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辅臣制度,孝庄的得意之笔,为何最后失算

北京治皮肤科好的医院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我是棠棣,一枚历史爱好者。欢迎大家我,一起谈古论今,纵论天下大势。君子一世,为学、交友而已!

孝庄之所以选择异姓大臣辅政,根本原因是担心出现第二个多尔衮。

这本来是一个极为成功的分权抑权案例。

1、孝庄的得意手笔

根据孝庄的设计思路,如果选择宗室辅政,他们树大根深,又有帝胄血缘,极易坐大乱政,威胁君权。

而索尼等人并非皇室,又是亲信,提拔起来肯定竭力效忠,而且他们根基不深,容易辞退清除,不至于萌逆妄为。孝庄此举,目光极为悠远,收益却在眼前。

宗室势力雄厚,只有参政之资,辅臣虽掌实权,然而力量弱小,两派相互监督,又彼此牵制,可谓是帝王术中以实权小臣对付勋重权贵的典范。

事实上,孝庄对自己的手笔也颇为得意和放心。

顺治十八年三月,有位投机分子特地从安徽桐城赶到北京,向朝廷提了十条建议。

这个名叫周南的秀才不好好读书,却无端地想参政议政,“请(孝庄)垂帘,以勒盛世之隆。”孝庄并不领情。

天下早晚是孙子的,现在需要的是扶上马,送一程,在实践中锻炼治国理政的才能,而不是让康熙躺在温室里,永远长不大。如果实施垂帘,康熙亲政后,势必会成帝后相争之势,于国于家都不利。

孝庄能够放心将帝国交给一个孩子,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安排了四位亲信辅政。

孝庄认为,辅臣帮衬于外,自己遥控于内,完全可以确保大政无虞。

然而,孝庄有一个致命的疏忽,人是善变的动物,一旦掌了权,更是靠不住。她没有想到自己宠信的嫡系,会去抢孙子碗里的肥肉。

2、鳌拜为何能做大?

现在我们来看一下四位辅政大臣的简历。

首辅大臣索尼是正黄旗人,资格最老,德高望重,在拥立顺治时,和孝庄结成统一战线,可谓铁杆嫡系。然而,他是个官油子,加上年老多病,遇事往往三缄其口,明哲保身,不喜当头;

次辅大臣苏克萨哈是正白旗人,才气超凡,善于广结善缘。他原是多尔衮旧部,后来反水倒戈,颇受重用;

三辅大臣遏必隆是镶黄旗人,曾经因反对多尔衮,受到罢斥。他性格软弱,属于墙头草,见风就倒;

末辅大臣鳌拜也是镶黄旗人,也曾因反多尔衮被罢斥。他战功卓著,性格刚暴,是典型的强势人物。

四位辅臣的共同点是:

一、都来自上三旗,隶属皇家直属力量;二、都是反多尔衮的功臣,和孝庄保持高度一致。然而四位辅臣来自三个不同的集团,相互间有利益冲突,并非铁板一块。

随着各自权势和利害关系的变化,以及彼此间性格和才具的不同,四位辅臣地位和力量此消彼长,位居末席的鳌拜竟然后来居上,成为四位顾命大臣中的铁腕人物。

鳌拜是清初有名的战将,皇太极曾亲封其“巴图鲁”称号,被誉为满洲第一勇士。

他和遏必隆同属镶黄旗,是一根绳子上的蚂蚱,利益一致。

遏必隆本人比较懦弱,鳌拜专横跋扈,遏必隆虽然位居其上,却成了他的跟屁虫。

鳌拜倚恃战功,排斥异己,他和亲弟都统穆里玛,以及侄子内廷行走塞本特、讷莫,联合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班布尔善、吏部尚书阿思哈、户部尚书马迩赛、兵部尚书噶褚哈,遍植党羽,将欲望的触角,伸到帝国的每一个角落里,“文武各官,尽出伊门下”。

