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年),清廷授权僧格林沁节制调遣直、鲁、豫、鄂、皖五省兵马。僧格林沁率蒙古骑兵和五省提供的兵力多次击败太平军、捻军,在特别是鄂东霍山黑石渡之战,西北太平军主力溃散,扶王陈得才服毒自尽。年11月下旬,遵王赖文光、淮王邱远才两部太平军二三千人,于鄂北地区与张宗禹、任化邦等部捻军二三万人汇合。因黑石渡之战后,僧格林沁杀降,本来准备放下武器的太平军余部陆续与赖文光、张宗禹部汇合,军势复振。接着,各部在豫、鄂边境进行合并和改编,组成了一支集中统一的新捻军,张宗禹、任化邦共推赖文光为首,新捻军沿用太平天国年号、封号,张宗禹为梁王,任化邦为鲁王,李允为魏王,牛宏升为荆王,张禹爵为幼沃王。军队沿用捻军编制,仍以黄白蓝黑红五色旗区分,下分大旗、小旗,新捻军易步为骑,加强部队的机动能力。
年12月初,僧格林沁亲督翼长恒龄、成保及副都统常星阿等部进抵湖北枣阳。
僧格林沁全名博尔济吉特·僧格林沁。博尔济吉特氏和满清皇室的关系一直很紧密,辅助过皇太极,顺治,康熙三位皇帝的孝庄太后,就是博尔济吉特氏,而博尔济吉特还有一个翻译名,那就是孛儿只斤,这个姓氏是元朝的皇族姓氏。道光五年(年),僧格林沁入嗣袭扎萨克多罗郡王。旋入京,为御前行走。道光十四年(年),授御前大臣。后历任领侍卫内大臣、正蓝旗蒙古都统、镶白旗满洲都统等职,颇得道光、咸丰两帝宠信。咸丰、同治年间,僧格林沁参与对太平天国、英法联军等战争,军功卓著。咸丰五年(年)正月,僧格林沁生擒太平天国北伐军统帅林凤祥。因此殊功,咸丰帝于二月加封僧格林沁为博多勒噶台亲王,赏朝珠一盘、四团龙补褂一件。四月,诏世袭罔替,俸银加倍。六月,在山东冯官屯剿灭太平天国李开芳部,生擒李开芳。林凤祥、李开芳都是太平天国的名将,骁勇善战,僧格林沁在两年之中,大小数百战,全部殄灭,无一漏网,因此威名震于海内。
12月7日,赖文光等督军败僧军于襄阳,然后挥军北上,进入河南邓州(今邓县)境。
张宗禹、赖文光等选择邓州西南的唐坡,挖壕筑垒,部署兵力。12日,僧军分左、中、右三路发动进攻。捻军首先打败敌右路步队,然后从侧后抄袭敌人的中、左两路,大败僧军。
年1月28日,捻军经伊阳(今汝阳)返回鲁山,僧格林沁又一路追到。捻军诱敌过滍水,然后回军猛击,并以马队从后抄袭。僧军大恐,营总富克精阿、精色布库等率部先逃。捻军乘势奋勇杀敌,先后毙敌翼长恒龄、营总保青、副都统舒伦保、营总常顺等多人。僧格林沁在总兵陈国瑞援救下,才幸免于死。
僧格林沁经邓州、鲁山两次大败之后,气急败坏,将首先败退的富克精阿、精色布库处决,借以镇慑所部,他决心猛追捻军,报仇雪耻。
捻军本来准备西进陕西,由于清军防堵甚严,于是决定在河南境内与僧军继续周旋。鲁山获胜后,捻军经叶县北走襄城、禹州,复经长葛、新郑,转入尉氏县境。年2月11日,尾随捻军的僧军到达尉氏县城,捻军已南下鄢陵。僧军先头部队人孤军冒进,追至鄢陵县北阎寨坡。捻军探明追兵单薄,便以少数部队诱敌,大队回马力战,将其击溃。2月中下旬,捻军由临颍、郾城南下,攻西平,围汝阳,僧格林沁只得于3月5日亲督马队南下。捻军见僧军追来,便挥军南下,进攻信阳州城南关。待敌军到达信阳时,又举旗北上,经确山、遂平、西平到达郾城,然后攻挟沟,入睢州境。
年3月29日,捻军自河南考城进入山东境内。在两个多月的时间里,僧格林沁尾随捻军之后穷追不舍,从豫西、豫中、豫东、豫南,一直追到山东,行程数千里,所部被拖得精疲力竭,“将士死亡者数百,军中多怨言”。僧格林沁自己也被拖得“寝食俱废,恒解鞍小憩道左,引火酒两巨觥,辄上马逐贼”(《捻军》四,第85页)。清廷曾告诫他不能一意跟追,但刚愎自用的僧格林沁,一意孤行,仍穷追不舍。
