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视频
文
毛立平
讲完多尔衮的专题之后,我们接着再讲一个满洲重臣——鳌拜,这样不论从时代还是从制度的接续上都比较容易和我们之前所将的内容链接起来,让我们逐步推进对清代的认知,也把我之前提到过要给大家将鳌拜的这个坑给填上。
在讲孝庄专题时我们就讲过,顺治帝的遗诏中有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指定了四位辅政大臣,帮助儿子玄烨打理朝政。我们再把四位辅臣的情况给大家列出来:
索尼,赫舍里氏,满洲正黄旗,早在努尔哈赤时期就跟随父亲归附后金,皇太极时期也受到重用,又辅佐顺治和康熙两朝,可谓四朝元老。
苏克萨哈,纳喇氏,满洲正白旗,也是努尔哈赤时期的老臣,原为多尔衮的部属,后为顺治帝所器重。
遏必隆,钮祜禄氏,满洲镶黄旗,其父额亦都是努尔哈赤的五大臣之一,母亲是努尔哈赤第四女和硕公主穆库什,因此是满洲勋贵兼外戚。
鳌拜,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从皇太极时起就是一员勇将,为清朝定鼎北京屡建功勋。
我们当时还讲到,从四大辅臣清一色的都是出自顺治帝亲自统领的上三旗来看,多数人都认为这四个人选是顺治帝临终前和孝庄太后一起商定的。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他们四位在顺治朝虽然待遇不错,但是并没有受到皇帝的特别重用,起码不是皇帝真正亲政之后所倚重的核心人物。因此,四大臣辅政的格局可能并非顺治帝的意思,而是孝庄太后一手安排的。
不论四大臣辅政的格局是出自皇帝,还是太后,都反映出清代在从顺治朝到康熙朝的过渡中,满人集团内部的权力博弈过程,以及这一博弈与之前的政治格局之间的传承和变革关系,以及康熙皇帝这个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盛世的开启之君,是如何通过打击权臣势力而将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的过程。那么这个一系列的过程转变,咱们就从鳌拜开始讲起。
鳌拜,姓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他的具体出生年月在历史上没有留下详细的记录,有学者根据他在皇太极天聪年间还是一位暂露头角的年轻人来看,就是说如果那个时候他还是十几岁到二十出头的青年的话,他在康熙八年被擒时应该大约是五十多岁。
鳌拜家世显赫,他的祖父索尔果是女真族苏完部的首领,当年他带领着儿子费英东和五百部众投奔了努尔哈赤,费英东后来战功卓著,成为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之一,备受努尔哈赤的器重和恩宠,五大臣在努尔哈赤时代,作为议政大臣,地位是仅次于八位议政贝勒的,再加上费英东又娶了努尔哈赤的孙女,两家成为亲家,更使得其家族在八旗中享有很高的威望。
鳌拜的父亲卫齐,其实也是一位英勇的战将,只不过在哥哥费英东的耀眼的光芒下,就显得不那么突出。那鳌拜做为费英东的侄子,出身于满洲勋贵世家,从小就精于骑射,青少年时代跟随皇太极四处出征,虽然在成为四大辅臣之时,他因资历较浅,排名最末,但是从军事的角度来讲,他的军旅生涯是四人中最为辉煌的,这对于一向重视战功的满人来讲,不啻为一个非常值得傲娇的资本,也是导致鳌拜后来巨大野心的重要原因。
我们一会儿给大家细讲鳌拜的功勋。我们先来看看鳌拜的其他三位同僚,以便于大家更加了解鳌拜日后掌权的历史背景和执政风格的由来。
首先来看索尼,我们讲多尔衮时已经提到过他多次,他是黄旗中的主力人物,在多尔衮与豪格争夺皇位的过程中,索尼与其他两黄旗大臣一起坚决拥立皇太极的儿子为帝,给多尔衮形成了很大的阻力。
那么索尼是什么来头呢,其实,论家世,索尼远不如鳌拜那么显赫,他姓赫舍里氏,父亲硕色在清代早期的历史上留下的记载并不多,但从一些记载来看,硕色家族对努尔哈赤时期满文的创制很有贡献。
我们之前提到过,在努尔哈赤之前,女真是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的,只有一些贵族掌握蒙古文字,随着努尔哈赤势力的扩张,没有文字已经成为了他发展的一大障碍,很多政令都要用蒙古文书写,然后部将们再翻译成女真语通知给下属,造成很多不便。因此努尔哈赤决议创造女真文字。
