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时期,不要说包衣皇后,就连出身下五旗的皇后都少之又少,好不容易出了一个,还断发失宠被打入冷宫,然而,来到嘉庆朝,却出现了一位具有包衣背景的大清皇后,这是不可想象的,更令人没想到的是,只一年,这位包衣皇后便崩逝于宫廷……
这里有一个词汇比较特殊,它就是“包衣”,其实“包衣”就是满洲贵族的世代奴仆,相当于奴隶,但因与皇室的特殊关系,有时候他们也会封侯拜相,或享椒房之尊。
比如说孝淑睿皇后。
需要说明的是,孝淑睿皇后并不是包衣,她出生时家族已经被拔出包衣,但祖上却是包衣,因此,孝淑睿也算是带有包衣背景的大清皇后了。
其实,孝淑睿皇后一家与爱新觉罗家族有很深的渊源。
早在明朝初年,孝淑睿皇后所属的喜塔腊氏,祖先名叫昂果都理巴颜,这位昂果都理巴颜有七个儿子,形成庞大的后裔群,其中长子都理金这一支,在女真社会很有地位,他的孙女、玄孙女都嫁到了爱新觉罗家族,她们就是兴祖直皇后、显祖宣皇后。
这位显祖宣皇后就是努尔哈赤的母亲。
因这层关系,喜塔腊氏在清初皇室被称为“舅家”,颇受尊重,他们被免除徭役,任命守护永陵,所以未能“从龙入关”,失去了提高门第的机会。
不过,孝淑睿皇后并非昂果都理巴颜的长子都理金这一支,而是昂果都理巴颜第五子萨璧图的后代,在喜塔腊氏大家族中处于边缘地位,萨璧图的玄孙阿塔入正白旗,为包衣佐领。
这位阿塔便是孝淑睿皇后的六世祖。
阿塔之后,喜塔腊家族基本没什么像样的人物,只有孝淑睿皇后的父亲和尔经额做到了内务府总管兼副都统。
不过,孝淑睿皇后有一位堂亲,是她的堂叔公,名叫来保。
乾隆继位后,来保受到器重,调任刑部尚书,乾隆还下令将喜塔腊氏一族从包衣中拔出,抬入满洲正白旗,时间为乾隆六年。
也就是说,从乾隆六年开始,孝淑睿皇后一家已不再是包衣,而是正儿八经的满洲八旗了。孝淑睿皇后生于乾隆二十五年八月二十四日,此时距喜塔腊氏被抬旗已经过去了近20年,所以,孝淑睿皇后并不算是包衣,她的先辈是包衣。
乾隆三十九年二月,15岁的孝淑参加八旗选秀,被乾隆看中,指给了皇十五子永琰为嫡福晋。
其实,前一年,即乾隆三十八年,永琰已经被乾隆秘立为皇储,也就是说,乾隆三十九年的这次选秀,实际上是在选太子妃,也就是未来的大清皇后,孝淑就是乾隆亲自选中的太子妃。
当然,在秘密立储制度下,有时候,大臣会根据皇子们的婚配来猜测储君的人选,我们可以看一下,乾隆其他几个儿子的婚配。
皇十一子永瑆的嫡福晋是大学士傅恒的女儿,也就是乾隆原配孝贤皇后的侄女,富察氏在乾隆朝可是第一贵戚,乾隆将傅恒的女儿指给永瑆,足见对这个儿子的喜爱。
皇十七子永璘的嫡福晋是一等公兵部尚书阿里衮的女儿,这个来自满洲世家中的翘楚镶黄旗钮祜禄氏弘毅公府,门第也无可挑剔。
相比之下,永琰的福晋孝淑出身可就差多了,虽然已经脱离了包衣,但毕竟祖上有包衣背景,所以,这个婚配能够起到很好的遮掩作用,让大臣难以分辨储君的人选。
虽然父亲没有把最好家庭的女子指给自己,但永琰却并不气馁,对孝淑非常宠爱:
从乾隆四十五年开始,到乾隆五十年,孝淑成功生下一子两女,再加上乾隆五十年的小产,五年里,孝淑四次怀上身孕,足见这段时期,孝淑是非常得宠的。
尤其是乾隆四十七年八月初十,孝淑为永琰生下嫡长子,取名为绵宁,绵宁就是后来的道光皇帝。
乾隆五十四年,永琰被封为嘉亲王,孝淑成为嘉亲王嫡福晋,但自从乾隆五十年小产之后,孝淑的身体状况令人担忧,为此,乾隆先后两次组织选秀,为儿子永琰又娶了两位侧福晋,她们就是后来的恕妃与孝和睿皇后。
乾隆六十年九月初三,乾隆在太和殿当众宣布册立永琰为皇太子,孝淑身份再次发生改变,她成为太子妃,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子妃。
三个月后,嘉亲王永琰从太上皇乾隆手中接过玉玺,孝淑入主景仁宫,成为大清皇后。
这时,孝淑的声望已达到了最高峰,丈夫是皇帝,自己是皇后,儿子绵宁又是嫡长子,没有比她更幸福的了,但有一点不能忽视,那就是孝淑的身体,已经是灯干油尽了。
果不其然,仅过了一年,也就是嘉庆元年二月,孝淑病逝于景仁宫,享年38岁。
然而,令人没想到的是,孝淑刚去世,嘉庆便发布谕旨:
“王公大臣官员等虽有素服之例,但皇后册立甫及一年,母仪未久,且昕夕承欢,诸取吉祥。此七日内,圆明园值日奏事之王大臣等及引见人员俱著常服,惟不挂珠。此礼以义起,天下臣民等自当共喻朕崇奉皇父孝思,敬谨遵行,副朕专隆尊养至意。”
这份谕旨能够明显看出,嘉庆减杀了孝淑丧礼的规制,其实原因也说明了,那就是顾念太上皇乾隆,“诸取吉祥”。就这样,孝淑的丧礼办得非常冷清,完全不像是一个大清皇后的丧事,没办法,谁让她死得不是时候。
不过,孝淑如果泉下有知,一定会感到心安,那就是二十多年后,她的儿子绵宁继承了大清皇位,由此,孝淑便成了清朝唯一生下皇帝的嫡皇后。
参考资料:《清史稿》《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八旗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