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清朝能够在南明、白莲教等诸多国内势力以及沙俄等外患中,站稳了几百年脚跟;除了皇太极、多尔衮等人的努力外,孝庄也为之付出了太多。尤其是培养出了康熙这样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给当时的清朝带来了诸多改变。当然这位皇帝上位的时候虚岁只有8岁,和他6岁登基的父亲一样需要能干的大臣来辅佐。
自古以来,辅政大臣和皇帝之间很少有两全的结局,尤其是幼主后来会成为雄主的情况下更如此。具体的例子可以参考唐朝的长孙无忌,他辅佐的幼主还是他的亲外甥,但最后还是因为朝堂与后宫等诸多原因,遭到贬谪并被逼自杀。还有多尔衮,在皇太极死后,辅佐年幼的顺治登基为帝。战功赫赫不说,文治也多有建树,盛极一时,死后被追封为帝。但没过多久,多尔衮就被清算。
幼主登基,辅政大臣上位
顺治皇帝痴情于董鄂妃,除了董鄂妃所出的皇子,对自己的其他儿子并没有太深厚的感情。爱新觉罗·玄烨的生母佟佳氏此时还只是一个庶妃,他刚出生时没有引起顺治的注意。当时皇宫里活着的、有资格继承皇位的皇子不多,玄烨就显了出来。他成为皇帝的另一个因素,是他幼年时顺利度过了天花。
玄烨的学习生涯
当然,机会总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相比玄烨,福全的志向是当好一个贤王;玄烨则表示希望向顺治一样。虽然很多人说皇宫里的孩子不能以常理度之,个人还是怀疑他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是不是真的了解里面的深意。之后,玄烨进入了皇宫中最大的Boss——孝庄太后的视线。清朝的皇子教育极为严苛,不仅要求文韬武略,还要求学会多种语言;上能骑马射箭,下能治国安邦,玄烨才几岁时就开始早起晚睡,后来他也是这么要求自己的儿子们的。
或许真的有些孩子比较成熟,才几岁就能够坚持不懈地日夜学习,累到咯血还也读书。玄烨所学的是系统的治国安邦之道,所学内容繁多,后来不得不常常准备医药。他受到多种文化熏陶,或许是我国历史上所学最全的皇帝,这对他日后的文治武功产生重要影响。
四位辅政大臣
虽然玄烨学习广泛,但他上位时毕竟才8岁,其实周岁只有6岁。即便他学习再刻苦,这个年纪也是不可能亲自处理政事的。所以索尼、鳌拜、遏必隆、苏克萨哈成了他的辅政大臣,这样的安排更可能是孝庄授意。
这四位大臣都是顺治的当初支持者,并且同样在清算多尔衮一事上有功。不过,苏克萨哈与其他人不同,他曾是多尔衮的近侍,也是正白旗的骨干。就是这样一位骨干,在多尔衮死后未满三月,就称多尔衮密谋篡位。告发旗主,不管是不是诬告,都已经是让人忌讳的。所以虽然同是辅政大臣,他与其他人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辅政大臣之间的争夺
四位辅政大臣之间的矛盾焦点还在于权力与实际利益。鳌拜日渐表现出擅权的迹象,并且认为自己功劳甚大,但是他在四位辅政大臣里又处在最末。因为不满这种现状,他处处争夺权力,往往有越位之举。
因鳌拜的种种行为,最先受到利益冲击的就是苏克萨哈,尤其他还处处打压正白旗所拥有的权势。苏克萨哈为保证自己一旗的利益,也处处针对鳌拜。索尼尚在世时,对于这种情况,先是暗中挑拨,让苏克萨哈在朝堂上没有声援的力量。后又因病不闻不问。遏必隆则看出鳌拜势大,多次上书希望不再担任辅政之职。
朝堂上的大臣除了苏克萨哈竟没有与鳌拜有一争之力者,而苏克萨哈的威望也在逐渐降低。遏必隆多次上书终于得到了许可,索尼也在康熙六年六月病故,当年七月初七,康熙正式亲政,所剩下的辅政大臣只有鳌拜与苏克萨哈。同时,有能力威胁康熙统治的,就只有鳌拜一人。
辅政大臣原出不同旗,各旗间早有恩怨
康熙的四位辅政大臣,与他关系最近的是索尼,他的孙女是康熙皇帝的第一位皇后,也就是清朝历史上唯一一位太子的生母。索尼是正黄旗,遏必隆与鳌拜则都是镶黄旗。他们在多尔衮摄政时期,经常受到打压。自然在自己上位后,要对正白旗进行相应的“回报”。所以鳌拜最初在朝堂上处处说苏克萨哈的坏话时,索尼不仅没有站在同为辅政大臣的立场上阻止,还推波助澜。
鳌拜独揽朝政,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四大辅政大臣中,唯一有精力和胆魄和他争夺,也有必要和他争夺的人,受到所有人的疏远。后来,苏克萨哈也明白自己再也争不过鳌拜,便上书希望去替先帝守皇陵。即便苏克萨哈退让,鳌拜依旧没准备放过他,他为苏克萨哈编出了20多条罪名,上书请皇帝杀其全家。虽然鳌拜没有得到许可,但最后他还是矫诏将苏克萨哈清除。
鳌拜之死
四位辅政大臣至此只剩下鳌拜和遏必隆两人,遏必隆又一直装聋作哑、暗中帮助鳌拜,朝廷实际成了鳌拜的一言堂。遏必隆和鳌拜同属一旗,有着共同利益,也受到鳌拜专权的好处,在康熙亲政后不久得到加封。
此时,康熙要真正掌握大权,必须对付的就只有鳌拜一人。虽然鳌拜在朝廷上的势力影响很大,但这些都是基于皇帝不能轻易谋算他。之后,在康熙表态要清算鳌拜时,众多大臣便纷纷上书陈明其罪行。鳌拜既然已经不能构成威胁,那么身为其党羽的遏必隆也没有留着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