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前期,那时的权利分化严重,经过多位帝王的治理才把权力集中在了一起。到了顺治时期,孝庄太后和顺治商量后,改变了以前摄政王的辅佐方式,改由异姓大臣辅政,所以便有了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共同辅政的局面。到了康熙时期,康熙年龄还很小,鳌拜便认为好机会来了,这时候的他崭露头角,在四位顾命大臣中逐渐掌权。
鳌拜为了能打击政敌苏克萨哈做了哪些事呢?一是小集团政治斗争的强弱形势所致,在名义上的顺治帝遗诏中,四顾命大臣排名确实是: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但熟悉清史政治变迁的朋友知道,当初清太宗皇太极猝死后,掌权两白旗的睿亲王多尔衮、豫亲王多铎和英亲王阿济格兄弟与皇太极长子肃亲王豪格展开了激烈的皇位争夺,当时以索尼、谭泰、鳌拜为首的两黄旗大臣,都是豪格一党的成员,由于他们主张“皇子必立其一”,才最终迫使多尔衮等妥协顺治帝继位。
因此在多尔衮任摄政王期间,这些两黄旗的大臣全都受到打压,其中谭泰、巩阿岱投靠了多尔衮,但索尼、鳌拜两位大臣始终不屈,分别遭到贬逐和降职的处罚。那时的苏克萨哈可是正白旗的骨干,多尔衮的得力助手之一,因此苏克萨哈和鳌拜两人之间早有宿怨。而当福临亲政、多尔衮死后,虽然正白旗由皇帝亲领,但正黄旗的索尼和镶黄旗的遏必隆、鳌拜依然和正白旗的苏克萨哈旧怨难消,四个顾命大臣已经形成了三对一的局面,强弱之势已定。
二是个人声望有所差距。鳌拜是跟着皇太极和豪格南征北战中屡立战功、以勇冠三军闻名天下。与鳌拜比较起来,苏克萨哈虽然在湖南与大西军作战时有功,但这和鳌拜还是有很大差距的。更由于,苏克萨哈在多尔衮刚刚去世不久,他就控告其主子多尔衮,私备黄袍等篡位之物,意图谋反,由此赢得顺治帝的欢心,成为心腹之一,但这样卖主求荣的人,为当世人所不齿,毫无诚信,朝中没人愿意与他这样的人为伍。
三是因为他应对失策,康熙八年时,鳌拜已经成为了实际的权臣,党羽众多,同为镶黄旗的遏必隆也附着与他,索尼已年老体衰,加之本身也厌恶苏克萨哈,故而乐于作壁上观。苏克萨哈自身在当时的对策也有问题,当鳌拜矫诏诛杀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时,他没有坚决抵制,反倒是示弱般乞求给先帝守陵,给了鳌拜等再次矫诏诛杀的大好机会。苏克萨哈被鳌拜诛杀的主要原因在于自身,自己毫无底线和原则,陷害自己的主子,为求上位不要脸皮,这种人怎么会有人与他为伍呢,与他为伍说不定自己以后就像多尔衮一样,死后被苏克萨哈告状,尸体被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