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巴亥努尔哈赤的一生挚爱,却因后金权力更

公元年8月11日,努尔哈赤在沈阳城外的门鸡堡病死,就在他死后的不久,曾被他休离一年又复位的大妃阿巴亥接到了一个让她惊骇至极的消息:努尔哈赤在留下的遗诏中提到,一定要让她殉葬。

还没等阿巴亥回过神来,皇太极和大贝勒代善等人就来到她的宫中。皇太极将一卷白凌扔到她的面前,冷冷地说:父汗遗命!请大福晋自行了断!

阿巴亥是努尔哈赤的大妃,此时才37岁,正值盛年。在努尔哈赤病重返回沈阳的途中,阿巴亥曾亲自服侍过努尔哈赤,但是努尔哈赤对于死后殡葬之事只字未提,怎么现在就有遗诏要让她殉葬呢?

此刻的阿巴亥如五雷轰顶,她颤抖着说道:“大汗在驾崩之前,我曾侍奉大汗多日,但大汗从未说过让我殉葬。”

但是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四贝勒皇太极这四大贝勒却一再坚持这是大汗遗命,他们不得不从,坚持请大妃立即自尽。

阿巴亥见已无希望,只得起身到内室,穿上了盛装礼服,戴上金玉、珠翠、珍宝等饰品。收拾停当之后,阿巴亥走出内室,拜倒在地,哭着对四大贝勒说:“我11岁侍奉大汗,至今已25年,得到的恩宠已经足够了,只是两个孩子多尔衮和多铎尚且年幼,如果你们肯扶养,我也就没有牵挂了。”

四大贝勒也一起对阿巴亥跪拜,并对她说:“两名幼弟我们自当扶养,不然如果面对父汗的在天之灵。”

最终,无可奈何的阿巴亥于当天自尽而死,最终和努尔哈赤一起装殓,安葬在沈阳城内。

美艳绝伦,心机超群的一代大妃,就这样与努尔哈赤一起长眠地底。

关于阿巴亥的死,一直有许多说法。

最常见的说法就是努尔哈赤本来是把汗位传给了他与阿巴亥所生的第十四子多尔衮,但皇太极早就觊觎汗位已久,于是联合代善、阿敏和莽古尔泰三大贝勒,假传努尔哈赤遗诏,逼迫阿巴亥自尽身亡。

自古以来,皇位的更迭大多都会伴随着腥风血雨,特别是像后金这种立国未久,诸事未定的时期,皇位的变换不知包含着多少阴谋诡计和尔虞我诈。

但是皇太极想谋取一个汗位,为何偏偏要为难一个女人呢?

这一切,都要从阿巴亥嫁给努尔哈赤说起。

阿巴亥和努尔哈赤虽然都属于女真族,但是并不是一个部族,阿巴属于海西女真,而努尔哈赤属于建州女真。

明朝中后期,海西女真分化为四部,分别是乌拉部、辉发部、哈达部和叶赫部,而阿巴亥的父亲就是乌拉部的部主满泰。

万历十一年(年),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用了五年时间征服了建州女真的满州5部,又相继征服了珠舍里部、讷殷部等长白山3部,将分散为8部的建州女真统一起来。

统一后的建州女真实力空前强大,给海西女真各部带来了很大威胁。万历二十一年(年)九月,海西女真叶赫部首领布寨联合乌拉、辉发、哈达及蒙古科尔沁等九部向建州发动进攻。

此时的努尔哈赤兵强马壮,最终在古勒山一举击溃九部联军,叶赫部首领布寨被斩杀,乌拉部首领满泰的弟弟布占泰被擒。

但是由于海西女真的势力依然庞大,难以迅速征服,所以努尔哈赤就采取了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策略。

布占泰被俘虏之后,努尔哈赤不仅没有杀掉他,反而对他十分优待,还将自己的一个女儿和一个侄女嫁给布占泰为妻。

万历二十四年(年),乌拉部发生内乱,部主满泰被族人所杀。为了进一步拉拢乌拉部,努尔哈赤选择这个时机将布占泰放回乌拉部,并全力支持他成为了乌拉部新的部主。

为了知恩图报,布占泰在成为部主之后,不但和建州女真结为同盟,而且将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努尔哈赤的弟弟舒尔哈齐,随后又将自己的侄女,也就是前任部主满泰的女儿阿巴亥献给了努尔哈赤,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联姻关系。

就这样,年仅12岁的阿巴亥,做为一颗维系双方关系的棋子,嫁给了比自己大31岁、当时已有7位妾妃的努尔哈赤。

据说,阿巴亥虽然年幼,但是长的非常美艳,而且富有心机,所以在嫁给努尔哈赤之后,很快就得到了努尔哈赤的宠爱。在嫁给努尔哈赤仅一年后,年仅13岁的阿巴亥就被努尔哈赤册封为了大福晋。

