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宫珍藏大规模展出,清宫秘藏御制刀剑,皇

北京医院手足癣治疗 http://baidianfeng.39.net/a_kycg/210410/8833734.html

?展玩图文消息版权已交由版权机构代理

严禁门户网站、自媒体平台等未经授权复制、抄袭或抓取,违者必究

崇威耀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武备展

??北京|嘉德艺术中心1层展厅

年,乾隆帝已85岁高龄。这是乾隆在位的最后一年,这年,他亲自督造的最后一批御制宝刀问世。在此之前,乾隆已陆续命内务府造办处制作了三批御用腰刀与宝剑,皆带款识。他事无巨细地过问每个制作细节,从数量到定名、纹饰、皮鞘、用金量、定制楠木箱、所附皮签,等等。前后整整四十七年,共多把刀剑,价值连城。两百多年过去,出鞘的刀刃仍尖锐锋利、寒光逼人。似乎,又回到了中国刀剑最后辉煌的时代。??木柄鲨鱼皮鞘德兴剑故宫博物院藏木柄鲨鱼皮鞘德兴剑故宫博物院藏木柄鲨鱼皮鞘德兴剑局部玉嵌花柄金桃皮鞘宿铤腰刀故宫博物院藏玉嵌花柄金桃皮鞘宿铤腰刀局部玉雕花柄金桃皮鞘涌泉腰刀局部这批代表着清代武备制作巅峰的御制刀剑,除了部分流散在外,大部分都藏于故宫博物院。很快,我们将有机会亲睹它们的锋芒。7月22日至10月30日,嘉德艺术中心与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的“崇威耀德——故宫博物院藏清代武备展”将正式对公众开放。这一次,也是嘉德艺术中心与故宫博物院第四次倾力合作。此前,已陆续举办“故宫博物院藏器座展”“妙宝庄严——故宫博物院藏法器展”“朱艳华绮——故宫博物院藏乾隆朝漆器展”,每次开展都获得观众好评无数。此次展览除了精选乾隆亲自督造的这批御用刀剑之外,将全方位呈现清宫武备文物,展现力与美的极致魅力——有盔甲、盾牌类的防护装具,马鞍、马鞭等骑乘装具,弓弩、箭支一类的远射兵器,刀剑、匕首之护体兵器等,种类丰富、工艺精湛。被称为“满清第一神刀”的遏必隆玲珑刀,见证大清的兴起与衰落;象征着土尔扈特部东归的重要文物,木柄皮鞘番属刀;有乾隆极为喜爱,时时放在御座旁赏玩的“小神锋剑”;还有乾隆帝御用的铁錾龙纹柄黑漆金银丝鞘太阿腰刀,这也是唯一一把黑漆鞘乾隆御制刀,将拔出展示。全套英姿勃勃的清代八旗将士盔甲,精美绝伦的皇家弓箭马鞍,还有乾隆帝刺虎所用阿虎枪,以及饱含历史光华的统领印、合符……这些珍罕的宫藏武备文物,既是精良坚利的兵器,又是巧夺天工的艺术品,它们所承载的,是中华血脉中精忠勇毅之气与古雅庄重之美。木柄鲨鱼皮鞘腰刀(遏必隆玲珑刀)木柄皮鞘番属刀

