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山脚下一支乾隆皇帝的特种部队

北京什么青春痘医院好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9323162.html

京城古迹

古老的北京城,在千年岁月积淀中孕育了极其丰富的世界遗产与文物古迹,它们既是北京历史的见证,又是文化艺术的瑰宝,同时也记录着中国传统的生活方式与人文风情。这些建筑遗存不仅具有独立的价值,而且曾经以其无与伦比的丰富性和完整性,构成了一个“全世界保存得最完好,而且继续有传统的活力的、最特殊、最珍贵的艺术杰作”。

“京城古迹”栏目将带您“微观古迹,纵览京史”,通过一个个文物古迹的挖掘与科普,逐渐将点连成线,将线连成面;以功能分类为横轴,以历史时间为纵轴,去展现那一筑一物的历史变迁和建造艺术,去讲述那一时一地的文化精神与市井生活。

楔子

我是香山街道的责任规划师,同时也是一名建筑师兼文物保护工作者。一天清晨,我正在辖区的小巷子里“溜达”,突然一个石砌的碉楼闪现在我眼前,凭借我的专业素养,直观感觉这个碉楼不简单,会有故事。于是我拦住路过正要去上班的年轻人“你知道为什么咱们这居民区里有个碉楼么?”“我听说这是打日本时候留下的”……目送走小哥哥,我左思右想觉得有问题,如果是抗战时期的防御工事,为什么不在山坡上呢?而且这大块石头的外墙材质怎么看也不像近代的……过了几天,“较真儿”的我又去看了碉楼,这次我学聪明了,我选了中午时间去,我到的时候,正好有两位老人在路旁晒太阳,于是我凑过去:“阿姨,您知道这碉楼是怎么回事?”“这儿啊是八旗印房!这碉楼是印房四个角上的,清朝时候健锐营八旗的军队在这儿驻扎,建的衙署”热情的阿姨们还带我看了除了碉楼以外的印房其他遗迹。八旗印房是什么?健锐营又是什么?从那天起,我便开始了对香山健锐营文化的探寻。而探寻的结果让我太兴奋了,我发现这真是一个不算短的,而且很有意思的故事呢!

18世纪时候,有一位老人,他回顾自己的一生,称做了“十全武功”,自己是“十全老人”,他是谁呢?

这个老人就是乾隆皇帝。他所称的“十全武功”是指为了加强国家的统一,以乾隆所代表的中央政府十次派兵平定边疆动乱。

1、乾隆皇帝和他的“特种部队”

“十全武功”中有两全分别指的两次攻打大小金川。由于金川地势险峻,当地特有的碉楼建筑易守难攻,因此一开始的攻打金川,战事并不顺利。于是,乾隆皇帝就在同为山地地形的香山地区,建设与金川相似的碉楼等防御工事,并训练一支专门擅长攻占金川碉楼的“特种部队”——“云梯兵”,也是用八旗部署。这支骁勇善战的部队经过艰苦的训练终于“随征金川,功成凯旋”[1]。

2、香山健锐营是怎么来的?

乾隆皇帝很喜欢这支“特种部队”,而且认为即使金川战事结束,昔日勤勉训练的精神和娴熟的作战技能却不能丢。于是就在香山地区专门为这支“特种部队”设立一个营,起名为健锐营。

到了清朝中期,京西皇家园林(今天的三山五园地区)逐渐成为除紫禁城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清政府在京西设立三支卫戍部队,称京西外三营,作为皇家的禁卫军,担任守护皇家园林、扈从、参加重大阅兵典礼、对外征战等职能。健锐营就是京西外三营之一(另外两支分别为护军营和火器营)。

3、营地部署

从乾隆十四年(),健锐营建营在香山,到后来兵力不断增加,兵种也不再是单一的云梯兵,增加骑兵、火器兵还有水师兵等。军营也随之不断增建。健锐营军营的部署,以香山静宜园为中心,八旗军营沿山脉左右展开,两翼各四旗驻扎香山地区。每一旗营中都建有碉楼,以备士兵平时练习攻碉所用。据《大清会典事例》记载,健锐营