年4月初,捻军进入山东,经曹县、定陶、城武、嘉祥、汶上、宁阳进抵曲阜。僧军仍在后紧追。山东巡抚阎敬铭派布政使丁宝桢率本省防军进入兖州,妄图夹击捻军。为了继续疲惫敌军,捻军北趋宁阳、东平,途中击败总兵范正坦部后,继续北上东阿、平阴、肥城,然后转头南下宁阳、兖州、邹县、滕县、峄县,经兰山、郯城进入江苏的赣榆、海州、沭阳。5月3日,又由邳州返回郯城,西走峄县,在临城(今枣庄市西薛城)附近击败丁宝桢部后,北上宁阳、汶上。
年5月10日,捻军过运河进至范县南面的罗家楼、濮州东南的箕山一带,最后进至黄河水套地区。隐蔽在这里的各地起义失散人员纷纷参军,使捻军人数众达数万。然后,捻军驰抵菏泽西北高楼寨地区,等待僧军。过去资料称高楼寨,经查证当地数百年间从未有过高楼寨地名,实际为多次上报奏折中的误传。该地实际应为山东菏泽市西北的高庄集。
而这时的僧军已被捻军拖得极度疲惫,僧格林沁本人也因几十天不离马鞍,疲劳得连马缰都拿不住,只得用布带拴在肩上驭马。
年5月17日,僧格林沁率军追至高楼寨之南的解元集地区,张宗禹派出少数部队迎战,诱使僧军向高楼寨地区深入。18日中午,僧军进至高楼寨,埋伏在高楼寨以北村庄、河堰、柳林中的捻军一齐出击。僧格林沁分兵三路:翼长诺林丕勒、副都统托伦布等率左翼马队,总兵陈国瑞、何建鳌各领本部步队为西路;副都统成保、乌尔图那逊等领右翼马队,总兵郭宝昌率本部步队为东路;副都统常星阿、温德勒克西等各领马队为中路。捻军也分三路迎战。西路鏖战二小时左右,捻军稍却。不过此时中路捻军已将常星阿部击溃,便支援西路捻军向敌人发起反击,将西路清军歼灭。与此同时,东路捻军也已将敌军击溃。在后督队的僧格林沁只得率残部退入高楼寨南面的一个荒圩,捻军乘胜追击,将该圩团团包围,并在圩外挖掘长壕,防止敌人突围。当夜三更,僧格林沁率少数随从冒死突围,当逃至菏泽西北的吴家店时,僧格林沁坠马躺在麦地里不敢动弹,此时捻军16岁的小兵张皮梗眼尖,发现麦地里有异常,他蹑手蹑脚靠近了目标,张皮梗并不知道眼前的就是僧格林沁,只是很喜欢他身上的黄马褂,上去一刀砍下了僧格林沁的脑袋,三下五除二扒下了黄马褂,自己穿上回营了。此时捻军正在寻找僧格林沁,发现张皮梗穿着黄马褂回来了,一问经过,马上派人实地检查,原来张皮梗杀死的就是僧格林沁。有民谣曰:“说僧王,道僧王,僧王是个纸糊将,遇到捻子吓破胆,遇到梁王狗命丧,躲不掉阎王一条绠”。
这一仗,捻军全歼僧格林沁所率满蒙八旗精锐骑兵,内阁学士全顺、总兵何建鳌、额尔经厄等皆被斩杀。清廷以亲王规格为僧格林沁举行了葬礼,同治帝和慈禧太后亲临祭奠,赐谥号“忠”,配享太庙,在北京、山东、河南、盛京等地建“昭忠祠”,并绘像紫光阁。
蔡东藩说:“自曾国藩战胜江湖,而湘军遂横厉无前;自僧格林沁肃清燕鲁,而京畿乃完全无缺。南有曾帅,北有僧王,是实太平军之劲敌,而清祚之所赖以保存者也。”“僧亲王锐意平捻,所向无前,戮张洛型,诛苗沛霖,铁骑所经,风云变色,乃其后卒为张总愚等所困,战殁曹南。盖有勇无谋,以致于此。”
从此清政府统治集团手里掌握的最后一支有战斗力的八旗精锐被全歼,而此役过后淮军、湘军等地方团练武装和捻军等农民武装也不再视清政府军中的满蒙八旗兵为有效战斗力,清政府中央对地方汉族团练武装已无制衡武装力量,只能依靠有限的财政和政治手段制衡地方汉族团练武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