趴在私利关系网中的鳌拜,如同一只硕大的蜘蛛,肆意捕食来往的猎物。

鳌拜势力坐大以后,已不顾及自己的辅臣身份,不但不把索尼和苏克萨哈放在眼里,“凡事在家定议,然后施行”,而且连皇帝都不放在眼里,经常当面出言顶撞,“施威震众,高声喝问”,“稍有拂意之处,即将部臣叱喝”。

3、孝庄的夫人路线

鳌拜的表现不可能逃过孝庄的眼睛。

她静静地坐在帷幕内,冷眼看着鳌拜的欲望舞蹈。鳌拜势力增长之快,是她始料未及的;鳌拜专权霸道,也出乎她的想象。

此时,皇室贵胄没有实权,索尼处处退让,几乎没有人可以制住鳌拜。鳌拜虽没露反意,但长此以往,康熙会成为顺治第二,即使亲政也无法掌权。

孝庄不动声色,在复杂狰狞的棋局中,稳稳地落下了自己的棋子。

康熙四年()九月,玄烨年仅十二岁,孝庄提出册立皇后。鳌拜一听就急了,他立即联名遏必隆上书极力反对。鳌拜不可能不激动,因为册立的对象是索尼的孙女赫舍里氏。

在鳌拜看来,如果孝庄和索尼联姻,不但提高了正黄旗的地位,而且还会使素尼的势力更加庞大,成为自己的心腹之患。

鳌拜没有想错,孝庄就是打算在康熙和鳌拜之间,建立一道防火墙,抑制鳌式病毒的传播和危害。索尼虽然年迈,但掌握正黄旗,子孙多干才,家底雄厚。他唯一的缺点就是想将脑袋缩在壳里,颐养所剩不多的天年。

如果赫舍里氏和康熙结亲,索尼一家成为帝国的大股东,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索尼就会伸出脑袋盯紧鳌拜,死心塌地辅佐幼帝,不生异心。

孝庄没有理会鳌拜的奏折。

她心里非常清楚,这个多尔衮第二之所以还没有翻天,就是对自己这个老太婆非常忌惮。

此时如果不下定决心,替康熙走这条夫人路线,给鳌拜专权制造潜在威胁,假以时日,就更难控制局面。孝庄以自己多年树立起来的威望,置鳌党的反对而不理,替康熙包办了这门亲事。

在鼓乐喧天声中,索尼满脸的皱纹慢慢舒展开来,而鳌拜凌厉的目光渐渐收敛。

四年之后的历史事件将证明,孝庄所下的这枚棋子,成为康熙身边定时炸弹的拆除者。

4、为何苏克萨哈“找死”?

孝庄为康熙铺就的夫人路线,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长线投资,短期之内无法获得立竿见影的利润。但这种资产的优化组合,在遏制鳌拜野心的同时,也会让其狗急跳墙。对权力的追逐,如同弯弓搭箭,一旦射出去,就再没有回头的可能。

要想个人独揽大权,必须摆平其他三臣。索尼根深难拔,遏必隆是同党,整拜先拿苏克萨哈开刀。

苏克萨哈虽位列次辅,是努尔哈赤六驸马之子,帝国的一等公爵,领侍卫内大臣加太子太保,但其实是辅臣格局中最薄弱的一环。

究其原因,是因为苏克萨哈来自正白旗,被索尼、遏必隆、鳌拜视为异类。

皇太极即位后,为抬高自己地位,将自领之两白旗改为两黄旗,将多尔衮兄弟所领之两黄旗改为两白旗,黄白旗由此结下怨隙。

而且,苏克萨哈经常叫板,不时挑战鳌拜的权威,让他很是忌恨。

孝庄册立赫舍里氏时,苏克萨哈颇为眼红,走了一步臭棋,他以赫舍里氏长康熙一岁为由,“嗔怨年庚不对”,表示反对,差点破坏了孝庄的大计不说,还让索尼恨得咬碎老牙,以致日后鳌拜作乱时,索尼竟不顾权力格局的平衡,以私废公,支持整治苏克萨哈。