左翼建四层碉楼十四座,三层碉楼十八座,右翼建五层碉楼二座,四层碉楼十座,三层碉楼二十四座[2]

共计68座。

清代健锐营地理全图

健锐营营房很多在民国时期被拆毁,健锐营呈现衰落之势。现在,军营遗迹几乎都消失殆尽了,仅剩北京植物园内经改造的正白旗39号营房遗存。原本的68座碉楼中也仅6座碉楼保存下来。它们分别是:两座在正黄旗附近的健锐营衙署(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八旗印房),一座是镶白旗碉楼(在国家植物园内),一座是正蓝旗碉楼(国家植物园以东),一座是正红旗碉楼(现在的红旗村),一座是镶红旗碉楼(在西山森林公园内)。

八旗印房西南角及西北角碉楼(摄影:杜博怡)

西山公园内碉楼(摄影:张巍)

国家植物园内碉楼(摄影:杜博怡)

红旗村碉楼(摄影:杜博怡)

健锐营发展的盛期,营区几乎遍布整个香山地区。除了八大旗的营房及碉楼外,还点缀式的分布着许多旗营的功能性建筑,如旗营演武校场、健锐营官学、健锐营衙门(印房)、记功寺庙实胜寺以及犒赏三军的松堂等。

4、校场演武

乾隆二十六年(),在正黄旗南建立了健锐营校场及阅武楼,称健锐营演武厅,是供皇帝检阅健锐营训练的场所。根据《钦定八旗通志·营建》记载,

查正黄旗教场内有阅台一座,看亭拜唐阿住房一间,奉旨设立石碑一座,余旗各如旧。静宜园演武厅琉璃正殿一座五间,前抱厦三间,左右布瓦朝房各五间,俱无匾额。正殿后砖砌圆城一座,前券门上嵌石匾,刻‘威宣壁垒’四字。后券门上嵌石匾,刻‘志喻金汤’四字。前券门上琉璃瓦城楼一座,计五间。后券门上琉璃瓦城楼一座,计三间。内安设石卧碑,上刻实胜寺后记,俱无匾额。圆城内左右看守房各三间,俱系乾隆二十六年修建。又实胜寺前琉璃瓦碑亭一座。[3]

清代徐扬的健锐营演武图清楚地描绘了演武厅建筑群中主要建筑的形制,并且表现了健锐营军士在将领的指挥下进行演练并接受皇帝检阅时旌旗飘扬军纪严整的场景。

健锐营演武图(清·徐扬)

虽然经历了几百年沧桑,健锐营演武厅整个建筑群内的演武厅、团城、南北城楼、西城楼门等主要建筑依旧完好地保存了下来,是如今健锐营文化遗存中保存最好的遗迹,也是北京仅存的集城池、殿宇、亭台、校场混为一体的武备建筑群。

演武校场全貌(年代美国人约翰詹布鲁恩于西山拍摄)

今天的西城楼门(摄影:杜博怡)

今天的演武厅及团城(摄影:张巍)

5、子弟官学

乾隆四十年(年),依山而建健锐营八旗高等子弟小学,整个学校随山体向上而分三段阶梯式庭院布局。《大清会典事例》记载

乾隆四十年奏准。健锐营八旗官学。设教习八员。专管教训健锐营八旗幼丁清语。后定清文清语兼授。三年期满。如有成效。咨送吏部。以笔帖式用。再由护军校蓝翎长前锋内。每旗各选一人。在学会同教训骑射等技艺。[4]

这所学堂年更名为香山小学,至今仍在使用,招生面向香山地区适龄小学生。很多在香山土生土长的老百姓都是香山小学毕业的,提起小学,总能勾起他们无限的回忆。

当代香山小学(摄影:杜博怡)

6、衙署封印

除军营外,还在等级最高的正黄旗营地附近,建立有一健锐营衙署,又称印署,是管理印钥及文档的地方(就是我开篇提到的八旗印房,现在人们通俗地称衙署为八旗印房)。据《日下旧闻考·卷七十三》载:

