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场如战场,自古以来无论是皇权与朝臣的斗争还是朝臣之间的斗争,都是一个个看不见硝烟的战场。有人选择作壁上观明哲保身,也有人选择打入政治的中心场。
然而,既然是争权夺利,那么有利可图的时候人的立场和做法自然年会发生转变,清康熙年间的索尼便是如此。
顺治帝的英年早逝,在各种条件的权衡之下,第三子玄烨成了清朝的第四任皇帝,即康熙。然而,玄烨即位的时候年仅八岁,诸多国事都不是他能应对处理的。
因此,在顺治临死之前,为玄烨留下了四位辅政大臣。
辅政大臣,国之肱骨顺治所选的四位辅政大臣,自然不是随机选择的。而是根据他们的地位、才能、品行等诸多因素综合而成,而最重要的自然是对新帝足够的忠诚。
这四位分别是正黄旗的索尼、镶黄旗的遏必隆和鳌拜以及正白旗的苏克萨哈。他们四人被钦定为玄烨的首辅大臣共理朝政之时,曾去拜见孝庄皇太后,共立誓词:
“先帝不把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等视为无能之人,遗诏之中托付大事给我们,要我们辅佐幼主。索尼等誓死忠于幼主,四人共生死,辅佐幼主处理政务。不私亲戚,不计怨仇,不听旁人及兄弟子侄的教唆之言,不求无义之富贵,不私往来诸王贝勒等府受其餽遗,不结党羽,不受贿赂,以忠心报答先帝的大恩。如果以后为一己之私,有违背这个誓言,上天定会降下灾祸,将我们诸除。”
辅政之初,四位大臣如同所立誓言一般,全心全意辅佐康熙,为了清朝的统治殚精竭虑。作为大将的鳌拜积极消灭南明势力,其他三位则在朝中积极策划一系列维护稳定的政策,让清朝的统治更为稳定。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曾经共誓的“不私亲戚,不记怨仇”便逐渐在权利争夺之中成了一个被忘记的承诺。
鳌拜专权自古以来,当一个政权稳定之后,军权便成了一个非常暧昧的词汇。因为军权既能打江山稳固皇权,也能威胁皇权。
三代朝臣的鳌拜便是如此。在为清帝征战的年岁里,鳌拜不仅握有重兵,更是习惯了命令他人的大将身份。而面对小皇帝玄烨的时候,自己却还要磕头拜礼,本就有所违和。更何况权力一旦掌握在自己手中,便不会舍得放手。
在辅政的日子里,鳌拜的势力逐渐扩大,甚至能够凭着自己的势力挑战皇权。曾经在宫中的时候,因为玄烨的侍卫倭赫对他的态度不怎么友善,鳌拜便给他安了各种罪名将其处死。而倭赫的父亲费扬古自然对其恨之入骨,然而鳌拜不仅没有收敛,还将他们一家子尽数处死。
这一举动让康熙大为震惊,于是跑去向皇太后孝庄哭诉。
孝庄作为一个大风大浪都见过的女人,将鳌拜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甚至朝堂的利害关系都看在眼里。索尼身为四朝老臣,但凡不触动到自己的利益便不会轻易趟浑水,遏必隆因为同为镶黄旗的关系为鳌拜马首是瞻,而苏克萨哈虽然与鳌拜结为姻亲,但矛盾逐渐显现。
孝庄虽然表面不动声色,但早已开始为康熙的以后做打算。
意外的拜访纵观朝堂,苏克萨哈迟早会被鳌拜针对,那么能够与之相对的便是索尼。但是索尼本就正黄旗出身,一家在朝为官,虽然不如鳌拜张扬但也不是皇帝能轻易驱使得动的,唯有足够多的利益方能让索隆一家为康熙尽忠。
于是,孝庄开始筹备玄烨的亲事,皇后人选就是一个筹码。
孝庄一边冷眼看着鳌拜在朝堂坐大,一边寻了个时机夜访索尼。索尼自然知道孝庄想让自己帮忙对付鳌拜,可是自己身后是一个大的家族,没有足够的筹码谁愿意毫无保留地为皇帝卖命呢?
两人眼神的交汇,便懂了双方的考量。孝庄佯装与索尼谈一些家常,不一会儿就谈到了索尼的孙女身上。她用稀疏平常的语气问索尼:你孙女如今几岁了?索尼听着这句话,却突然正了身子。
一瞬间他便懂了孝庄的用意,玄烨已到了适婚的年龄,如果自己家中有适龄的女子,那么孝庄许诺的便是大清皇后的位置。用大清皇后之位,换你在朝堂之中遏制鳌拜的坐大,这便是孝庄皇太后开出的条件。一个能福泽整个家族的机会,何乐而不为。于是索尼回答:臣与鳌拜势不两立。
康熙四年,索尼孙女赫舍里氏嫁与康熙,以皇后之姿母仪天下。而朝堂之中也发生了一些转变。与以往听之任之的态度不同,索尼开始反对鳌拜的一些做法,这对于鳌拜而言算是一个不小的阻力。
康熙六年,年老的索尼提出了一项更为打击鳌拜的请求。顺治即位也因年龄较小,因为并未即位即亲政,而是等到十四岁。而此时,玄烨也已年满十四岁,按照旧制已经到了亲政的年龄。
于是索尼上书请求玄烨亲政,起初康熙再三拒绝。经过索尼再上上书,孝庄太后松口,康熙在即位六年之后终于亲政。
康熙亲政之后,鳌拜的权力大为缩减,但依然是一个非常具有威胁的存在。也正是那年,索尼老死,苏克萨哈被鳌拜矫旨迫害,康熙失去了能够倚仗的辅政大臣。
直到两年后,康熙终于擒住了鳌拜,解决了朝廷的隐忧。
尾声世人皆羡慕皇权的至高无上,可是没有簇拥者的皇权也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妥协与交易,是君主与臣子必须做的交易。孝庄用皇后之位换得康熙稳定的朝政,而赫舍里与皇上的婚姻便是被牺牲的筹码。
好在,康熙与赫舍里的婚姻并不是一场无法言说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