康熙五年()正月十五日,鳌拜首先发难,矛头直指苏克萨哈。

当日,鳌拜在朝堂上表示,多尔衮曾将镶黄旗应得之土地给了正白旗,而现在镶黄旗土地贫瘠而不堪耕种,要求户部给予调换。

在索尼、遏必隆的附议下,朝廷派出调查小组实地勘察,经查证后发现确有实情。

调查报告呈报辅臣后,鳌拜派户部尚书苏纳海、侍郎雷虎会同直隶、山东、河南总督朱昌祚和巡抚王登联落实换地事宜。

“圈地议起,旗民失业者数十万人”严重影响了社会稳定。孝庄听到风声后,对鳌拜等人的做法,给予了严厉指责,并谕旨停换。

事情闹到这个地步,已经是欲罢不能。

苏纳海领命之后,在地方住了一个多月,阳奉阴违,并未主持调换。而朱昌祚和王登联则是先后上书,直陈更换土地的弊端:“旗地待换,民地待圈,皆抛弃不耕,荒凉极目”,两人都建议停换。

朱昌祚更是锋芒毕露,矛头对准鳌拜,指责他欺君枉上,矫诏行事,“若果出自庙谟,臣何敢越职陈奏,但目睹旗民交困之状,不敢不据实上闻”。

苏纳海是正白旗人,朱昌祚是镶白旗人,苏克萨哈得知孝庄反对调换后,立即暗示二人反戈一击,企图借助后宫的力量,废止调换土地政策,进而痛击鳌拜。

鳌拜知道,要搞垮苏克萨哈,必先断其手足,折其羽翼。当下,他以不奉旨办差为由,下令兵部、吏部将苏纳海、朱昌祚和王登联逮捕,交刑部议罪。

在向康熙汇报该案时,鳌拜联合索尼、遏必隆,奏请处以重典。对于鳌拜此举的动机,康熙心知肚明,这是鳌拜借自己的手清扫异己力量,因此“未允所请”。

有这样一个痛打落水狗的机会,鳌拜怎么可能放过?

他以手中代康熙批红之权,擅自矫诏,将三人绞死。

鳌拜出招之凌厉狠毒,无论庙堂之高还是江湖之远,都大为震惊。

鳌拜虽然粗鲁,但并不是傻瓜,他赤裸裸地奉行侵权的暴力哲学,敢于将意图暴露于朝堂面前,犯下政治斗争大忌,根本原因在于有恃无恐。

鳌拜所恃的是他编织的权力关系网。经过猎杀苏纳海等三人一役,更加检验了这张网的捕捞能力。

5、专横的鳌拜

苏克萨哈隐感觉到脖子开始冒凉气。他和鳌拜最初关系并没有这么僵,两人甚至还有婚姻之谊,而今时过境迁,玩权术怎么还顾得上讲亲情,权力从来就不相信血缘和眼泪。

看着苏纳海、朱昌祚、王登联家人模糊的泪眼,回头再瞅瞅膝下环绕之儿女,苏克萨哈胆怯了,他决定找一个合适的机会退出。在打退堂鼓的时候,苏克萨哈忽略了一件事,一旦踏上政治斗争的旅程,还有回旋的余地吗?此时,对家鳌拜也正寻找一个合适的机会,让他输得永不翻身。

谁能得到这个机会呢?

康熙六年()七月初七,十四岁的康熙在这天开始亲政。一个月前,首辅大臣索尼病逝,鳌拜成为实质上的辅臣魁首。

没有了索尼的制约,鳌拜的专权更加无厘头。对手不时抛过来狰狞眼神,让苏克萨哈彻体冰凉。

十三日,他上疏康熙,请求辞职看护先帝陵墓,使“如线生息,得以生全”。

鳌拜冷冷地笑了:

你以为自己是陶渊明啊,官做不好了就挂印而去,寻找自由呼吸的桃花源,我的天下哪有你诗意栖居之地?既然选择了远方,你就风雨兼程吧。

他当即以“辅臣称旨”的名义,给苏克萨哈扣上了一顶大帽子:

“兹苏克萨哈奏请守陵,如一线生息得以生全,不识有何逼迫之处,在此何以不得生,守陵何以得生?”