在当时的女真族后宫体系中,大福晋就是正妻,也就是相当于皇后一般的存在。虽然阿巴亥能够被封为大福晋,有努尔哈赤第三任大福晋孟古哲哲去世的原因,但是年仅13岁的阿巴亥能在努尔哈赤众多妾妃中脱颖而出,说明努尔哈赤对她的宠爱绝对非同一般。

成为大福晋之后,阿巴亥的后宫之路一帆风顺,他先后于年、年和年,为努尔哈赤生下了十二子阿济格、十四子多尔衮和十五子多铎,这几个孩子都非常强健聪颖,深得努尔哈赤喜爱。

更重要的是,阿巴亥不仅善于维系夫妻感情,让努尔哈赤对她始终宠爱有加,而且在大事面前,她也能保持清醒的头脑。

阿巴亥的娘家乌拉部,虽然与努尔哈赤结成了姻亲关系,但是双方都很清楚,这种脆弱的联盟关系,终究会有一天会因为双方的实力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双方的摩擦不断。

万历三十五年(年)正月,东海女真瓦尔喀部蜚悠城主策穆特黑求见努尔哈赤,说自己率部投奔乌拉部后,多次受到乌拉部主布占泰的羞辱,希望可以归附建州。

于是,努尔哈赤命令弟弟舒尔哈齐、长子褚英、次子代善率三千兵马立即去蜚悠城收服瓦尔喀部众。

布占泰闻讯后,派出一万多兵马前去截击。但是乌拉部兵马的战斗力却远非敌手,经过激战,禇英、代善率军大破乌拉军,乌拉主将博克多父子被当场斩杀,副将常柱父子和胡里布兵败被俘。此役,建州军斩杀乌拉军三千余众,得马匹五千多匹、甲三千余副。

万历四十年(年)九月,布占泰又联合蒙古科尔沁部率兵攻打建州所属的虎尔哈路。同年十二月,忍无可忍的努尔哈赤率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亲征乌拉,连克河西六城后,兵临乌拉城下。布占泰眼见大势不妙,乘独木舟至乌拉河中游向努尔哈赤叩首请罪、请求宽恕。

努尔哈赤考虑到双方的姻亲关系,在痛斥布占泰的种种罪状之后撤军返回建州。

不料努尔哈赤撤军之后,布占泰却将怒火转移到了他的两位妻子、也就是努尔哈赤之女穆库什和努尔哈赤侄女额实泰的身上,差点一箭把穆库什射死,随后又将两人囚禁。

闻听此讯的努尔哈赤勃然大怒,万历四十一年(年)正月,努尔哈赤以背盟、囚妻、送人质于叶赫等理由,率儿子代善、侄子阿敏率三万大军再次亲征乌拉。

布占泰深知此次求和无望,只得率军与努尔哈赤绝一死战,但是他终究不是努尔哈赤的敌手,最终全军覆没,布占泰单人单骑逃往叶赫部而去。努尔哈赤将包括布占泰诸子在内的乌拉降民编成万户一同带回建州。

至此,乌拉部全部归属于建州女真。

在乌拉部与建州发生的冲突之间,阿巴亥始终坚定的站在丈夫身边,她不仅没有为乌拉部讲和说请,而且还会帮助努尔哈赤出谋划策。就是乌拉部全族被灭,阿巴亥也没有任何的悲悯之情。

因此,虽然乌拉部和努尔哈赤之间的冲突断断续续的延续了六、七年,但是努尔哈赤一直对阿巴亥极尽宠爱,就算是最后亲征剿灭了乌拉部全族,阿巴亥的大福晋地位也没有受到一丝一毫的影响。

而且随着阿巴亥三个孩子渐渐长大,努尔哈赤对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也越来越看重。有一次,皇太极的原配夫人钮祜禄氏因为见到阿济格不肯下轿,努尔哈赤竟然直接下令让皇太极将钮祜禄氏休掉了。

并且为了增加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在后金各部中的份量,努尔哈赤将自己掌管的正黄旗、镶黄旗和镶白旗分别交由他们三人掌管。

因为阿巴亥是大福晋,所以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全部属于嫡出,而且努尔哈赤如此看重,如果假以时日,后金的储君必定出自这三人之中。

