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入关一统中原,“摄政王”多尔衮是个不可或缺的人物,但还有一个皇子比多尔衮厉害,他就是努尔哈赤第十五子,被清史称为“开国诸王战功之最”,清朝八大铁帽子之一的多铎。
这样一位既有战功,又有军权的皇子,却在皇太极死后的争位过程中摇摆不定,他明里支持多尔衮,暗地里却与豪格走得很近,真实立场非常令人怀疑,他到底是支持多尔衮还是豪格?抑或是另有企图?
多铎是个怎样的人?
战功无数
在开国诸王中,多铎是战功最卓著的一个。
多铎十三岁时,就被封为贝勒,从此跟随兄长们走上战场,并不断靠战功赢得地位。
清史中记载着多铎很多战功,以及他的英勇表现。
他跟皇太极征伐明朝时,在广渠门之战、大凌河之战、锦州之战、征伐察哈尔,多铎都奋勇杀敌,《清史稿·列传五》:“三年,从上伐明,自龙井关入,偕莽古尔泰、多尔衮以偏师降汉儿庄城”,“广渠门之役,多铎以幼留后,明溃兵来犯,击之。师还,次蓟州,复击破明援兵”,“五年,从围大凌河城,为正白旗后应,克近城台堡”。
嗜杀好色
多铎虽然功勋卓著,但却有两个致命缺点,一是嗜杀,二是好色。
满清入关后的扬州十日大屠杀,多铎就是当时的主帅。南明督师史可法率军在扬州抵抗清军,并誓死不降,城破后,多铎以不听招降为由,下令屠杀扬州百姓。屠杀延续了十天,死亡逾八十万人,尸骨堆积如山,史称“扬州十日”。
只此一条,就足以把多铎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多铎与皇太极、多尔衮、豪格的关系
多铎是皇太极异母弟,但两者关系并不好。
努尔哈赤在晚年最为宠爱的女人就是他的大妃阿巴亥,也是多铎、阿济格和多尔衮的母妃。努尔哈赤死后,阿巴亥被逼殉葬,满洲女子殉葬,一般选取的都是没有子嗣的侍妾,像阿巴亥这样孕育了三个儿子的嫡妻殉葬的情况前所未有,所以她的死很可能与皇太极有关,反正多铎是把这笔帐算到了皇太极头上,所以多铎对皇太极自然没有好脸色。
比如,皇太极深恶正白旗的喀克笃礼及其宗族,多铎反而不但与其过从甚密而且多次为其说话;在元旦朝贺的时候,所有人都向皇太极进贡珍贵之物,偏偏就多铎一人极为牛掰地拿了一个瘸马敷衍了事;崇德三年,多尔衮率兵掠明,皇太极亲自送行,多铎却假托有病,竟不相送。
面对多铎的轻慢无礼,皇太极忍了一两次,但多铎毫无收敛,皇太极自然不会再吃哑巴亏。所以实际上在皇太极当政的时间里,多铎是不受重用的。也许最开始多铎很有地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消逝,皇太极对他的不断降责,让他失去了很多的权利。
崇德元年,多铎封和硕豫亲王,但皇太极却在册封的敕谕说:“(多铎)虽无大功于国家,以父太祖之少子封为和硕豫亲王。”皇太极极其明显地告诉众人,我是看在父汗的面子上才册封多铎的。
崇德四年,皇太极召诸王大臣历数多铎之罪,降亲王为贝勒,罚银万两,夺所属牛录三分之一给其兄多尔衮和阿济格。并不准许他参与议政,也不让他插手管理六部事务。
多铎和多尔衮是一母同胞的亲兄弟,而且两人一起经历了母亲为父汗殉葬的惨事,按理说两人的关系应该不差。一开始也确实如此,二人与阿济格三兄弟互相扶持,共同对抗皇太极以图自保,但在多尔衮和豪格争位过程中,他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清太宗实录》记载:“多罗豫郡王多铎与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不协...藐视亲王”。
豪格是皇太极长子,虽然不是嫡子,但其颇受皇太极器重。皇太极称帝之时,豪格也被封为和硕肃亲王,和多尔衮、多铎、代善等叔伯乃是平级。而且豪格比多铎长四岁,二人关系一直比较亲近。
多铎争位之谜
皇太极死后,觊觎帝位的,多铎也是其中之一。在满清八旗中,他是实力第三强的镶白旗的主旗贝勒。
在皇太极时代,八旗排列的顺序是:镶黄、正黄、正白、正红、镶白、镶红、正蓝、镶蓝。正红旗、镶红旗、正白旗、镶白旗、镶蓝旗是下五旗,当时多尔衮担任正白旗旗主;代善及代善之子担任正红旗、镶红旗旗主;济尔哈朗是镶蓝旗旗主;豪格是正蓝旗旗主;皇太极在世时亲掌正黄、镶黄两旗。
皇太极死时,他和豪格加起来有个牛录,是八旗第一大势力,多尔衮三兄弟则有98个牛录,排行第二,代善的两红旗和济尔哈朗的镶蓝旗则有96牛录是八旗的中间力量。
因为豪格是皇太极长子,且战功卓著,声威也很高,所以皇太极去世后,正黄旗和镶黄旗支持豪格;济尔哈朗的镶蓝旗也支持豪格,代善虽然态度不明朗,但也倾向于豪格多些。
在这种情况下,多铎只有与多尔衮拧成一股绳,才能与豪格抗衡。两人一母同胞的身份决定了多铎不可能倒向关系还不错的豪格,而且多铎也有自己的想法。
在议立嗣君时,多铎曾劝多尔衮称帝,这是否是他由衷之言,不得而知,但应该是他的第二选择。他的第一选择应该是自己继位,但当时无论是声望、地位均不如乃兄,何况还有豪格在旁虎视眈眈,因此他必然要表态支持多尔衮。
而当多尔衮犹豫不决时,多铎直接说出了自己的真实意图:“若不允,当立我,我名在太祖遗诏。”多尔衮也不是傻子,直接回绝道:“肃亲王(豪格)亦有名,不独王也。”(见《清史稿·索尼传》)
多尔衮当然不是要立豪格,但他的回复却让多铎心中不快,但在豪格势大的情况下,他还是只能支持多尔衮。
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面对多尔衮提出的折中方案——由皇太极的第九子福临继位,豪格放弃了竞争,亦放弃了努力,遂使“第三者”6岁的福临得以即位,多尔衮和济尔哈朗辅政。
豪格夺位不成,逐渐失势,但多铎却与他走得更加亲近。
这些虽然都是小事,但足以说明两人行迹之密,关系之近。
《清世祖实录》还记载,多铎对阻止豪格继位一事十分懊悔,曾对豪格说:“由今思之,殆失计矣。今愿出力效死于前。”这话当然也是半真半假,但未尝没有让豪格再争一争的意思。
多铎这种摇摆不定的行径,正说明了他既不支持多尔衮也不支持豪格,真正的企图还是浑水摸鱼,由自己继位。当多尔衮弱势时,多铎自然不希望豪格继位,而当豪格失败后,他又生出同病相怜之感,不惜用誓言讨好昔日的政敌,寄希望于豪格和多尔衮爆发冲突,好从中渔利。人情反复,恩怨由利害而转移,多铎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本文内容及图片全部转载自网络,不代表本平台立场,仅供读者参考,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请“后台留言”联系我们进行删除,谢谢!
请转发到您的朋友圈让更多的人阅读到此文章!
感觉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