当时,他命令一个叫额尔德尼的文字学家,我们现在可以这样称呼他,是由于额尔德尼当时不仅熟练掌握了满汉蒙三种语言,还发明了满文。那当时努尔哈赤也注意到他出色的语言能力,就命令他在蒙古文的基础上来创立满文。额尔德尼就开始改造蒙古文,创建了女真人自己的文字,也就是后来的满文。额尔德尼因此也在清代历史上永久地留下了自己的名字。
只可惜,后来额尔德尼因偷窃和囤积物品而被努尔哈赤处死,到了皇太极时代,为了纪念这位满文之父,就给已经死去的额尔德尼恢复名誉,并且将他归入赫舍里氏,就放在索尼家族这一支中。
因此,有人认为索尼家族很可能当时也参与了满文的创建,后来的事实也证明,索尼出色的语言能力,使得他在皇太极的文官队伍中显得非常突出。这也是我们前边说的,索尼在四大辅臣中资格最老,但是论军功却比不过鳌拜的原因所在,因为索尼在很大程度上是满洲勋贵中的文官。
我们再来看遏必隆,这位辅臣同样家世显赫,他姓钮祜禄氏,与鳌拜同属镶黄旗,他的父亲额亦都与鳌拜的伯父费英东同属努尔哈赤的开国五大臣。额亦都在青年时期就遇到了努尔哈赤,两人言语相投、相见恨晚,从此跟随努尔哈赤四十多年,始终骁勇善战、忠心耿耿。
他有一个最为出名的故事,就是手刃亲子。额亦都的次子达启很勇武,受到努尔哈赤的喜爱,将自己的第五女嫁给他,但是达启逐渐变得骄纵,对皇子无礼,额亦都就亲手把儿子杀掉向努尔哈赤谢罪,表示他对努尔哈赤的绝对忠诚,让努尔哈赤深受感动。
努尔哈赤死后,费英东和额亦都都得到配享太庙的待遇,位列太祖牌位的左右,享受高级的礼遇。额亦都的儿子比较多,遏必隆是第十六子,承袭了父亲的一等公爵,他之所以能够以幼子的身份承袭父爵,主要是因为遏必隆的生母是努尔哈赤的第四女和硕公主穆库什(是的,这一段儿有点乱,努尔哈赤将第四女嫁给了额亦都,将第五女嫁给了额亦都的儿子达启,而第四女穆库什在额亦都死后又被他的第八子图尔格收继为妻,所以对遏必隆而言,自己的母亲后来成为兄长的妻子,而姨母也是另一位兄长的妻子),遏必隆自己娶的是英亲王阿济格的长女,而遏必隆的女儿后来又称为康熙朝的第二位皇后,光从这家族三代与皇室的密切联姻就可以看出,遏必隆家族是怎样的地位。
最后我们来讲苏克萨哈,他姓叶赫那拉氏,在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的战争中,叶赫部落在海西四部中最晚归降,与努尔哈赤经历了长年的、艰苦卓绝的战争,这种残忍的厮杀和吞并的过程,使得叶赫这个姓氏和清朝皇族之间多少存在一些张力,也为二百多年后一位姓叶赫那拉的女士扣上了为叶赫部落最终复仇的莫须有的使命。
好,我们回到苏克萨哈,在叶赫部最终陷落之后,苏克萨哈的父亲苏纳与叶赫部的其他一些首领归降了努尔哈赤,娶了努尔哈赤的第六女为妻。但是苏纳作为额驸,仕途却并不顺利,多次因为大肆杀戮、隐匿人口、违犯军令等问题受到申斥或者惩处,到去世前,他只是一个牛录额真。
苏克萨哈作为苏纳的儿子,却并非公主所生,他起初继承了父亲牛录额真的职位,在明清之际的战争他中立有战功。与其他三位辅臣不同的是,苏克萨哈属于白旗,原先是多尔衮的手下,在多尔衮死后,苏克萨哈揭发多尔衮生前有谋逆的表现,帮助顺治皇帝扳倒了多尔衮集团,加之顺治帝掌管正白旗后也需要一些来自白旗势力的支持,苏克萨哈因而受到重用。
所以,我们再给大家捋了一遍四大辅臣的履历之后,就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康熙初年的政局实际上还是努尔哈赤时代各实力家族势力的延续,这一性质决定了他们内部虽然也存在张力和矛盾,但从根本上讲,他们都是满洲上层精英的忠实代表,这也是他们一上台就提出了一切事务“率循祖制,咸复旧章”这样的守旧口号,坚决排斥顺治时代亲近的汉族官员、一心维护满人利益的历史背景。
讲完四大辅臣的总体出身之后,咱们再来进一步看看鳌拜的晋升之路。我们刚才讲到,鳌拜是在皇太极天聪年间开始暂露头角的。清朝实录中最早出现鳌拜的记载是在天聪六年,这一年他袭扰了明朝的守将,生擒了一些人畜,皇太极说那就把这些战利品都赏给他吧。
可见当时的鳌拜应该还是一个孩子,皇太极对这位小勇士进行了表扬。随后几年,鳌拜跟随皇太极参与了对明朝、对朝鲜和对察哈尔蒙古的战争,都表现不错,但真正让他把大名留在史籍上的,则是崇德二年的皮岛战役。
皮岛是明朝在辽东的军事重地,位于鸭绿江江口,离朝鲜和内地都很近,明朝名将毛文龙镇守在这里,朝廷则通过山东的海路为岛上提供补给,而且皮岛的地势为悬崖峭壁,被明朝认为固若金汤,是牵制清朝力量的重要据点。
攻打皮岛一战中,鳌拜担任先锋,临行前,他向统帅阿济格表示“我等若不得此岛,必不来见王!”但是,军队渡海后,就遭到了明军倚仗悬崖的优势对他们发起的猛烈攻击,一时间没有人敢于冒死攀登攻城,就在这个时候,“鳌拜大呼超越而上,冒矢石直前博战”,另一位先锋准塔也跟着他奋勇冲击,明军被这样的勇猛镇住了,清军最终攻克了皮岛。
