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如何治疗 https://m.39.net/pf/a_4657304.html自宋朝以来,便开始实行“重文轻武”之策,文官地位不断提升,武官地位逐步下降,到了清朝实行“九品十八级”政策后,除了超品(亲王、郡王、公、侯等)外,武官整体地位都要比文官低很多,即使在同一品级,待遇却相差甚远,除非是被授予大将军之职,但整个清朝除了年羹尧之外,其他的大将军都是皇亲国戚,比如抚远大将军福全(顺治次子)、安北大将军常宁(顺治五子)等,所以这个文武百官所高不可攀的大将军官职又被人们称为“大将军王”。而我今天要为大家分享的这位,虽然其出身行伍世家,但其最终做到了文官之首,而且备受康熙雍正重用,他就是康、雍时期重臣富宁安。姓氏简说说到这个富宁安,他的本家是富察氏,与咱们所熟知的乾隆孝贤皇后虽然姓氏相同但隶属不同的分支和旗籍,孝贤皇后是隶属于满洲上三旗的镶黄旗,其祖先从努尔哈赤时期就跟随太祖皇帝东征西讨,立下汗马功劳。而富宁安是属于满洲下五旗的镶蓝旗,世代都以笔帖式(书写翻译满汉文的文职人员)起家,所以从出身上来看,富宁安相较富察皇后还是差距较大的。三大优势,跻身文臣之首虽然出身不高,但这并不影响富宁安为朝廷发光发热,终其一生,从一个七品笔帖式,投笔从戎变为从一品将军,最后竟然官居正一品武英殿大学士(内阁中枢、文官之首),在如此传奇一生的背后,既有康熙、雍正两代帝王的格外垂青,更是他自身实力的展现和能力的不容小觑。而关于他的成功,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将门虎子。前文咱们说到富宁安是行伍出身,不仅如此,他们祖辈都是以武职踏入仕途,家族中最出名的就是他和他的父亲阿兰泰。阿兰泰是康熙年间的朝之重臣,从兵部笔帖式做到光禄寺卿,跟随康熙帝参加大小战争无数,年(康熙二十二年)一年之内,阿兰泰接连任职兵部侍郎、左都御史,六年后,官拜武英殿大学士,年(康熙二十九年)康熙亲征噶尔丹之时,任命阿兰泰留守以宿卫京师,足以看出其在康熙心目中的重要性。年(康熙三十八年)阿兰泰去世之时,康熙对其做出了“能强记、善治事”的高度评价。而富宁安作为阿兰泰之子,在祖辈家风和父亲阿兰泰的双重影响下,从小就养成了很好的修养。因为出类拔萃,在他幼时便承袭了其叔祖尼哈纳的拜他喇布勒哈番(汉语意为骑都尉)之爵。但爵位归爵位,官职又是另外一回事,富宁安的第一个正式官职和其父阿兰泰一样,是笔帖式。后来因其父的关系被任命为侍卫卫戍宫中。在那个年代,宫中侍卫看似地位低下但不是谁都可以轻易担任的,我们所熟知的富察皇后之弟傅恒也是从宫廷侍卫做起的。富宁安并没有因此而感到骄傲和自满,他不想借助父亲的余荫来成长,这对于文武双全的他来说是不能容忍的。所以从小小的侍卫做起,到后来年奉命进驻青海阻击策妄阿拉布坦,年被授靖逆将军,为国之边疆保驾护航。正所谓“将门虎子”,富宁安较其父在军事方面的成就“青出于蓝胜于蓝”,这也正是令康熙雍正一直重用他的原因之一。今部院中欲求清官甚难,当於初为笔帖式时,即念日后擢用,可为国家大臣,自立品行也。第二,纯仁至孝。以良好修养著称的富宁安,早在担任笔帖式一职之时便引起了康熙的注意。此时在康熙眼中的富宁安,是排除家庭因素在外的,康熙看重的是富宁安的纯仁至孝,尤其在奉养双亲一事上,富宁安起到了极为重要的表率作用。众所周知,康熙皇帝是十分看重儒家中所讲的“仁义礼智信”的,因为他从小就是在祖母孝庄太皇太后的教导下长大成人,所以对于奉养长辈十分尽心的富宁安,康熙自然不会吝啬。在富宁安担任侍卫没多久之后,康熙便在两年之内连续下了三道诏令,富宁安从正黄旗汉军都统升为左都御史又擢为吏部尚书,尤其在吏部尚书的诏令文书上,对于富宁安的德行、孝道赞不绝口,由此看来,富宁安的成功一方面得益于他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也有赖于和康熙的兴趣相投。第三,一生勤谨、谨言慎行。正所谓“伴君如伴虎”,一路青云直上的富宁安自然也深谙其理。所以,他在为清朝建功立业、披荆斩棘的同时,他深知“言多必失”的道理,于是不论做任何事面对任何人他都会做到谨言慎行,有时候实际行动比话语更加具有说服力,富宁安正是靠着一生敢打敢拼、勤谨为国的信念得到了两代帝王的信任和恩宠,从这一点来看,富宁安身为一介武将出身,谋略上面要比大部分文臣都显得超前。雍正的恩宠有加富宁安端方廉洁,年来领兵将军声名无出其右者。年十一月,康熙驾崩之后,胤禛于圣祖灵前继位,富宁安被授予武英殿大学士一职,令其继续管理康熙晚期的西北军务,之所以雍正会继续重用富宁安,一方面是因为在康熙晚期的夺嫡之争中富宁安作为相当有影响力的武将并未投身任何一派,始终保持中立的角色;另一方面是雍正还需要他这位文武全才之人巩固外患。年(雍正四年),回京述职的富宁安被雍正赐予双眼花翎的超高荣誉,并且雍正还面对群臣公开评价富宁安为“端方廉洁”、“声名无出其右者”,后来雍正发现如此还不足以匹配富宁安之功,所以封其为一等侯加太子太傅,令其辖署西安将军。年(雍正六年),富宁安卒于西安,雍正追谥其为“文恭”,并且与年(雍正八年)将富宁安与其父一起入祀贤良祠,这也使其成为了贤良祠99位功臣中为数不多的父子同祀的案例之一。参考资料:《清圣祖实录》《清世宗实录》蔡东藩《清史演义》赵尔巽《清史稿.卷二百五十.列传三十七》、《清史稿.卷九.本纪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