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的圆明园是雍亲王的私属园邸,也是雍正皇帝的常住花园。雍正帝继位伊始便非常重视圆明园的安全护卫。
雍正为皇子时,园内有名绿营——名骑兵和名步兵。雍正二年,圆明园内驻扎士兵人——名骑兵和名步兵。雍正三年,圆明园内建成练兵场。为提高士兵守卫圆明园的责任心和积极性,雍正帝每年给每名守卫圆明园的士兵发放20两白银的额外奖金。后来,随着圆明园地位的上升,圆明园的八旗护卫兵力达到人,所有官兵都是从满洲八旗中挑选出来的武艺精湛的士兵。这支御林军最终固定为人,包括名军官和名士兵。他们的职责主要有二:一是平时保卫圆明园的安全;二是在特殊节日增援皇帝身边的侍卫。这些军队平日在“山高水长”训练骑马、射箭,皇帝偶尔也会参观军队操练。
每逢农历六月的第十八天,圆明园里举行“跑御马”活动,雍正帝在圆明园北墙外观赏御前侍卫的策马比赛。当时,判定骑士胜负不以速度,而是以“跃换”定高下,即每一人乘一匹马,牵一匹马。当两匹马都跑到半途时,以鞭击打手中所牵之马,马受惊后极速跑开,人则乘马紧追,追上马尾之时,纵身一跃,坐于此马上。侍卫如果能从后面跳到前方正在奔驰的马背,就能得到最高的奖赏;如果一名侍卫成功地从一匹马跳到另一匹并行的马背上,即可获得二等奖赏;侍卫从一匹马跳到另一匹马的过程中如果失败坠地,也会从皇帝那里得到鼓励性的赏赐。“跑御马”时,一名骑手要同时操纵驾驭两匹马,从一匹马上熟练地跳到另一匹马上而不失足方为合格,对骑手的要求水平很高。雍正帝之后的历任皇帝,除咸丰帝之外都沿袭了这一传统。
清代统治者属于游猎民族,东北地区土地广袤,气候严寒,有森林、草原、莽原。严酷的自然环境要求他们要有充足的体能去面对自然界的挑战,比如追逐奔跑的猎物,就要求你必须具有娴熟的马上骑射技巧,才能有所收获,故满族对骑马射箭等体育活动十分重视。入关以后,他们为了保持本民族勇猛善战的优良传统,将这种满族固有的骑射本领通过体育活动的方式固定下来,其目的就是在“安不忘危”思想的主导下,以“骑射为本”,保持满族人勇猛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冷兵器时代,战场上决定胜负的往往是充沛的体力、过硬的马上技巧和射杀技术。而今天看来,清代宫廷主导的马术活动,更多地充满了军事竞技的意味。
在清朝的宫廷马术运动中,比赛本身并不是目的,除了皇家子弟们靠体育强健体魄外,更承担了封建王朝统治者们长治久安的理想重任,同时,也是外交斡旋的一种手段。所以,清代宫廷中的马术运动尽管很有气势,也很昌盛,但背后的动因却未必是仅仅对马上运动的热爱。有意思的是,清代版图最大的时期,也恰恰是清代宫廷体育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在马背上英姿勃发的康熙、乾隆两位帝王骑在马上,引弓搭箭、行围习武,带来了一个强盛的朝代和辽阔的版图。这种纵横驰骋在马上的军事体育,在精神层面上的教化和示范作用,超越了竞技上的意义,把中国古代的马文化发展到了极致。
文章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
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之目的。
精彩回顾:
清朝颓废看御马
[编辑]
赵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