不是谁都有的。莫姜不会说什么传递感情的话,四爷总能在平常话语中温暖莫姜受伤的心。在四爷眼里,莫姜一点都不丑,她是一个温良之人,有着高贵的人格魅力。他懂得分辨,并不会因为旁人多说几句,便改变自己对莫姜的看法。哪怕最怕因收留莫姜受到牵连,他也不过说了一句,让一切顺其自然。他们之间不是爱情,但这种感情却更显得难能可贵。02、莫姜与“我”的忘年交:从不屑到觉得她比母亲更显亲近莫姜来到“我”家的时候,自己还只是个几岁的小女孩。家境优渥,对这个突然被父亲捡回来的女人很是不屑。那个时候,多少有些阶级歧视观念。总觉得这个破了相的女人很丑,不明白父亲为什么偏收留下她。母亲的态度也是冷淡,并没有让莫姜住原先佣人的旧屋,打心底里瞧不起她,不认可她这个人。所以这也导致“我”内心产生疑虑,尤其是母亲安排“我”与莫姜同住,心里面就有一百个不愿意。在这里“我”想起了京剧《豆汁记》里,被叫花子女儿救了的莫稽,两人成婚后,他当了官就以娶叫花子的女儿为耻,上任的时候以赏月为由,把金玉奴推到江里去了。“我”生怕这个莫姜,也不是个好人。莫姜没有半点的解释与对“我”的客套,侧身躺着,如一张弯弯的弓,一动也不动,安静地睡了。在我看来,她是在维持自己做人的尊严。人生虽不易,落得寄人篱下的境地,但仍让自己内心保留一份独有的精神气。她不刻意对谁讨好,也不会轻易屈膝换得一碗饭。莫姜成了“我”家厨子后,她经常给家里做出美味的饭菜,慢慢地就把“我”征服了。晚上会以“写作业”、“背书”各种名义晚睡,就为等着莫姜。莫姜是个善良的人,她当然知道个中缘由。她只是淡淡一笑,然后打开手里的白手巾,手巾里包着核桃粘、红枣蜂糕、酪干什么的,每天不重样。“我”和莫姜的主仆情就这样慢慢培养起来。长期与莫姜相处,相入相化而不觉,竟也不觉得她丑了。反而会关心起她的过去来,莫姜说起以前的不幸,才知她与京剧《豆汁记》的金玉奴被丈夫抛弃的经历十分相同。过去虽不堪,但在莫姜眼里,个人有个人的命,不能强求,如今她有瓦遮头,有饱饭吃,已经知足了。在莫姜初来“我”家里,一碗豆汁填补了她的饥饿。对于母亲不愿多给她些吃的,“我”心里是不舒服的。但在莫姜看来,豆汁虽然是最简单朴素的食物,但比那些珍馐更舒服养人。一碗豆汁之恩,她虽不会常挂嘴边,却一直念在心头。“我”与莫姜感情渐渐变得深厚,当我做得不对的时候,她会“教训”我,但都是母亲不在场的时候。当着母亲,她绝不会多说什么。在没有其他人在的情况下,她会些许露出一点儿对“我”的亲近,但也是极有分寸。从小说中处处可以看到,莫姜不是君子,却有着君子的品格。安娴雅静,无论身处什么环境,她待人处事总是不卑不亢,做任何事都很有分寸,从不会逾越礼数。03、莫姜与刘成贵的夫妻之情:咱们好好过日子,有我一口就有你一口莫姜有个丈夫是刘成贵,他在为溥仪服役时,敬懿太妃要招待娘家人,就把他借到寿康宫厨房帮忙。老太妃觉得这小厨子手艺好,对他很是赞赏,知道他还是单身一人,不假思索就把自己的近身宫女莫姜许给了刘成贵。那个时候莫姜已经28岁了,刘成贵还没满20岁。莫姜倒想得简单,既然太妃许婚,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后半辈子也算有了着落。只是刘成贵满肚子的不满意,莫姜不漂亮,年龄也比他大,但太妃指婚是件光彩的事,不敢拒绝也不能拒绝。