此时的阿巴亥,凭借自己的美貌和心机,不仅让自己身受大汗宠爱,也使儿子们的前途一片光明,真的可以称得上是身处人生巅峰。

但是让人没有料到的是,颇有心计的阿巴亥,却上演了一出“聪明反被聪明误”的戏码。

阿巴亥心里很清楚,虽然自己和儿子们在整个后金位置超然,但是这一切都是努尔哈赤所赐,而努尔哈赤毕竟比自己大了30多岁,随着努尔哈赤年龄越来越大,再加上常年在外征战,说不准哪一天就会一命归西。

如果失去努尔哈赤这个靠山,而自己的儿子们还没有成年不能独挡一面,她和儿子的实力未必能在暗流涌动的后金继续享受如此的荣光。

所以阿巴亥“聪明”的认为,她要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前,先选择一个新的靠山。

而此时努尔哈赤的嫡长子禇英已经因罪被处死,战功累累的大贝勒代善则成为承继汗位的第一选择。努尔哈赤曾经公开表示,如果自己驾崩,那么“诸幼子和大福晋,交由大阿哥(代善)收养”。

彼时的后金有着“收继婚”的习俗,也就是说儿子可以将自己的庶母收入房中做为自己的妻妾。按照这个习俗,如果代善继位,阿巴亥就会成为代善的妾妃,努尔哈赤的这番话,也从侧面上表明了他想选择代善为自己的继位之人。

所以正在找寻“新靠山”的阿巴亥,立即把注意力集中在代善身上。此时的阿巴亥也不过三十岁左右的年纪,貌美如花、风姿绰约,代善哪里抵挡的住。于是两个人开始眉来眼去、暗通款曲。

可是世间哪有不透风的墙,代善和阿巴亥的私情很快就被努尔哈赤的两个小福晋告发了。

虽说努尔哈赤说过要让代善收养阿巴亥,但那毕竟要到自己去世之后才能发生的事,现在自己仍然健在,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大福晋竟然发生了这样的事,努尔哈赤自然怒不可遏,但是考虑到“家丑不可外扬”,最终他只是以“私藏金银”的罪名,废掉了阿巴亥大福晋之位,将他赶出家门,并命她不得和任何人往来,只能独自居住。

而代善直接被废掉了储君名位,但努尔哈赤并没有立即册立新的太子,而是成立了由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德格类、岳讬、济尔哈朗、阿济格、多铎、多尔衮等八名贝勒组成的“和硕额真”共商大事。

在这八人之中,阿敏、济尔哈朗是努尔哈赤弟弟舒尔哈齐的儿子,没有争夺储君的权利,阿济格、多铎、多尔衮则是一奶同胞,储君的争夺,几乎成为皇太极与多尔衮三兄弟的对决。

就当所有人认为多尔衮三兄弟在皇储争夺中失去了母亲的助力将落于下风的时候,让人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在阿巴亥被放逐了一年之后,努尔哈赫忽然下令召回了阿巴亥,并且继续由她担任大福晋。

至于阿巴亥是如何复位的人们不得而知,但是从这件事却可以看出,努尔哈赫对阿巴亥的宠爱已经到了让人难以理解的地步了。

阿巴亥复位五年之后,也就是在公元年正月,68岁的努尔哈赤亲自率兵攻打宁远城,不料被守城的明军用红衣大炮击退,八旗军大败而归,努尔哈赫也被炮火击中,身受重伤,足足修养了半年时间。

伤势稍加好转之后,努尔哈赤率军出征蒙古,虽然在半个月胜利班师,但此时的努尔哈赫已经油尽灯枯。自知大限将至的他,返回沈阳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召阿巴亥见面。

阿巴亥和努尔哈赤在浑河见面后一直亲自服侍努尔哈赤,几日后,努尔哈赤毒疮发作撒手而去。

随后就发生了文章开头的那一幕,皇太极率领四大贝勒宣读努尔哈赤遗诏,命阿巴亥为努尔哈赤殉葬,面对实力强大、咄咄逼人的四大贝勒,阿巴亥纵有万般不舍,却没有改变命运的能力,最终自缢身死。

关于阿巴亥的死,一直充斥着种种猜测,众人难以理解的是,之前阿巴亥曾经背叛过努尔哈赤,却依然稳坐大福晋的位置,努尔哈赤生命的最后几天,也是和阿巴亥一起度过的,以努尔哈赤对阿巴亥这样的宠爱程度,怎么会舍得让她为自己殉葬。

而且后金虽然有让妻妾殉葬的习俗,但是殉葬之人应该是膝下没有子嗣的妻妾,而阿巴亥已经有三个儿子,不应该被选做殉葬的人选。

所以,很多人认为阿巴亥殉葬一事,是皇太极为了争夺皇位,伪造努尔哈赤遗命逼死阿巴亥,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多尔衮三兄弟,以达到自己登上皇位的目的。

