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生占
如今主流红学家都认为,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黄叶村著《红楼梦》。他们的依据是敦诚(─)于乾隆二十二年()秋天,于喜峰口松亭关征税所写的《寄怀曹雪芹(霑)》诗,此诗结尾写道:“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叩富儿门,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红学大师们都认为这时候曹雪芹已由北京城内移居北京西郊,并一致认为敦诚的诗句:“不如著书黄叶村。”中的“著书”是著《红楼梦》这本书。
对曹雪芹是否在北京西郊黄叶村著《红楼梦》一事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红学研究课题,它是《红楼梦》成书过程中重要一个环节。在研究之前必须弄清楚这样几个问题:1、敦诚寄怀的曹雪芹是今天《红楼梦》第一回中对此书“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出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的那个曹雪芹吗?2、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什么地方?是白家疃吗?3、北京西郊有叫黄叶村这个地方吗?世上真有叫黄叶村这个村庄名吗?这几个问题弄不明白,对今天红学研究将影响到开拓与发展问题。对这些问题没有弄清楚,也容易发生以讹传讹事件,并有贻误后人的害处。
关于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什么地方,有多种说法。如香山健锐营说、镶黄旗营说、南辛庄杏石口说、卧佛寺北沟说、健锐营正白旗营说、蓝靛厂火器营说、峒峪村说、安河桥大有庄说、百花山说、正白旗三十九号院说等等。但认为移居白家疃的人比较多。确实是移居白家疃了吗?还是听一听土生土长于白家疃的人士来说一下吧!
笔者有一位朋友,他年出生于北京西郊白家疃村,他从幼年起就喜欢读《红楼梦》。他的乡亲们听到《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曾在白家疃住过的消息,是年2月以后的事,消息发布人是吴恩裕(─));发布的媒介是年第2期《文物》杂志,文章题目是《曹雪芹的佚著及传记材料的发现》;消息的来源是敦敏的《瓶湖懋斋记盛》。这位朋友在他撰写的专著《曹雪芹与白家疃》一书最后说:“他的家乡人们知道曹雪芹曾住那里是年吴恩裕到他们那里考察后的事,在这以前他们那里人是不知道曹雪芹曾移居那里的事。另外,白家疃这个地名是清末国民初年才叫这个地名,曹雪芹生活的年代这里不叫白家疃。他经过实地考察,认为曹雪芹没有在今天白家疃居住过的历史事实。
另外我们换一个角度,看吴恩裕先生文章中说的情况。
年春,吴恩裕先生在《文物》杂志第2期发表《曹雪芹的佚著及其传记材料的发现》一文,该文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曹雪芹一首名为《题自画石》的佚诗,诗文内容是:“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又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做顽仙。”二是曹雪芹的一本名叫《废艺斋集稿》的佚著,这一曹雪芹佚稿包括八大部分,其中有金石、凤筝、编织、印染、烹调等内容。有关曹雪芹徙居白家疃的说法就出自《废艺斋集稿》第二册《南繇北鸢考工志》一书的附录:敦敏写的《瓶湖懋斋记盛》残文中。该残文是敦敏叙述乾隆二十三年()腊月二十四日曹雪芹、董邦达、于叔度、过子和、端隽和敦惠等友人在他家聚会的盛况。文中涉及曹雪芹移居白家疃的文字是这样写的:“爰思鉴别字画,当推芹圃;又且久未[把]晤[原注:春间芹圃曾过舍以告,将徙居白家疃,值余赴通州迓过公,未能相遇。]苦念甚切,乃往访其新居。……”这里的“芹圃”被今红学研究者们认为是曹雪芹,因为敦诚、敦敏都认为曹雪芹的号为“芹圃”。
吴先生的文章发表后,引起众多学者的质疑。如陈毓罴、刘世德两位红学家不但提出质疑,还找到了那首所谓曹雪芹佚诗的出处。他们指出有一部名为《考槃室诗草》的书上,有首作于年的诗,诗句是:“爱此一拳石,玲珑出自然。溯源应太古,堕世是何年。有志归完璞?无才去补天。不求邀众赏,潇洒作顽仙。”这首诗与所谓曹雪芹佚诗只有3处不同,从音韵上是相同的。此诗作者富竹泉,字稚川,别号为稚川居士。刘世德等人认为所谓曹雪芹那首佚诗是今人伪造的。
吴恩裕教授文章另一个内容,是所谓曹雪芹《废艺斋集稿》这本书。红学家郭若愚先生在《红楼梦风物考》一书认为,《废艺斋集稿》中的材料不是曹雪芹时代的东西,此书大致成书于清末民国初年,它不是曹雪芹的佚著。
讲到这里,我们可以说吴恩裕教授发表在年《文物》第2期上,题名为《曹雪芹佚著及传记材料的发现》一文,是没有红学学术研究价值的文章,他文章里所提到曹雪芹移居白家疃的说法也是不可信的。
我们知道,有关曹雪芹在北京西郊黄叶村著书,及曹雪芹在黄叶村吟诗作画、出游访友、饮酒题壁、高谈阔论、留僧舍、食粥饭、发牢骚、白眼向人斜等等情况,都是出于所谓曹雪芹的朋友敦诚、敦敏兄弟及张宜泉的诗文之中。可惜的是曹雪芹这三位朋友没有说清楚曹雪芹住在北京什么地方,更没有说清楚曹雪芹著的书叫什么书名。
