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阳桥战役四十多个城市的明朝守军放下武器

先说一下王化贞王大人在广宁方向的布阵:熊廷弼带领五千人驻右屯,总兵刘渠带领两万人驻守镇武,总兵祁秉忠带领一万人驻守闾阳,守备罗一贯带领三千人驻守西平堡,广宁城内由王化贞亲自驻守,兵力大概在两到三万人之间。咱们看一下地图,镇武堡、西平堡大概可以看作是第一道防线,西平堡那是首当其冲,而闾阳驿的一万多明军在第一道防线之后,可以对西平堡进行支援。

明朝边军。

但是问题在于,西平、闾阳、镇武这三个明朝守军人数最多的地方的兵力加起来也就三万三千多人,而努尔哈赤每次进攻明朝的兵力,都在五到六万左右,所以如果后金军集中兵力猛攻一个地方,明军是绝对抵挡不住的。

明朝边军。

事实也确实如此。年正月,后金军渡过三岔河向广宁方面发动进攻,王在晋《三朝辽事实录》记载,后金军在天启元年也就是年的正月十七日,正式对广宁方面发动进攻,参加此次行动的还有不少“叛将”,也就是在此之前投降后金政权的明军将领,参与此战的后金军是“精锐五万”加上“新练辽兵四五万”,总兵力达到了十万人左右,其实如果真能达到这个人数也很好理解,毕竟到广宁之战前,努尔哈赤几乎占领了整个辽东,投降的明朝军队以及归顺人口中的男丁已经足以弥补之前的巨大损失了。

从此后金政权获得了大量的汉军。

正月二十一日,西平堡参将黑云鹤领兵出战,这毫无疑问是羊入虎口,黑云鹤阵亡,出战明军全军覆没,李永芳见后金军首战告捷,于是单枪匹马地来到城下准备劝降罗一贯,罗一贯对这个叛徒破口大骂,然后还在城墙上竖起招降旗帜招降李永芳以示挑衅,李永芳大怒,带领军队向城墙发动进攻,罗一贯带领剩下的明军拼死抵抗,后金军为此付出巨大伤亡,被击杀的后金军达到了五六千人,战死者的尸体堆起来几乎和城墙一样高,最终西平堡守军的火器的弹药用尽,城池陷落,罗一贯自刎而死,守城明军全军阵亡。

明军官兵。

然后接下来便是决定广宁卫城命运的一战:平阳桥之战。镇武堡守将刘渠、闾阳驿守将祁秉忠知道西平堡遭到攻击的时候,西平堡还没有陷落,于是二将尽起两地明军,总兵力有三万余人,在广宁的王化贞,右屯的熊廷弼也派人前来助战,按照明实录的说法,王化贞是“尽发广宁兵”,可见参加此战的明军恐怕远远超过三万人,,后金军,留下一半人马继续围攻西平堡,剩下的一半迎击明朝援军,双方在平阳桥相遇,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明军。

明朝援军作战勇猛,连续攻打了三阵,打得后金军“稍却”,但很快又压了上来,而此时明军队伍中的孙得功,鲍承先二将突然带领自己的手下临阵脱逃,然后在逃跑的路上大声呼叫“兵败矣!”然后明军就真的兵败了,先是骑兵失去斗志逃出战场,后金骑兵猛冲明朝军队的后军,明军彻底失去抵抗的勇气,官兵将吏四散逃开,后金军四处追杀,明军将领祁秉忠、刘渠当场战死,数万人马全军覆没,这场战役惨烈到什么地步呢?直到几十年之后,在从前的战场还有大量的明军尸骨暴露在外。

明军。

平阳桥之战结束,最先逃跑的孙得功很快向努尔哈赤投降。广宁卫城已经是风雨飘摇,城中只有残兵败将万余人,而且已毫无斗志,官兵百姓四散逃跑。清初史料《山中闻见闻》记载了巡抚王化贞逃跑时的狼狈情景“西将江朝栋闻变排闼入,化贞方检书,怒呵之。朝栋拉化贞日:事急矣,走乎!化贞趋出,既马皆盗去。诸将馈七骑,二人骑以从。仆隶步随之,束装四簏载以两囊驼,及城门,乱民争夺之。化贞日:文书也,无长物!以刀抉之,果无有,挺击化贞头,败从者一人。面朝栋将数十骑驰至,挥刀斫数人,尽惊走,化贞乃得出。兵民争门出。乱兵相杀,从化贞而西者数万人”堂堂的的辽东巡抚,竟带着几个随从,两匹骆驼,逃出了广宁城。