到底谁逼迫你了,在朝廷怎么没法生存了,守陵怎么就能生存了,朝廷还不如坟墓吗?

在遏必隆家的牲口圈里,鳌拜和班布尔善等人罗织了二十四条大罪。十七日,奏请康熙将苏克萨哈和长子内大臣查克旦凌迟,其余子侄无论成年与否全部斩立决,家产没收充公。

这是一出杀鸡儆猴的欲望表演。

康熙清醒地认识到,苏克萨哈一案纯属冤狱。出于自保和悲悯,康熙“坚执不允所请”。鳌拜根本就没把皇帝当回事,他“攘臂上前,强奏累日”,软硬兼施,逼迫康熙签字。康熙颤抖着拿起朱笔,在奏折上违心地留下了御批。

6、从不愿亲政到主动亲政

康熙六年()三月,感觉自己时日不多的索尼,决定把孙女婿扶到前台上去。他联合苏克萨哈,极力推动鳌拜和遏必隆,以康熙年届十四岁为由,恭请皇帝亲政。康熙没有答应,他敦请四大臣继续辅政。

索尼见主子似乎没有理解自己的意图,拖着病体多次上疏,奏陈亲政事宜,康熙还是没有答应,把奏折压在那里不予答复。到了六月,索尼再也支撑不下去,撒手西去。

关于缓迟亲政的理由,康熙是这样解释的,他认为自己“年尚幼冲,天下事务殷繁,未能料理”。

年幼是真,事繁不假,未能料理是否属实,就要打个折扣了。

以康熙和孝庄的政治智慧,加上索尼等人的辅佐,就算不能使政务条条俱善,也不至于荒废凋敝。

然而,康熙有自己的打算,此时即使亲政,有鳌拜把持国柄,自己只能做个挂名皇帝。与其直面与鳌拜冲突,不如让索尼、苏克萨哈等人继续作为缓冲带,自己在幕后养精蓄锐。

刚刚学会走路,跑起来怎么能不摔跤?

索尼之死打乱了康熙的计划。

索尼一死,意味着权力格局失衡。此时如果还不亲政,首先到达终点站的未必就是康熙。七月上旬,他将索尼等人的多份奏疏,下发给众位臣僚。经过充分的舆论准备后,于初七在太和殿宣布亲政。

7、康熙有多能忍?

名义上是权力无边的天子,实际上连自身的安危都不能保障。面对鳌拜的不断挑衅和步步紧逼,少年康熙所能做的就是隐忍。康熙非常清楚对手的能量,鳌拜是三朝元老,朝野上下到处都是他的私党,如果轻举妄动只能打草惊蛇,搞不好会搬起石头砸了脚。

加官晋爵并不意味着提拔重用,有时往往是修理整治的开始。与人斗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非心思缜密谋事长远者不能为之。

为了麻痹鳌拜的神经,康熙不断给他加官晋爵。

亲政后一个月,康熙为安抚鳌拜,授其一等公,其子那摩佛承袭其原有之二等公。一年后,又拜其为太师,那摩佛为太子少师。大清国的官帽有的是,多封几个官不过就是多加几两银子的工资,并不碍大局。

随着官帽子越戴越多,鳌拜的脑子也越来越迷糊。

这里,我们有必要分析一下“隐忍”二字。

有一则史料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康熙的隐忍策略。

鳌拜有一次摆架子,在府里装病不上班,想让康熙亲往探视,以炫耀自己的尊贵,可又怕他趁机发难,就在被窝里藏了把刀。御前侍卫们到了寝室之后,发现鳌拜脸色有些不自然,急忙掀开被窝搜查,发现鳌拜怀揣利刃。

当时鳌拜、家人及其侍卫非常紧张,一场拼斗一触即发。如果此时发生冲突,很难说鹿死谁手。

十六岁的康熙哈哈一笑:刀不离身是咱们满族人的风俗,没有什么好奇怪的。

举手投足间,避免了一场刀光剑影。而鳌拜一身冷汗以后,产生了一个致命的误会,这个小子不过是个糊涂虫嘛!