木柄鲨鱼皮鞘飞鹊腰刀附:湛锷韬精刀箱

鲨鱼皮嵌宝石柄鋄金鞘神锋剑局部铁錾龙纹柄黑漆金银丝鞘太阿腰刀局部阿虎枪局部这是弓箭良具最后的鼎盛时代。回望数百年前,尚武的清代皇族祖先以弓马得天下——太祖努尔哈赤初以十三副铠甲起兵;皇太极以寡胜众,威震天下;摄政王多尔衮入关,驱使降兵而剪灭南明,终夺得大明留下的万里河山。如今在故宫博物院,奉先殿前仍矗立着箭亭。康熙帝曾亲率诸皇子和善射侍卫于此射箭,乾隆在此亲自殿试弓马成绩最拔尖的武进士。顺治曾说:“勿以太平而忘武备”,乾隆、嘉庆更将“国语骑射”训诫勒石宣示,强调满语与骑射不可忘,永垂法守。沿袭明制,清代将兵器制作分为中央“御制”和地方“院制”两级。其中,无疑以大内御制最为精良,便是清代武备制作的精华所在。此次展览包括了故宫博物院所藏最体现清代皇家工艺水准的御制武备精品。展览共甄选故宫珍藏武备文物余件(套),以清代御制藏品为主体,按照武备文物在清代的功能,以“礼遇天地”“神锋握胜”“宝冶凝涛”三大单元予以呈现,精美绝伦。四大故事性场景,“吉礼”“狩猎”“行军”“艺术”。综合反映武备文物在皇家祭祀、秋狝狩猎、部队阅兵、行军打仗、收藏品鉴等诸多方面的运用。这也是“宫廷武备文物”首次作为独立主题,大规模向境内公众呈现。??先睹为快??今夏最令人期待的武备大展

这次展览还特别设计了

八款不同的海报

每一款以展览中的名品为主题

款款都漂亮!

1.乾隆半生亲自督造清代御制刀剑最高水准一代帝王心爱的刀剑珍藏乾隆下令制作第一批刀剑,就耗费了十年。他要求内务府造办处“按名色做刀、剑各三十把,每十把要一样,共六个样子并装修,俱做样呈览,准时再做。”从乾隆十三年(),造办处的工匠们开始着手设计,图样敲定后,木作制作木样,玉作负责玉把,枪炮处制作刀刃,皮作制作皮签……众多作坊共同合作,反反复复修改,直至乾隆二十二年()才终于完成交付。爱刀如痴的乾隆皇帝,对这批刀剑的打造有着近乎“发烧友”般的投入——造办处的每一道工序,乾隆都要亲自过问、安排。每有进度推进,就由枪炮处司库白世秀和七品首领萨木哈亲自带刀进宫,交由总管太监胡世杰送至养心殿上呈给乾隆皇帝预览。乾隆详细检阅之后,对不满意的地方一一提出,造办处再根据皇帝的意见修改、加工,再按以上流程交呈,直到乾隆帝满意为止,不惜工本。所有细节在《养心殿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中都有详细的记载。比如,乾隆对纹饰的意见:“西番花吞口剑,枝叶再画整壮些,锦地吞口俗气,另画花样,剑上再添一道线,中间画作乾隆年制,一面做第一至第十。”某日又传旨:“……其花纹用金、银、红铜丝啇作,字号不用元字号,做天、地、人三才。”可以说,有清一代像这般费时费工御制刀剑的工程也是相当罕见,称得上是清代刀剑制作的最高水准。

木柄鲨鱼皮鞘息兵剑

这第一批共制刀、剑共六十把,长度在三尺左右,重约23两至31两之间;第二批交付于乾隆四十四年(年),第三批于乾隆五十八年(年)完成,第四批则于乾隆六十年(年)完成,这几批每把均重十八两,长度、造型、款识等与第一批基本相同。细看这批精心制作的刀剑,工艺也极为考究。刃底部近銎处镶嵌有金、银、铜三丝相间的图案,一面有隶书“天”“地”“人”一至三十的编号,下方则是如意形开光和委角长方套环,外有刀名等;另一面则有隶书“乾隆年制”款识,下绘有与每把刀剑名字相符的图案。这些刀剑每个名字都相当别致,如“章威刀”,绘一只猛虎,展现其威仪;

玉雕花柄金桃皮鞘章威腰刀

“涌泉刀”,只见飞流急下,有一武士踏足躬身,持刀作入水状;

