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非汉族统治的大一统王朝。满人入关后,经过多年被汉文化同化的进程,到清末之时,已经很难从外貌谈吐上把满人和汉人区分开来。这也是清末朝廷取消满汉通婚禁令的原因之一。
但在清朝入关之前,满汉民族的文化差异是非常巨大的。汉文化植根于中原农耕文明,而满文化则脱胎于边陲游牧民族,二者不仅在语言文字上有巨大差异,许多文化政治理念也并不相同。
比如在汉族的儒家文化中,讲究君权神授,皇帝是天之子,一人富有四海,权力不容旁人染指。而在后金建立之初,努尔哈赤虽然自称天命皇帝,但他最初设想的政治制度,与中国传统的帝国制度并不相同。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所建立的后金是一个有正式国号的政权,而他作为这个政权的首领,无可避免地要面对立继承人的问题。
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努尔哈赤一直没有指定一位明确的继承人。故在天命七年(年),发生了八大贝勒为立储一事问政的事件。
清初八大贝勒是努尔哈赤的子侄,均有继承帝位资格。《武皇帝实录》记载:
“继我而为君者,毋令强势之人为之。此等人一为国君,恐倚强恃势,获罪于天也。且一人之识见,能及众人之智虑耶?尔八人可为八固山之王,如是同心干国可无失矣。”
从努尔哈赤说的这番话来看,他虽然认为自己的国家需要一个名义上的领袖,但不是那种独裁的君主,而是希望构建一种大家长式的族内民主制度。
努尔哈赤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安排,一方面固然是受到女真游牧民族部落文化的影响,而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他还没有想到女真能够入主中原,摄服华夏。
康熙皇帝晚年时在谕旨中声称,清初太祖并无夺取天下之心,在某种程度上是符合事实的。清朝能够取代明朝,有一定的机缘在里面,努尔哈赤四处征伐的时候,主要目标还是统一女真,并让后金成为大明承认的合法政权。
若后金只盘踞东北,统治自己的八旗部落,那么努尔哈赤设想的这种制度是够用的。所以,努尔哈赤直到死前,都没有亲自指定自己的接班人。
既然努尔哈赤没有指定继承人,为何后来是他的四儿子皇太极继承了帝位呢?主要是当时八大贝勒中,皇太极一人掌管正黄旗和镶黄旗,实力最强,加上大贝勒代善的拥戴,因此最后是皇太极继承了皇位,自称天聪皇帝。
皇太极继位后,野心大于乃父,他的目标是中原的广袤江山。如果要统治汉人上亿生灵,仅靠努尔哈赤留下来那套有事大家商量的体制,肯定是不行的,时间一长,统治阶层内部必然陷入混乱和分裂。
所以皇太极登基后,迅速学习汉人的那套统治体系,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其他贝勒的力量,虽然这些亲贵在大事上还有一定的发言权,但已经不再是努尔哈赤设想的那种共同决策的议会式制度。这也为后来清朝入主中原并迅速站稳脚跟,奠定了制度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