更有人认为,努尔哈赤在临死之前就传命给阿巴亥由多尔衮来继承皇位,而皇太极为了夺得皇位、打压多尔衮,这才矫诏逼阿巴亥自尽身亡,彻底掩埋努尔哈赤打算传位给多尔衮的真相。

以现代人看古代宫斗的眼光来看,这样的说法很有道理。但是如果仔细分析,这样的说法却很难成立。

首先,就算是阿巴亥服侍努尔哈赤度过人生最后几日的时光,但是关于皇位继承人这种大事,努尔哈赤没有道理仅仅口述给阿巴亥,以阿巴亥的精明程度,如果努尔哈赤真的打算立多尔衮为新任国君,至少也应该让努尔哈赤写下手谕一类的凭证。

其次。如果皇太极真的是故意逼死阿巴亥,也不应该用殉葬这个理由。因为有子嗣之从不能殉葬是女真人众所周知的习俗,当时皇太极已经得到大贝勒代善、二贝勒阿敏、三贝勒莽古尔泰的支持,实力远非时年22岁的阿济格、15岁的多尔衮、13岁的多铎三兄弟可比,要是打算打压阿巴亥和多尔衮,以后有的是机会,根本不需要伪造这样一个有着明显破绽的遗诏。

而且在阿巴亥死后,皇太极并没有削弱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人的实力,而多尔衮兄弟三人也没有和皇太极发生对抗。在阿巴亥死后的第二年,多尔衮就随皇太极出征蒙古,最终成为清朝权倾朝野的摄政王。而多铎也随皇太极东征西讨,为大清打下了半壁清山。

所以说,皇太极忌惮怨恨阿巴亥是事实,但是让阿巴亥殉葬,应该的确是努尔哈赤本人的意思。

《太祖武皇帝实录》中记载:“后饶丰姿,然心怀嫉妒,每致帝不悦,虽有机变,终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后为国乱,预遗言于诸王曰:“俟吾终,必令之殉。”

按这段记载来理解,就是努尔哈赤认为阿巴亥性情嫉妒而且很有心机,努尔哈赤认为自己活着的时候还能振住她,但是自己一旦死了,他担心阿巴亥会引发动乱,所以这才下令让她殉葬。

按照后金当时的局势,这段记载应该是真实可信的。

当时的后金刚刚立国,皇位的继承不像汉族王朝那样能够严格按照嫡长次序来进行,还带有很强烈的少数民族部落汗位传习习惯。而少数民族部落汗位传习,往往是谁的实力更强谁就称王。

当初努尔哈赤废掉代善,没有公布新的储君人选,而是建立由八人组成的“和硕额真”共商大事,其实就是延用了传统的部落议事制度。努尔哈赤建立“和硕额真”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推选出一个实力强悍的继承人,因为当时的后金刚刚崛起,南有气数未尽的大明,西有蒙古各部落,如果不选一个有足够实力的人来继承皇位,后金就有夭折的危险。

努尔哈赤非常器重多尔衮,而多尔衮也确实有超强的个人能力,如果努尔哈赤能坚持到多尔衮成年,那么即便是通过“和硕额真”的方式来选择新王,多尔衮也未必就不能当选。

但是努尔哈赤去逝时,多尔衮尚且年幼,而在这八人之中能力最高、实力最强的当属皇太极莫属,如果按照传统的王位继承方式,皇太极必定可以登上大位。

但是一旦皇太极当上皇位,以阿巴亥的性情,必定会撺掇着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三兄弟对抗皇太极,再加上代善曾经和阿巴亥有那么一腿,她极有可能把代善拉进自己这一方,那样一来后金必定发生规模很大的内乱,刚刚崛起的后金很可能就会直接崩塌。

所以说,努尔哈赤为了后金的长远,下令让阿巴亥殉葬是很明智的选择。

也许有人说努尔哈赤对阿巴亥如此宠爱,怎么舍得下令让她为自己殉葬。而笔者认为,正是努尔哈赤对阿巴亥太过宠爱,这才下令让她殉葬的。

因为当时的后金有“收继婚”的习俗,努尔哈赤死后,阿巴亥极有可能就会成为他儿子的妻妃,而经历过阿巴亥和代善私情一事后,努尔哈赤肯定对阿巴亥和自己儿子在一起这件事有了心理阴影,他接受不了如此喜爱之人再和自己的儿子再有任何纠葛,即便是自己死去。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他下令让阿巴亥殉葬就可以理解了。

可怜的阿巴亥,从12岁就成为筹码出嫁,而在37岁的时候,再一次成为稳定朝局的牺牲品。

真是应了那句“自古红颜多薄命、最是无情帝王家”那句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3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