熟读敦氏兄弟及张宜泉关于曹雪芹的诗文后,给人一种感觉,那就是曹雪芹著书完事才移居黄叶村。年6月的一天,蔡义江先生访问了北京崇文门外蒜市口17间半曹家老舍时,曾写下一首诗:“曹家余此舍,春梦了无痕。泣血书成后,独迁黄叶村。”按诗文理解,蔡先生认为曹雪芹是写完《红楼梦》才去黄叶村住的。这又与其他红学家认识有所不同。对这个问题,首先是曹雪芹在黄叶村住过没有?进一步讲,北京西郊有没有叫黄叶村这个地方?最后是“黄叶村”这三个字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
今天人们对“黄叶村”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冯其庸、李希凡主编的《红楼梦大辞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著书黄叶村,‘著书’是指《红楼梦》,而‘黄叶村’则指曹雪芹在北京西郊的住宿。”这种说法代表大多数红学家的看法,如周汝昌《曹雪芹小传》,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评注》,及徐恭时《不如著书黄叶村》等书都是坚持这种观点的。
敦诚《四松堂集》中《寄怀曹雪芹(霑)》诗句:“残杯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中的“黄叶村”一词是摘自苏轼《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一诗中的。苏轼全诗是:“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扁舟一棹归何处,家住江南黄叶村。”苏轼诗句中的“黄叶村”是取秋日景色美好的村庄之意,具体实指某地,尚没有被人们探得。敦诚诗中的“黄叶村”是受清代文人用典影响才写入他的诗句中的。
王苹(字秋史)有诗句:“乱泉声里过通屐,黄叶林间自著书。”崔华(字蕴玉)诗句:“丹枫江冷人初去,黄叶声多酒不辞。”清怡贤王允祥之子宁良郡主弘晈在《送过亭先生秉铎鸡泽》中写有:“黄叶空山自著书”句,全首诗是这样写的:“如此才名古不如,三十年踯躅困盐車,可堪秋雨秋风后,黄叶空山自著书。”
敦诚“不如著书黄叶村”与弘晈的“黄叶空山自著书”如出一辙,与王苹的“黄叶林间自著书,”也是很相似的。
法式善(─)在《王柳春》诗中写道:“海陵邓孝威,选诗黄叶村。”邓孝威既是邓汉仪。
苏轼之后,许多诗人在自己的诗文中写入“黄叶村”这一词条,如南宋的方岳《秋崖集》卷4《简徐宰》诗:“雨外茅茨黄叶村,老农相语一灯昏。山深未知新官姓,但说无人夜打门。”在此书卷六《三用韵酬诸丈》:“家在江南黄叶村,归来重茸柳边门。溪云排闼砚犹湿,山溜通池水自喧。但得梅花容着语,无烦桃叶为开尊。”在此书卷八《僧至》:“生计萧条老杜陵,秋风检校又东屯。碧云句好山围屋,黄叶村深僧扣门。”南宋曹勋《松隐集》卷十九《题张太尉画》:“一带烟沙接冷云,平林寂历夕阳昏。轻舟急桨归何处,应住山前黄叶村。”此书卷二十《天台书事》:“香火寻盟欲过门,相迎道地盍先论。路从舍北清溪曲,家在县东黄叶村。”陆游《剑南诗稿》卷十《夜行宿湖头寺》:“卧载蓝舆黄叶村,疏钟杳杳隔溪闻。”本书卷十六《秋夜舟中作》:“沽酒黄叶村,炊饭红蓼岸。居人不孰何,正作渔父看。”本书卷三十三《枕上偶成》:“放臣不复望修门,身寄江头黄叶村。酒渴喜闻疏雨滴,梦回愁对一灯昏。”孙应时《烛湖集》十七卷《武担山感事》:“归心极江海,秋梦着丘园。鸥鹭白苹渚,牛羊黄叶村。”又如王铚《雪溪集》卷二《史纯夫余杭》:“新寒黄菊枝,落照黄叶村。”上面各诗中的,“黄叶村”是歌颂隐逸生活的。
元代的郑玉《次韵述怀》:“家在江南黄叶村,绳枢瓮牖席为门”。谢应芳的《吴中行惠方竹杖》:“秋风黄叶村,春雨烏石冈。挂我沽酒钱,时与游醉乡。”以及《复愁》:“茅茨数家黄叶村,霏雨一月溪水浑。”张雨《丹阳道中观稼》:“行遍山东黄叶村,纵横草路细难分。”
明人胡初翁《江行歌七首》:“涧水冷冷漾白云,两峯紫翠对溪门。平生规此诛茅地,却在牛羊黄叶村。”
清代人曹贞吉《珂雪词》中《秋霁·本意》:“悠然归兴,只在黄叶村中,白萍乡里,数间茅屋。”沈德潜《暨阳翁静子枉过草堂》:“忽传江上青衫客,来访溪南黄叶村。”赵之谦《舟泊石门忆事有作》:“黄叶村庄路莫知,当时坏壁剩题诗。”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明白,敦诚诗中的“不如著书黄叶村”正是前人对“黄叶村”共同理解的继续。从宋代到清代,“黄叶村”被人们理解为一种隐逸的典故,意为世外桃源的地方,有隐居遁世,安身立命之意。敦诚用“不如著书黄叶村”诗句,是赞美曹雪芹有隐士一般的看破红尘,甘心过与世无争,著书山林隐逸生活的高贵品格。这里不是让曹雪芹到一个叫“黄叶村”的村庄去写书。
“黄叶村”的本意明白了,敦诚运用此词句用意我们也清楚了,也没有人找到叫“黄叶村”这一真实地方,那么,曹雪芹是否在北京西郊撰写《红楼梦》的事也就十分清楚了!那完全是一个牵强附会的结论!现在更多的研究表明,《红楼梦》成书于康熙朝,乾隆朝的敦诚敦敏认识的“曹雪芹”并不是曹寅的孙子“曹雪芹”,他们也都与创作《红楼梦》无关!北京西郊建立的黄叶村曹雪芹纪念馆,真是个天大的笑话!
————————————
校对:王华东至真斋主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不一样的文章。
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