鳌拜很快就要为自己的智商买单。

8、鳌拜被“双规”

康熙八年()五月十六日,大清帝国第一实权人物鳌拜和往常一样,迈着稳重而轻快的步伐,赶往南书房去上班。

然而,令鳌拜始料未及的是,当他迈着八字步缓缓进入南书房时,一张大网以出人意料的方式,悄悄撒向了他的头顶。

康熙出手了。

在动手之前,康熙两次摸了鳌拜的屁股。

康熙六年(),朝廷下旨鼓励大臣直谏。臣工慑于鳌拜的淫威,都不敢上书言事。只有弘文苑侍读学士熊赐履打破沉默,引用程颐“天下之乱系宰相”之语,奏章皇皇数千言,矛头直指鳌拜。

鳌拜拟以“妄言罪”打击报复,康熙据理力争,坚决反对,鳌拜的图谋没有得逞。

康熙七年(),比利时传教士南怀仁弹劾钦天监监正杨光先。四年前,杨光先为谋取监正一职,诬告汤若望改革历法意欲谋反。出于打击顺治朝旧臣,鳌拜将汤若望、南怀仁等下狱。杨光先接任后,由于不懂天文历法,致使预报纰漏百出。

康熙认真调查取证后,确认杨光先外行领导内行,果断将其撤职,以南怀仁代之,推翻鳌拜旧判。

保护熊赐履,罢免杨光先,看似是整饬朝政,实际上是一套试探鳌拜的组合拳。

两个回合下来,康熙发现鳌螯拜虽然势如猛虎,不过是一只外强中干的黔之驴,缺少心计和智谋。

但鳌拜毕竟经营多年,党羽遍布朝野,轻举妄动只能是自乱阵脚。康熙相信,只要自己开动脑筋,完全可以四两拨千斤。

在皇权面临巨大威胁的时候,他想起了祖母孝庄太后四年前下的那枚棋子。

缺少历史典籍的详细记载,我们没法进入离奇而惊险的武打场面。

但有兴趣的读者不妨翻一翻《鹿鼎记》,金庸先生的文学想象,也许可给我们一种现场性描绘。尽管情节和文字很夸张,但真实的情景绝对惊险有过之而无不及。

如果对号入座的话,索尼第二子索额图就是《鹿鼎记》中韦小宝的原型。

这位康熙正宫皇后的叔父,从小就在皇宫大内担任侍卫,和康熙成为莫逆之交。

康熙七年,担任一等侍卫的索额图,开始兼任吏部侍郎。在康熙的授意下,索额图专门挑选了十几个少年侍卫,练习满族传统的摔跤运动——布库。

眼看康熙沉湎于布库戏,鳌拜“心益坦然”,在朝堂上进进出出,毫不戒备。高兴之余,他还亲自指点几招。

鳌拜吃了糖果忘了疼,完全忽略了一个重要环节,当年孝庄联姻索尼,就是为了对付他。

康熙八年五月,索额图辞掉吏部侍郎,专心致力于训练侍卫摔跤。这种异常举动,显然是有所企图。可惜权力的耀眼光环,迷惑了鳌拜的心窍。

侍卫训练成熟后,康熙决定对鳌拜实施“双规”。

五月十六日,鳌拜被摁倒在南书房。

鳌拜被擒后,康熙考量其所立之战功,只将鳌拜终身监禁。

对诸党羽的处置,也尽量缩小打击面。

可以说,对鳌拜案的处理,显示了康熙仁慈宽恕的一面,不过,更深层次的原因恐怕在于,“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如果打击面过宽,势必人心惶惶,影响政治稳定。

(正文完)

如果有其他关于历史领域的话题或观点可以我私聊,也可以在下方评论区留言,第一时间回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8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