太妃把一个翡翠扁方送给莫姜算是嫁妆,于是两人成了婚。可谁能想到这段“天赐良缘”竟给莫姜带来无尽的灾难。刘成贵嗜赌成性,为了还赌债,将家里所有东西都卖掉,还想拿走莫姜的翡翠扁方。长者赐,少者贱者不敢辞。于是恼羞成怒的刘成贵狠狠地砍了莫姜一刀,从此脸上就多了一道疤痕。在我看来,刘成贵愧而为人,对自己的妻子下如此大的狠手。刘成贵的出走,对莫姜来说是一种解脱,她可以重获新生,过另一种生活。一个人无牵无挂,在叶四爷家,得到四爷的赏识,与“我”也结下深厚的主仆情,莫姜应该是苦尽甘来才对。刘成贵回来了,他带着一个“儿子”上门来找到莫姜。莫姜看到衣衫褴褛的刘成贵,只说了句“我能怎么着呢,摊上这么一个男人。”她没有多说什么,也是对四爷家感到抱歉,连声说对不起四爷四太太。而对于刘成贵,莫姜还是默默接受了,“回来也好,咱们好好过日子,有我一口就有你一口。”见到此种境况,叶四爷十分通情达理,每个月给莫姜付15块工钱。莫姜也把翡翠扁方卖了,用那钱安顿了这爷儿俩。因“我”与莫姜的感情,内心是非常憎恨刘成贵的,并不许他登上门来。可是叶四爷却让刘成贵成为家中的座上客。刘成贵在粉坊工作,时常拿着豆汁和麻豆腐登上门来。“我”是拒绝这些上不得大桌面的吃食的。但三年“自然灾害”开始了,粮食日趋紧张,在饥饿面前,“我”再不能矜持,即便是“老浑蛋”刘成贵拿来的东西,也照喝不误了。那个时候,家里缺吃少喝,刘成贵随时供应着豆汁。让年迈的叶四爷能够熬过那段艰难的岁月。小说开篇,我们家的豆汁救了莫姜,而在最后,刘成贵的豆汁又救了我们家。莫姜说,过日子,能说谁养活谁呀?鸡鸭鱼肉固然高贵,却不如其貌不扬的豆汁滋味悠长。其实这恰恰印证了莫姜的高贵品格。她不出彩,在不幸面前始终是宠辱不惊,不卑不亢的;对人能够知恩图报,付出多,要求少,哪怕对伤害过自己的丈夫也是以德报怨,宽宏大量。时光在走,人在变老,莫姜70岁了。刘成贵已经瘫痪在床,他坐在炕上歪着脑袋流着哈喇子,脖子上围着婴儿用的小围嘴儿,莫姜给他喂饭,一勺一勺送进他的嘴里,她的细致与用心,就像在照顾一个婴儿。在那个颠倒是非的混乱岁月,为了不给落难之际收留自己的叶四爷家添麻烦,莫姜选择了与丈夫一同默默地结束了自己的一生。福楼拜说过:“一位真正的贵族不在他生来就是个贵族,而在他直到去世仍保持着贵族的风采和尊严。”莫姜面容虽破相,但在骨子里有一颗高贵的灵魂。人生在天地间原有俊丑,富与贵贫与贱何必忧愁。穷人自有穷人本,有道是我人贫志不贫。这也是对莫姜高贵人格的真实写照。总结一下叶广岑的《豆汁记》以“我”的视觉,用温软细腻的文字讲述了莫姜一生的故事。在故事中,寥寥数语,一股老北京的生活气息就扑面而来。缓缓的文字,就如同熬制豆汁一样,看似平淡无奇,深意自在其中。莫姜她的内敛、沉静,淡定、从容,对于有恩于己的半碗豆汁时刻挂念于心。被人伤害过,却能原谅对方,救对方于危难。正因为她人格上的魅力,让人深深感动。虽然那个时代早已离我们远去,却能让人一点一滴地品尝到属于那个时代的美味与人生的真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7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