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在古代封建社会中被认为是最顶级的豪门家族,金字塔的顶尖势力,普通人再怎么奋斗,再怎么接近权力的顶峰,也无法成为皇室正统人员,皇室最讲究的就是血统尊贵,当然也有篡权夺位,推翻皇室,开创帝国的人,比如历朝历代的开国皇帝,他们开创了“豪门”,让自己的血脉成为天下最尊贵的。相比奋斗一生只让自己达到上层阶级的,或者经历过生死磨难让自己成为开国皇帝的,有些人就足够幸运了,他们就是百姓口中所说的“最会投胎的”,一出生就是皇家子孙,此后一生养尊处优。
所有的皇帝为了保持血统的纯正,他们只让自家人做王爷公主什么的,很少会有异姓王和异姓公主,当然也有一些人立下赫赫战功,甚至开国功劳,皇帝对他们进行嘉赏,升官是正常时,但更为荣耀的还是能够被封为“异姓王”。清朝是古代最后的一个封建王朝,还是由满人建立的,与汉人建立的王朝不同,清朝统治者更为排外,除了入关之初册封“三藩”以示拉拢之外,只有他们爱新觉罗家的子孙才能够进行封王,其余的臣子无论立下多么大的战功或者功绩,最高也只能被封为“公爵”。
当然,凡事总有例外,清朝年间就出了这么一位死后被破格追封为王爵的臣子,还被乾隆帝考虑授予他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待遇,他是富察家的人,名为福康安。在许多的民间传说和野史中都指明福康安实为乾隆帝的私生子,所以福康安被乾隆帝接到了皇宫中抚养,哪怕皇宫中的皇家儿女已经足够了,根本没有子嗣单薄一事。
另外如此深受器重的福康安竟然没有娶了公主,哪怕他的两个哥哥都娶了公主,世人更加认为福康安是乾隆的私生子,同母异父的兄妹自然无法通婚。野史中还描述乾隆与富察皇后的嫂子私通,气得富察皇后跳水自尽,野史的可信度虽然不高,但乾隆帝的行为着实有些令人糊涂。
本身富察家族便是满州镶黄旗,福康安的出生并不低,福康安的父亲还是军机大臣富察傅恒,更别说他的姑母还是乾隆帝的原配皇后——孝贤纯皇后,也就是近年来大火的清宫剧《延禧攻略》中的白月光富察皇后,乾隆帝对这位富察皇后的深情后世皆知,还为之写了不少的悼念诗,乾隆帝一看到福康安,便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早殇的嫡子端慧皇太子永琏和皇七子永琮的影子。有了这一层关系,福康安一生下来就被乾隆赐名,还将他接入宫中亲自教养,这样的待遇有些皇子也是没有的。
乾隆三十二年,福康安承袭云骑尉,授三等侍卫,命在乾清门行走,乾隆三十四年,擢二等侍卫,命在御前行走,乾隆三十五年,擢一等侍卫,乾隆三十六年,授户部右侍郎、镶蓝旗蒙古副都统,光看这短短四年时间,福康安的升职速度就达到了寻常侍卫一辈子所不能到达的高度。
福康安也没有辜负皇帝的期望,平定金川,总领一方,平定民变,转战台湾,驱廓保藏,镇压起义,他为清朝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是朝中的军事重臣。乾隆六十年,他被乾隆帝破格封福康安为贝子,他是第一个宗室之外,活着被封为如此显爵的人。
可惜福康安死的时候还在征战途中,死于积劳成疾,消息传回朝廷后,乾隆帝万分悲痛,追封福康安为嘉勇郡王,配享太庙,并建立专祠以致祭,但嘉靖皇帝却没有继续褒奖福康安,反而多次谴责他在军中挥霍无度,还将他的儿子由世袭贝勒降为贝子。
这样看来,乾隆帝确实极为看重福康安,专挑好的让福康安升职,比如福康安之所以能够打下多次胜仗,不止他本人有能力,乾隆帝还会为他配备最好的装备,然后再考虑其他人,也难怪福康安会在众位将领之中显得尤为突出。
乾隆如此器重福康安,实在让人难以解释清楚,他的两个哥哥同样优秀,单说战功的话,朝中也不乏有功之臣,可最终只有福康安一人被封为郡王,既然都已经封为郡王了,宫中也有合适的待嫁公主,但为何乾隆帝没有将格格许配给福康安,这着实令人难以猜测皇帝的心思。或许是因为福康安的到来非常恰巧,乾隆帝为了纪念逝去的皇后和嫡子,爱屋及乌,将与之有关联的福康安看作永琏再世,这倒也不是没有可能。
福康安是否为乾隆帝的私生子,这已经无从考证,对于不断向前行进的历史,那已经无关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