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的八旗旗主是多大的官有多大权力他们的

八旗制度清朝所独有的一个政治制度。万历年间,东北白山黑水之间的努尔哈赤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用30年时间统一了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东海女真三大部,从而建立了一个新兴民族——满族。

为了方便对女真部族的管理,努尔哈赤重新整编了“牛录”。“牛录”在满语里是“箭”的意思,是专司狩猎的组织,原来由10人组成,努尔哈赤建政后改编为人,成为了后金的军事和生产组织。

万历二十九年,努尔哈赤将手下的牛录组旗,旗色分为黄、白、红、蓝四色。万历四十三年时又增设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从而正式形成了著名的八旗制度。

虽然现在的清宫剧众多,可是重点还是在皇帝、大臣、妃子上,对于八旗制度的涉猎并不深,很多人对于八旗制度的了解也仅仅浮于表面,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东西。

很多人可能知道八旗各有旗主,但是不知道八旗旗主的地位如何,权力怎样,今天,小编带大家探究一二。

努尔哈赤时期

万历四十三年,努尔哈赤囚死了不听话的长子褚英,次年建立后金政权称汗,年号“天命”。

此时的八旗已经成为了一个军事、生产、行政组织,是努尔哈赤统一并扩张女真各部的重要帮手,也是巩固满族民族共同体的重要手段。

八旗旗主中,努尔哈赤自己统率两黄旗,次子代善统领两红旗,五子莽古尔泰统领正蓝旗,侄子阿敏统领镶黄旗,八子皇太极统领正白旗,孙子杜度(褚英长子)统领镶白旗。

控制八旗的都是努尔哈赤的子、侄等亲属,他们都被封为了和硕贝勒,在当时的女真勋贵里属于一等爵位,权力极大。

努尔哈赤的长子褚英本来实力最强、战功最大,但他野心过于膨胀,想取代努尔哈赤,从而被努尔哈赤处死。

代善死后,继承人位置空虚,努尔哈赤对继承人选而未决,于是决定由统领八旗的子侄按月轮流监国,并为了防止自己去世后出现争夺汗位的内乱,特地提出了“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的制度,也就是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八王议政”的原型。

此时能参与议政的旗主贝勒享有以下权力:

第一,享有议政论政的权力。努尔哈赤在天命七年曾经表示,“一人之识见能有几何,能及众人之议乎?尔等八子为八王若八王同议,可无失矣。”

第二,从此可见,他希望借助八王议政来达到决策的全面和理性,并让八大贝勒相互协作和制衡,平衡各部的需求。

第三,推举和废黜汗位的权力。新产生的大汗必须承认八王议政的传统才可上位,如果不认可,八旗主也可以将他废黜,这事实上也就约束了新汗的权力,避免了权力纠纷,毕竟一个处处受限的大汗实在让人提不起兴趣。

第四,裁断案件的权力。八旗之间的纠纷和案件都是由八大贝勒一同裁断决定的,审判权并不掌握在新汗手里。

第五,任免官、将的权力。后金提拔将领、选拔官员,也需要八王共同合作决定,新汗也因此无法任用亲信,或者给其他旗主掺沙子,从而保证多头共治的局面。

第六,分配的权力。根据努尔哈赤的命令,作战所得的战利品必须分为八等份,平均分配给各大旗主,不得有多少之分。

第七,与新汗并肩共坐的权力。外国使者来到后金廷觐见时,不是要对大汗朝拜,而是要对这八人一起参拜。

不得不说,努尔哈赤所创立的八旗议政制度,实际上还是建立在女真部族落后的生产力的基础上的。

同时,努尔哈赤东征西讨,刚刚打下的统治基业并不牢固,因此不得不分散手中的权力,以达到安抚人心的作用。但是随着后金日益强大,八旗议政这种落后、繁琐的机制亟需改革。

皇太极时期

公元年,努尔哈赤去世。当时的八旗旗主中,代善为人过于温厚和善,不被努尔哈赤看好。

莽古尔泰性情愚钝,压根就没进老爹的眼。阿敏是侄子、杜度是孙子,都没有继承权。只有皇太极文治武功样样皆能,不久后就被拥戴为新汗,改元天聪。

皇太极即位时,正是明朝加速腐朽败落,后金势力急速扩张的时代。这个时候的后金十分需要决策的效率和质量,而皇太极也懒得听那些水平还不如他的兄弟们扯皮。

虽然八王议政的制度让新汗在权力上受到了种种限制,但皇太极毕竟是兄弟们中的人杰,在女真部里威望最高。

既然处理不了老爹留下的制度,那就朝各种八旗旗主的个人开刀。于是,皇太极开始了他的集权之路。

第一步,剥夺旗主们参政议政的权力。皇太极即位后,就各种巧立名目的打压代善、莽古尔泰等老旗主,换上亲近自己的旗主。

天聪三年,皇太极废黜了八旗旗主轮流值班监国的权力。同时,还设立了八大臣协理旗务,分走了各个旗主们处理旗务的权力。

第二步,收编更强大的旗营。皇太极将自己所统领的正白旗改为了老爹的两黄旗,又吞并了莽古尔泰的正蓝旗。

从此皇太极手中直接统率着八旗中的三旗,大大增加了自己的权力,而正黄、镶黄和正蓝也从此成为了清代历任皇帝所亲自掌控的“上三旗”。

皇太极于公元年改国号为清,正式即皇帝位,改元崇德。随着清对于明军大战的连战连捷,皇太极的声望也与日俱增。

对此,他趁热打铁,在崇德八年下令各旗主不再享有参与整个女真部族事务的权力,只能掌握自己的旗务。这也让旗主的权力更加缩小。

顺治及以后时期

皇太极死后,多尔衮经过残酷的政治斗争成为摄政王,在一步步的清洗中进一步打压旗主的权力,掌控上三旗。

后来顺治帝大权独揽,鉴于之前的下五旗旗主都是多尔衮的拥趸,对于各个旗主的压制也是变本加厉。

康熙帝即位后,掺沙子的花样玩的更多。他将八旗的旗主分别任命为其他旗的都统,从而进一步的搅乱了八旗互相之间的隶属关系,更加削弱了下五旗旗主的权力。同时,康熙帝时期所谓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更是形同虚设。

雍正皇帝登基后,则基本彻底取消了旗主在政治上的实权。雍正即位当年就设立了八旗都统衙门,直接管理八旗事务,而且只对皇帝一人负责。旗主只能控制府属佐领,除他们外,即使调用自己旗下的人也必须上书申请,各旗之间也不能串联,发生横向关系。

最终,雍正十年时,雍正帝终于撕掉了最后一点给旗主的面子,正式收回了下五旗的一切统属权,八旗旗主从此只剩了个名誉称号,除了多吃一点俸禄以外,再无更多政治上的特权了。

总结语

八旗制度本身是满洲奴隶制军事贵族共治的制度,但是随着后金社会形态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转变,君主集权的加强这种落后的制度逐渐被架空,旗主手中的巨大权力被剥夺是历史的必然。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1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