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北平的一所私立小学成了有名的“景点”,慕名而来的人将学校围得水泄不通。而这些人前来并不是因为学校的名气,而是因为学校的一名女国语老师。
这名小学国语老师又有什么特别的?是拥有倾城倾国的美貌?还是才华横溢,名动北平?
都不是。吸引众人前来的只是她的特殊身份:她曾是一名清末皇妃。
没错,这位名叫傅玉芳的国文和图画教师,是满洲贵族世家,清末皇帝溥仪的皇妃。前来此处的众人想看看曾经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皇妃,到底是个怎样的人物。
走进教室内,只见傅玉芳正落落大方地站在讲台上,声音洪亮且清晰地讲解着国语知识,底下的学生无一不是在认真地听讲,他们都很喜欢这个气质不凡的女教师。
看到这里,大家不禁疑惑:一代皇妃,怎会在学校里教学?她身上到底隐藏着怎样的秘密与过去?
没落的贵族傅文芳,本名为额尔德特·文绣,年出生在满洲镶黄旗贵族官宦人家。在祖父时期,她家一时风光无量,不少大官都是其祖父的门生,祖父死后更是为后辈留下不少遗产。
但文绣的父亲——端恭,就是个平庸之人,屡次科考,皆是不中,一生仅做了内务府主事的小官。虽是小官,但每月的俸禄加上父辈留下的房产等收入,让她们一家过的也是相当滋润。
可惜,这种富贵生活渐渐被打破。端恭在文珊(文绣的妹妹)出生后没多久就离世了。文绣母亲——蒋氏,带领长女文绣、次女文珊以及端恭前妻的女儿,苦苦支撑着。由于文绣的五叔此时还是吏部尚书,对他们多有照顾,几人的吃喝倒是不用发愁。
年,辛亥革命爆发,清政府倒台,最有前途的五叔也失去了官职。额尔德特家族失去了俸禄钱粮,开始坐吃山空,甚至变卖各处房产来维系奢侈生活。随后,家族的其他兄弟开始分割家产。没有丈夫的蒋氏,仅仅得到一些钱财和一些旧家具。
无可奈何的蒋氏带着三个女儿离开老宅,搬到崇文门外的花市附近,没有经济来源的蒋氏,干起了挑花工作,甚至到有钱人家做起短工,以此来维持生活。
无论经济上如何窘迫,蒋氏也没有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力。
年9月,仅8岁的文绣被蒋氏送进学堂。文绣天资聪颖,无论学习哪门课程总是又快又好。文绣不仅学习优秀,也十分能体谅母亲,经常帮着母亲干活挣钱,以此减轻家庭的负担。
皇后变皇妃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三年已过。文绣已经出落成小大人的模样,身材高挑,皮肤白皙,一双大眼睛,清澈无暇。
恰逢年纪只有16岁的皇帝——溥仪,要选皇后。
文绣的五叔得知消息后十分兴奋,他认为这是光耀门楣的幸事,同时也是拯救没落家族的契机。于是,他便找到蒋氏,将此事与文绣母亲商量了一番。蒋氏回家同文绣讲了此事,文绣宁死不从。在母亲与五叔的多方劝说下,将文绣不得已照了相,把照片送往内务府。
经过层层遴选,最终选出了四张照片送往养心殿。面对眼前这四张照片,溥仪并没有展现出多大的兴趣,像是一个局外人,只随意地在一张照片上轻轻画上了圈。
据溥仪回忆:“四张照片,在我看来都是一个模样……便不假思索地在一张似乎顺眼一些的相片上,用铅笔画了个圈。”
就这样,文绣“随意”地被选为了皇后。
敬懿太妃(同治帝遗孀)在知道文绣被选为皇后事十分满意,因为这是她相中的人选。但端康太妃(光绪帝遗孀)却极不满意这个结果,因为她中意的是满洲正白旗郭布罗氏罗荣家的女儿——婉容。
对这个结果十分不满意的端康太妃,找来各位王公劝说溥仪,事情一下子变得焦灼起来,两位太妃都是寸步不让。好在荣惠太妃出面,告诉了溥仪一个万全之策:“皇上既然圈过文绣,那她就不能嫁于臣民,皇上可以将她纳为妃。”
两人的争执,简简单单的一席话,就这样改写了文绣的命运——皇后变成了皇妃。
围墙内的生活文绣虽未成为皇后,可仅妃子的名号,就让一家人的生活有了巨大的改变。入宫之前溥仪便交代内务府,为文绣家人在北京地安门后海的南沿买下一处大院,并添置紫檀家具。
一步登天的喜悦,让家人喜笑颜开。可此时文绣每日都在为入宫做准备,整日在五叔身边接受教导,她要学习严肃的君臣大礼、繁琐的宫廷规矩、《女儿经》等。
年11月20日,未满13岁的文绣踏入皇宫,成为了溥仪的淑妃。见到溥仪后,文绣行了三叩九拜的大礼。此时,文绣是紧张、害怕还是喜悦、羞怯,我们不得而知,但一定有对未来“丈夫”的期盼,她在等着溥仪的反应。
“下去歇息吧!”溥仪冷漠地回答。
文绣没有想到是这样的结果,虽诧异,但没有显露出来,只是安静地退下了。新婚之夜,文绣独守空房,陌生的环境以及遭受的冷落都让这个十三岁的小姑娘感到恐惧。
好在日后,性格温顺的文绣也渐渐得到了皇帝的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