明军步兵。

而事实上,后金军主力尚在西平堡。为努尔哈赤“攻取”广宁卫城的正是王化贞之前的“心腹”孙得功。清初史料《山中闻见录》记载“孙得功、黄进舆龙亭封府库火药,露刃胁士民剃发,鸣炮鼓噪,声言缚巡抚以迎敌”而努尔哈赤正式进驻广宁城,已经是王化贞逃跑两天之后的事了。

后金军。

巡抚大人王化贞从城里逃出之后,正好碰见了,从右屯城赶来的辽东经略熊廷弼,面对这位失魂落魄的巡抚大人,熊廷弼先生发挥了他的特长:嘲讽。熊廷弼对化贞阴阳怪气地说:“六万大军一举荡平,现在何如?”,王化贞自知理亏,于是准备坚守下一座城池宁远,熊廷弼不同意,于是二人值得带领着还有一战之力的部队掩护残败兵民直接逃回了山海关,广宁就此失陷。自此之后,明朝在辽东统治崩溃的速度又加快了,大量的残兵败将和难民涌向山海关,只要努尔哈赤想,他已经可以带着八旗军到达山海关的城墙之下了。

明军使用的虎蹲铁炮。

其实有关广宁失守,有一个人是不得不说的,那就是孙得功,这个人是辽东巡抚王化贞的亲信,任游击将军一职。在平阳桥之战爆发的时候,此人提前脱逃,并且在逃跑的过程中大声呼喊“兵败了”所以很明显,这人是个内奸。而孙得功的事,又不得不提到李永芳。王化贞在广宁战役之前就准备策反李永芳,让他成为明军在后金军中的内应,但是很明显,李永芳对于努尔哈赤还是蛮忠诚的,不过王化贞却是所托非人,孙得功反而被李永芳劝服了,孙得功在广宁投降之后,入汉军正白旗。

明军使用过的一次性石炮。

这也就是为什么孙得功所部会在平阳桥之战形势危急之时突然脱离阵地,然后还学了一把淝水之战时的晋朝降将朱序。

清军布面甲。

不得不说,王化贞王大人的脑洞那是真的大:李永芳在明朝那也就是一个游击将军,在后金不仅位高权重,而且还是皇亲国戚。后金军中的汉将那么多,王大人还偏偏找他,也只能说是病急乱投医了。广宁之战后,明军再次出现大规模投降的现象,按《满文老档》记载,投降者除孙得功之外,还有多员将领。

明军将领投降之后多入汉军八旗。

在广宁战役开始前,西宁堡守将李宗乾投降,广宁战役之后,又有“郎游击兄弟二人”来投降,郎游击即郎绍贞,入汉军镶黄旗;镇安堡千总投降;西兴堡守备朱世勋派遣中军王志高来请求投降,逃亡中的败将鲍承先投降,广宁周围的明军残部尽数投降。

明军残部尽数投降。

广宁投降之后,按照《清太祖实录》的记载,又有40多个城市向努尔哈赤投降,“平洋桥守堡闵云龙、西兴堡备御朱世勋、锦州中军陈尚智、铁场守堡俞鸿渐、大凌河游击何世延、锦安守堡郑登、右屯卫备御黄宗鲁、团山守堡崔尽忠、镇宁守堡李诗、镇远守堡徐镇静、镇安守堡郑维翰、镇静堡参将刘世勋、守堡臧国祚、镇边守堡周元勋、大清堡游击阎印、大康守堡王国泰、镇武堡都司金砺、刘式章、李维龙、王有功、壮镇堡、闾阳驿、十三山驿、小凌河、松山、杏山、牵马岭、戚家堡、正安、锦昌、中安、镇夷、大静、大宁、大平、大安、大定、大茂、大胜、大镇,大福,大兴、盘山,共四十余城之官,各领所属民降”熊廷弼,王化贞二人退往山海关,沿路烧毁屯堡房屋,努尔哈赤率军一直追击到宁远中左所,这才返回辽阳。后金政权再次获得大量的人口,以及成建制的有战斗力的明军降卒。

《平番得胜图》中的城墙。

虽然明军溃败之后投降成风,但勇敢的人还是有的,努尔哈赤返回辽阳之后,准备将广宁直至宁远的投降军民全部移到三岔河以东,义州城的军民于是又拒绝投降,后金军发兵来攻,城池被攻破,明军被杀三千余人。

广宁战役后明军没有进行任何有效的抵抗

可以说,到广宁战役之后,明朝在辽东维持了多年的稳固统治彻底崩溃,咱们看一看地图,天启二年努尔哈赤已经推进到了宁远中左所,宁远中左千户城在今天的葫芦岛市,宁远中左千户城距离山海关仅仅公里,这绝对是一个相当危险的距离。王化贞,熊廷弼二人回京之后不久就遭到逮捕,熊廷弼于两年后就被处决,而王化贞直到崇祯初年才被斩首弃市。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1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