健锐营衙门在静宜园东南,围墙四角有碉楼四座,共房二十二楹。[5]

从清代的《三山五园图》上可清楚的看到衙署建设之初的形制,平面几乎呈正方形,四周围有大墙,在围墙四角各建碉楼一座,围墙内建有保存军印的印房,衙署大门位于南部围墙上。

节选自清代《三山五园图》

健锐营衙门大门引自《清代皇家园林史》

在年出版的《清代皇家园林史》中记载了衙署的照片,从照片上看,当时的衙署还几乎完整地保存了下来。但从那之后,随着健锐营的衰败,衙署遗存也逐渐被破坏。现在,衙署遗迹也仅剩西南和东南角两座碉楼,南部的衙署大门,四周围墙几乎完整保存下来,可惜的是围墙内的建筑经过多年的使用已被翻盖,也许只留下了原始建筑的基础。

隐没在民宅中的衙署南大门(摄影:杜博怡)

衙署西南角围墙及碉楼(摄影:杜博怡)

衙署东南角围墙转角(摄影:杜博怡)

衙署东部围墙隐匿在民房中(摄影:杜博怡)

7、实胜寺记功

根据《光绪顺天府志》的记载,

实胜寺,乾隆十四年敕建也,在静宜园演武厅西北。寺即鲍家寺遗址,旧称表忠寺,明刹。乾隆己巳,大学士忠勇公傅恒金川功成,因命就旧有寺葺新之,名曰实胜,并立健锐云梯营,建屋于寺之左右居之。殿前立高宗御制实胜寺记,乾隆己巳制。[6]

由此可见,建实胜寺是为了记述健锐营成立的始末,碑亭中央树立着一座四面方碑,汉白玉材质,碑体通高5.7米,碑身高3.10米,宽1.55米,碑文内容为《实胜寺碑记》,在碑身四面分别用满、蒙、汉、藏四种文字书写,其中汉文为乾隆皇帝御笔。现在寺庙已经无存,仅剩实胜寺碑,碑外建筑为现代仿制。

新建实胜寺碑亭建筑与文物碑体(摄影:马岚)

8、松堂犒军

松堂,又名叫来远斋,建于乾隆十四年(年),在演武厅南大约米。乾隆皇帝在演武厅阅兵完毕,就会来松堂犒赏三军并宴飨。

松堂周围种有很多白皮松,现在这些松树依然挺拔矗立在松堂周围。

松堂遗迹(摄影:杜博怡)

结语

虽然健锐营今天的遗迹散落地分布在香山地区,但他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得不让我们整体而系统地看待他们。八旗印房的故事,不是一个文化遗产的简单叙述,而是一系列遗址群中的一个节点,它牵一发而动全身地影射出整条香山健锐营文化全貌。甚至可以说从这一个小点我们看到了三山五园地区的一个文化分支——清代京西外三营文化。

然而,印房和健锐营其他遗迹所反映出来的又不局限于文化本身,还有香山旗营文化在百姓生活中的影响。文化是活的,文化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基础上。据历史记载,健锐营历史上曾达到三千八百七十八人[7],其中军将、家属、营区士兵有万人生活居住此地。几百年的文化与民族的融合,健锐营对香山社会的影响可见一斑。

参考资料

[1](清)高宗敕撰,《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一一六八》,四库全书本。

[2](清)于敏中、英廉等奉敕撰,《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七十三》,四库全书本。

[3](清)高宗敕撰,《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十四》,四库全书本。

[4](清)高宗敕撰,《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卷一一六八》,四库全书本。

[5](清)于敏中、英廉等奉敕撰,《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七十三》,四库全书本。

[6](清)周家楣、缪荃孙纂,《光绪顺天府志》卷十七,北京古籍出版社,年版。

[7]《清史稿》卷一三零官制P,中华书局.年12月第1版。

作者简介

杜博怡海淀区香山街道全职责任规划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本文经首规委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处、海淀分局、勘察设计管理处审核修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29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