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康熙王朝之中,清世祖顺治皇帝早早出家,纵然孝庄太后和众位大臣如何劝谏,但是依旧阻止不了受丧妻之痛的顺治帝的决心。
顺治十八年(年)正月,在董鄂妃死去一个月之后,大清宣布顺治帝驾崩,由八岁的皇三子玄烨继位,改年号康熙。而康熙帝登基之时仅仅只有八岁,自己的生活都需要别人帮助,如何能够管理一个国家?还好顺治立下了四位辅政大臣,分别是首辅索尼、次辅苏克沙哈、以及鳌拜、遏必隆。这四位三旗出身的大臣一起掌管朝政,让康熙平稳地度过他的少年。之后康熙帝亲政,但是不久却发生了辅政大臣内斗,苏克沙哈被杀,一大批官员被罢免。
顺治帝死后,为防止再出现当年皇父摄政王权力过大,威胁皇帝的统治,所以任命四位外姓大臣辅政。四位大臣最初在所有的诸王贝勒太皇太后面前立誓:
索尼等誓协忠诚,共生死,辅佐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馈遗,不结觉羽,不受贿赂,惟以忠心,仰报先皇帝大恩。若复为身谋,有讳斯誓,上天殛罚,夺算凶诛。
宣誓就职后,刚刚开始的几年时间内,各位大臣尚且可以安然办公,没有违背自己的誓言,共同为大清的繁荣强大而努力。但是仅仅数年之后,各位大臣便任用自己的权利来给自己谋财,在官场上结党营私,收受贿赂,安插势力等等,将誓言忘得一干二净,互相之间开始摩擦不断,并且四人之间本来就不是铁板一块,新仇旧恨一起矛盾愈发明显,最终正面交锋。
苏克沙哈,是纳喇氏之人,出身于上三旗之中的正白旗,其父亲就是一位猛将,屡立战功,是一位固山额真。苏克沙哈之后也带兵打仗,多次建立功劳,被睿亲王多尔衮所信任。之后在多尔衮死后,告发多尔衮的罪行有功,受到顺治帝的信任。又在平定孙可望、刘文秀之时,屡战屡胜,晋升为二等精奇尼哈番,被任命为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在朝中位高权重。
辅政八年间,几位大臣之间的争斗日益激化,主要是鳌拜与苏克沙哈之间。苏克沙哈出身正白旗,鳌拜出身镶黄旗,二人的立场就使得二人不能一起公事。因为两旗之间本有世仇,皇太极在位之时做了一次改旗,将自己领的两白旗同多尔衮三兄弟所属的两黄旗对换,亲领两黄旗。之后睿亲王多尔衮在做摄政王之时,就把镶黄旗应得的一片肥沃的地盘给了自己所领的正白旗,而给了镶黄旗一块贫瘠之地。
现在,旗民本来已经安居乐业二十多年,鳌拜却提议将原本各地还给各旗,又开启争端。而且虽然苏克萨哈力阻,大学士、户部尚书苏纳海,直隶、山东、河南三省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都上书不可为。这使鳌拜恼羞成怒,利用职权将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下狱问罪。康熙特召众辅臣询问,鳌拜请求将三人问罪处死,遏必隆索尼也复议,唯独苏克萨哈沉默不语。玄烨故意不同意,鳌拜却矫昭将三人诛杀。
出身于镶黄旗和正黄旗的索尼遏必隆,在鳌拜的带领之下,鲜明地形成了三比一的局面,况且四朝元老索尼平时也厌恶苏克萨哈,见鳌拜日益骄横,与苏克萨哈不容,又年迈多病,对鳌拜行为不阻止。遏必隆与鳌拜同旗结党,凡事皆附和。苏克萨哈威望尚浅,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四辅臣的讧斗中,明显落入下风。
之后其感到自己郁郁不得志又势单力孤,害怕落入鳌拜等人之手,希望早早抽身离去。康熙六年(年),乞请驻守先帝福临的孝陵,以便明哲保身。但是鳌拜却非要赶尽杀绝,借机罗列了他的二十四大罪状,请求将其和他的长子一起凌迟,其余家人处斩,并且没收家产。康熙帝玄烨明白鳌拜等人一直想杀死苏克萨哈,积怨以成仇,所以并不准奏。鳌拜上前,怒目而视,再次矫旨,剪除苏克萨哈,使一代辅政大臣,托孤忠臣死于非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