玉雕花柄金桃皮鞘涌泉腰刀

再如“掣电刀”,武士挥舞手中的刀于云气间,一如流星掣电。

木柄金桃皮鞘掣电腰刀

这批刀剑刀鞘均为木制,我们所看到的拼合成“人”字纹的,是外面所蒙的金桃皮。这是一种表面红黑、内里金光闪闪的桃树枝条皮,如同在木制外又髹了一层金漆,可用作武器装饰。清代史料记载:“内府缠弓矢金桃皮,出齐齐哈尔城东诸山,树高二三尺,皮赤黑,而里如泥金,故名金桃皮,其实不结桃也。岁折春枝入贡。”人们相信金桃皮可避恶驱邪,乾隆选择以金桃皮为刀鞘装饰,或许也有威震八方之祈愿在其中。刀鞘外的金桃皮局部还有一部分刀剑刀鞘外蒙的是红、绿鲨鱼皮。欧阳修曾写到:“鱼皮装贴香木鞘,黄白间杂鍮与铜。”鲨鱼皮上有密密麻麻的粗砂状颗粒,经过加工后可髹以各种颜色。最初,乾隆皇帝不知这是何物,便称之“红子儿皮”“绿子儿皮”。刀鞘外的鲨鱼皮局部再看刀柄,有的为木质缠丝带,还有的以整块玉石打造而成,并镶嵌宝石,有着浓厚的痕都斯坦风格,多作卷首状。木嵌铜饰件柄鲨鱼皮鞘撩刃刀木柄鲨鱼皮鞘息兵剑局部玉柄金桃皮鞘月刃腰刀局部玉雕花柄金桃皮鞘吐芒腰刀局部盛装腰刀的箱匣同样讲究。如第一批六十把刀剑,按天、地、人再分上、下两类,五把一组,盛放于十二个楠木箱内,箱侧刻有刀剑名称、重量和年款。盛刀之箱被命名为“湛锷韬精”,盛剑的则为“神锋握胜”。后几批刀楠木箱又有“云文蕴宝”“霜锷含清”“德耀祥金”等。

湛锷韬精刀箱

(木柄鲨鱼皮鞘飞鹊腰刀附件)

皮签当然,除了这批有计划制造的刀剑之外,乾隆帝在位其间,还制造了其他精巧别致的刀剑。它们有的饰有精美的玉柄,又或镶嵌有斑斓华丽的珠宝,极具赏玩价值。

玉雕马首柄皮鞘匕首

玉嵌料石柄铜叶鞘匕首

玉嵌料石柄铜叶鞘匕首

玉嵌料石柄铜叶鞘匕首

玉雕花嵌石柄铜叶鞘匕首

2.

皇家大阅吉礼威仪极尽彰显

御用佩刀、櫜鞬等集结呈现

有清一代,各种武备与礼仪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譬如,三年一次的“大阅”。这与清代重要军事组织“八旗”有关。年,努尔哈赤基本统一女真各部,于最初黄、白、红、蓝四旗外,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合为八旗。八旗武装,则是清朝统治二百六十余年间最主要的军事力量。为了检验八旗的训练情况,从入关前的皇太极时期开始,清代便设有大阅制度。顺治年规定,大阅每三年举行一次,地点在南苑围场。康熙以后,大阅地点不固定,或在南苑,或在卢沟桥,或在玉泉山,或在关外的多伦,也不一定以三年为限。如此规模的大阅,除了展现军容、军貌、军心、军备,凝聚国人信心,增加自豪感外,还有震慑外夷等方面的作用,昭示着皇家的至尊与威仪。《乾隆大阅图》中,描绘的即当时蔚为壮观的场景。乾隆大阅图卷局部(非展陈文物)大阅之日,场面极为盛大。皇帝从南苑行宫至晾鹰台,御黄幄,稍事休息后,身着铠甲,腰悬撒袋、宝刀,手握马鞭,纵马至武场。此时大阅正式开始,八旗军队依次在皇帝面前表演布阵、骑射、火炮、鸟枪等技艺,让皇帝一一检阅军事装备及武功。据载,一场大阅中仅参加的步兵、骑兵、炮兵等就有一万八千七百七十一人之多,兵种有前锋营、护军营、骁骑营、火器营等。《乾隆大阅图》中郎世宁为乾隆帝所绘大阅时乘马阅兵的模样,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乾隆形象之一。

清人画弘历戎装骑马像轴(非展陈文物)