这一战,让皇太极注意到了鳌拜的英勇善战,说“此岛可比大城”,就是说皮岛虽然是个小岛,但是攻克它的难度和意义相当于拿下一座大城。该战之后,鳌拜被晋升为三等梅勒章京,并赐号“巴图鲁”。梅勒章京相当于后来的男爵,巴图鲁就是英雄称号。
此后,鳌拜在我们之前提到过的松锦大战中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在清军围困锦州时,鳌拜击退了外部赶来的明朝援军、攻克了明军的步军营,保证了清军主力围城的效果;接下来清军围困松山,城内的明军想趁夜晚突围,又被鳌拜截杀阻击、俘获甚多。
在一系列的胜利中,鳌拜的爵位从三等梅勒章京提升为一等梅勒章京,职位也升为镶黄旗护军统领,在八旗将领中拥有了相当的威望。我们前边讲过,松锦大捷为清朝入关奠定了扎实的基础。鳌拜则继续自己的武力征讨事业,他跟随主将进攻燕京,略地山东,宣扬了清军的军事实力,自己也因此再次晋升为三等昂邦章京,相当于后来的子爵。
之后,鳌拜又跟随阿济格追击李自成的大顺军、跟随豪格攻打张献忠的大西军。可以说,鳌拜在清朝入主中原、统一各部的战役中军功累累,立下汗马功劳,爵位也再次过程中升为一等昂邦章京。
在皇太极时代和顺治初年,不仅鳌拜自己的事业进展顺利,他的兄弟们也都很受到皇帝的欣赏。鳌拜的兄弟们——巴哈、卓布泰、穆里玛也都指挥了一系列的战役,并取得胜利,成为最受皇帝信任的核心成员,比如皇太极时代议政王大臣会议的第一批成员当中就有鳌拜的哥哥巴哈,后来卓布泰也被任命为议政大臣,巴哈和卓布泰还都担任了领侍卫内大臣,而卓布泰和穆里玛又先后担任了满洲镶黄旗都统,穆里玛后来还担任了工部尚书。可见,鳌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们兄弟的整体实力为他后来的掌握实权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鳌拜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在皇太极死后,多尔衮摄政期间,鳌拜和索尼等黄旗大臣由于当初反对多尔衮继皇位,因而遭到多尔衮的各种打击,比如索尼被革去所有职务,没收财产,废为平民,逐出北京;鳌拜虽然一直在战场效力,但也常常面临有功而无赏、无过而受罚的境地。
比如顺治元年,鳌拜随英亲王阿济格征讨退守陕西的李自成的大顺军,立有大功。但是第二年阿济格因为没有及时奉旨班师,而且谎报战功,受到处罚,又由于阿济格藐视小皇帝,私下里称呼皇帝为“孺子”,朝廷谕令正黄旗固山额真谭泰会同护军统领鳌拜召集部众,将阿济格“称上为孺子”之语传示晓谕。谭泰和鳌拜顾及英亲王的情面,没敢照办。结果鳌拜不仅征讨李自成的军功不准议叙,还被罚银两。
再比如顺治五年可能是鳌拜最为不顺的一年,这一年二月,鳌拜跟随豪格征讨张献忠的大西军后凯旋回京,但是因为参领希尔良因冒功邀赏,鳌拜也因勘察不实而被议处,当时给的处罚是“应革职,罚银一百两”。三月,贝子屯齐告发郑亲王济尔哈朗当年曾经拥立肃亲王豪格,后又包庇豪格的种种罪状,这样以前连鳌拜等人谋立肃亲王之事都被重新翻了出来。
多尔衮借此事兴起大狱,鳌拜因欲立豪格、与诸人盟誓等罪名被论死,后得旨“罚锾(huán)自赎”,就是又被罚了钱。四月,又有人告发说鳌拜在皇太极死时“擅发兵丁守门”,鳌拜再次被论为死罪,后改革职为民,最后又得旨免革职。虽然每次都看起来有惊无险、保住了性命和职位,但是鳌拜以大功凯旋,不但没有任何奖赏,还在几个月里被两次论死,处于朝不保夕的状态,当时的不安、委屈、愤懑和隐忍程度,可想而知。
顺治七年七月,多尔衮生病,跟前来探病的贝子锡翰感慨说,哎呀,皇帝也不来看看我。锡翰听后就把这个意思报告了顺治皇帝,“请驾临幸”,结果多尔衮却要追究锡翰的“违令渎请”之罪,而鳌拜则因为目睹了锡翰的罪状而不行阻止,有包庇之罪,又被论死,最后还是免死罚赎、被降了爵。
幸运的是,到这年的十一月,多尔衮就病死了,顺治皇帝亲政。鳌拜的人生也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春天。那么鳌拜和顺治帝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顺治时代的鳌拜究竟是否是一直都备受重视的宠臣吗?我们将在下集和大家讨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