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羊二代”到“王二代”,僧格林沁如何成为清王朝最后一张王牌
僧格林沁出生在喀尔喀蒙古科尔沁左翼后旗的一个贵族家里。按说他的家世背景是相当不错的,在蒙古众多的部落里,唯独科尔沁部非常特殊。从大清国建国开始,几乎历代皇帝都有和科尔沁部公主通婚的传统。这个部落和大清有“舅甥之谊”,关系十分不一般。当年康熙的奶奶、叱咤风云的孝庄文太皇太后,就是从科尔沁部落走出来的。
但是,到了僧格林沁出生的时候,他们家这一支混得确实很一般。他的父亲布和德力格尔虽然号称是蒙古贵族,名义上是“四等台吉”,可是已经沦落到了给地主家放羊的地步。光有一个封号没有用,又不能当饭吃。清代后期,各种贵族后代实在太多了,我记得启功老师在他的回忆录里也写过,他老人家祖上,那是世宗宪皇帝。据启老回忆他也有个奉恩将军的爵位,但是小时候混得也差点儿吃不上饭。
为了养家糊口,布和德力格尔不得不给牧主放牧,因此得了一个“雅马台吉”的雅号,意思就是“放羊的穷台吉”。由于他干活儿踏实,任劳任怨,为人还忠厚老实,东家就把自己的养女朱兰格日乐许配给了他,也就是僧格林沁的母亲。在嘉庆十六年(),布和德力格尔生了一对双胞胎儿子,他给大儿子起名叫郎布林沁,蒙语就是“宝象”的意思;小儿名字就叫僧格林沁,是“宝狮子”的意思。后来历史证明,在他们家,狮子比大象厉害太多了。
僧格林沁的人生转机发生在十五岁,那一年他的一个远房叔叔找到了他们家。僧格林沁这个叔叔,是元太祖成吉思汗二弟哈布图哈萨尔的第十七代孙明安台吉的后代。明安台吉呢,又是跟着清太祖努尔哈赤起家的,他的孙子在年被顺治帝册封为世袭的“科尔沁后旗扎萨克郡王”。换句话说,僧格林沁这个叔叔就是现任科尔沁后旗扎萨克郡王。
“郡王老爷”找“放羊台吉”干什么呢——因为王爷家没孩子。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王位是要往下传的,没孩子这个指标就作废了,郡王指标作废,那还得了么?所以,王爷找来找去,找到了布和德力格尔家。“要不这事儿你来吧。条件是你的儿子得过继给我。”布和德力格尔特别仗义,二话没说,当即表示没问题!俩孩子随便挑,要不你全领走吧。后来,郡王选中了僧格林沁,他的一生就此改写。
一八二五年,科尔沁后旗扎萨克郡王索特纳木多布斋薨,同年僧格林沁在道光帝的亲自批准下,继承王位,从“羊二代”一跃成为“王二代”。
当了王爷以后,道光亲自把他接到了紫禁城。这时候,论关系,皇上是他的舅舅。很快,舅舅替他选了个权势熏天的岳父——多罗贝勒文和。文和的五世祖是裕亲王福全,康熙的弟弟。此后,僧格林沁被金光护体般地在道光朝官场上成了神一样的存在。他先后担任过御前大臣、正白旗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镶黄旗领侍卫内大臣、总理行营大臣等等。军队的高层职位,几乎让他当了一个遍。
道光驾崩的时候,眼泪簌簌地拉着僧王的手,将年轻的咸丰托付给他,他又成了“托孤大臣”。所以咸丰登基后,对他不但没有冷落,反而更加器重。这个时候,正赶上太平天国北伐。咸丰就把北京卫戍区的军事大权全权委托给了僧王,后来僧王不负众望,联合满洲贵族胜保剿灭了林凤祥、李开芳的北伐军,成了再造社稷的头号功臣,也因此被加封为“科尔沁亲王”。一个放羊娃家的小“宝狮子”终于逆天地成了整个大清国爵位最高的头号大贵族。
与那些出身华贵、娇生惯养的本土贵族不一样,出身低微的僧格林沁确实具备非常强悍的性格和果敢的意志。这种品格为他后来成为清军的高级将领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实话说,大清八旗军从乾隆末期开始,军纪涣散,斗志低迷,几乎没有什么战斗力了。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初期,义军刚刚北出广西时,朝廷派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为钦差,从北京和四川派出八万精锐围剿太平军。这支所谓的八旗精锐后来被太平军虐得痛不欲生,全军覆没。
但是,僧格林沁治下的部队,却是另一番景象。他深知“制胜之机,首在严明军纪”。长期在军队工作的僧王将自己绝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到了整顿蒙古八旗骑兵纪律和提高军队战斗力上面。而且,他整顿纪律、严肃训练不像其他贵族老爷一样骄横严苛,而是有理有力有节,“以法术驾驭将官,或温语拊循,或招同饮食。将官亦知其驾驭,而不敢轻犯营规,及派差使,加倍出力,惟恐对僧王不住,又恐被申饬,有伤颜面,是以营中亦甚严肃。”
这些努力当然也收到了很大的效果,后来在围剿北犯的太平军时,僧王铁骑成了大清最后的王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