黑漆饰金嵌宝石盔

乾隆帝也有相当人性化的一面,为了体恤八旗士兵,“不致苦累兵丁”,他曾下令制造了不用铁叶的棉甲一万余副,以备大阅合操之用。故宫博物院库存的八旗盔甲,基本都来自这一时期。两套白缎盔甲、青缎盔甲为八旗校尉盔甲,这是当时八旗下级军官的军服。盔由牛皮制成,外髹黑漆,上饰铜镀金箍,缨管铜镀金,状如葫芦形,垂有红色璎穗。承作盔甲的是苏州织造局,所用材料比八旗兵丁盔甲更好,且要多制作两袖。清代八旗盔甲则是杭州制造局制作,此次展出的八套为乾隆二十一年()专门为训练以及检阅打造的棉甲,而非上战场时所着。

青缎盔甲

八旗盔甲

皇帝所佩的刀剑,自然最为瞩目。一般来说,据《皇朝礼器图式》载,乾隆十五年()后,皇帝在正规场合所佩腰刀分为三种,一种是大阅佩刀,一种是吉礼佩刀,还有一种是随侍佩刀。在各种祭祀吉礼中,乾隆有一把很喜欢的佩刀,被称为“神锋”。乾隆制作时特别交代“不要刀尖子要剑尖子”,因此虽名为刀,但其造型完全按剑来制作。不过,这把用于最高等级祭祀的神锋宝刀,如今藏于法国军事博物馆中,难以一睹真容。而此次在展览中,有幸能看到乾隆同样喜爱的另一把“小神锋”。打造神锋宝刀的那年,乾隆又下旨命造办处打造了两把“小神锋”,造型完全仿照吉礼随侍所用“神锋”制作,只是在刀身长度和宝石的镶嵌上略有区别。剑两侧都有铭文,刃有金龙。乾隆对“小神锋”亦相当喜爱,不仅常常将其放置在自己的御座旁时时把玩,每每出行,还要命一名侍卫专门捧负,片刻不离,可见其珍重。所以,它也常被称为“御前小神锋”。

鲨鱼皮嵌宝石柄鋄金鞘神锋剑

冷鉴、黄门等合画皇朝礼器图册故宫博物院藏皇帝御用的箭袋也按等级分为几种。《左传》记载:“櫜鞬,盛放弓失之器。”櫜(gāo)以受箭,鞬(jiàn)以受弓。根据不同场合,御用櫜鞬可分为皇帝吉礼随侍櫜鞬、大阅櫜鞬、行围櫜鞬、随侍櫜鞬等。此次展出的为吉礼时所用櫜鞬,极为精美。吉礼祭祀时,皇帝身着吉服,佩戴吉礼随侍櫜鞬。櫜中插放箭矢10支:皇帝吉礼随侍鈚箭7支、哨箭2支,骲箭1支。

清金银丝花纹缎櫜鞬

冷鉴、黄门等合画皇朝礼器图册故宫博物院藏3.

血脉中延续的尚武精神

木兰秋狝:清皇室的围猎盛事

满族人尚武的天性似乎与生俱来。生活在白山黑水的先人们从来以渔猎为生,早已将与猛兽搏斗当做了人人必备的技能,这或许也造就了他们强健的体魄、剽悍的习性及过人的胆识。这种传统在入关后,仍被延续为倡导骑射的训练,乃至帝王都个个身体力行。尤其康熙与乾隆,都是马上高手,更非常热衷于让画师画下他们狩猎的英武时刻。彼时,皇家猎苑在今东北及内蒙古有多处,其中最著名的即木兰围场。康熙二十年(),康熙皇帝下令在承德设立木兰围场。之所以叫“木兰”,是满语“Muran”的音译,意为“哨鹿”,即捕鹿,这是满族人狩猎的一种方式。康熙、乾隆、嘉庆三代帝王每到秋季便到木兰围场参加秋季狩猎,又称之“秋狝”。展出中的鹿哨,便专用于捕鹿时所用。每围猎时,有专人身披鹿皮,头戴鹿头面具,以此吹出鹿鸣之声引诱鹿前来,待鹿走近时方可射击。据说,乾隆皇帝自己也曾做过哨鹿人。清人画弘历逐鹿图像轴(非展陈文物)

彩漆描金鹿哨

金漆雕龙纹鹿哨

《国语》有云:“春以蒐振旅,秋以狝治兵。”围猎,无疑又是彰显军队和皇帝本人武力的好机会,在清代帝王看来,更是不忘祖制的展现,相当于“准军演”。每年行围,“派兵一万二千名,分为三班,一次猎拨兵四千”。宗室与各部院官员一众随行。临行前,皇帝还要派遣官员前往奉先殿虔诚祷告。每每出行,车驾人马数以万计,声势浩大。据统计,清圣祖康熙帝一生率八旗健儿去木兰围场秋狝狩猎四十八次;清高宗乾隆帝亦达四十次之多。康熙皇帝自幼学习骑射,除了遇到重要出巡或国家大事之外,几乎每年都坚持去木兰围场操练围猎。晚年时他曾自豪地细数:“朕自幼至今,凡用鸟枪弓矢获虎一百三十五、熊二十、豹二十五、猞猁狲十、麋鹿十四、狼九十六、野猪一百三十二,哨获之鹿凡数百,其余围场内随便射获诸兽,不胜记矣。”展出中有四张康熙与乾隆帝的御用弓,木桦皮、木花纹桦皮、木金桃皮、木黑牛角桦皮,材质各有不同。据说,两位皇帝均臂力惊人,康熙甚至可拉开十五力之弓(需用力至少斤),连射十三支箭。细看这几件御用弓。弓面上还常镌有满、汉文,写明皇帝以此弓猎得多少猎物。譬如木金桃皮乾隆御用弓上,即记有:“乾隆十六年上在木兰德尔吉围场射中一狼宝弓”,又“乾隆十九年上在吉林围场御用宝弓射中一罴一熊数鹿。”清人画弘历射狼图轴(非展陈文物)

木金桃皮乾隆帝御用弓

木花纹桦皮康熙帝御用弓

木黑牛角桦皮弘历御用弓

拉弓时需佩扳指,这也是为何,清早期的八旗子弟们几乎人手一枚,既可减少射箭时的摩擦力,又使拇指不易被弓弦划伤。同时热衷围猎与收藏的乾隆,更是令造办处精心制作了大量玉版指,雕琢更为精细华美,甚至刻有御制诗。清人画玄烨戎装像轴(非展陈文物)拇指戴有扳指

乾隆题诗碧玉扳指

根据狩猎对象的不同,选取箭支时亦有区别。此次展览从故宫收藏的近一万支箭中,甄选三十余支,包括了射熊、射虎、射狼、射鹿、射兔、射鸭、射鱼等各类用途的箭,细细比较可见其不同,也能与帝王绘画中的用具相互参照观看。清人所绘的《弘历刺虎图》中,便生动地描绘了乾隆皇帝与虎枪营侍卫一起持虎枪与猛虎正面搏斗的场面,画中乾隆所用的阿虎枪,此次便有一件在展出之列。阿虎枪总长2米56,如今看来枪头仍锋利无比,鋄金楷书“大清乾隆年制”款。清人画弘历刺虎图像轴(非展陈文物)

清阿虎枪

清骨镞皇帝随侍兔叉箭

(此展品为雍正皇帝御用兔叉箭)

乾隆皇帝对狩猎的重视不亚于康熙皇帝,他常告诫子孙:“弓矢乃八旗之旧俗,而神武实万世之家风”,让后代勿忘“国语骑射”。这满满一盒木弹匣,每一颗都记录着乾隆帝当年的“战绩”——他曾将自己狩猎成功后所使用的每一颗铅弹都保存了起来,并详细记录了狩猎的日期、猎物的名称、所用的火枪等信息。

清乾隆木弹匣

展出中还有两件乾隆帝的御用马鞍。对于马背上夺天下的满族来说,马鞍就如同金银一般贵重,所以,清帝所用的马鞍往往用料华贵、制作精良,它们甚至可作为公主下嫁的聘礼,有时也作为奖赏给将士的无上光荣。现存于故宫的御用马鞍,属于乾隆帝的数量最多,也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先进的工艺与珍贵材料。展览中的两件,一件为木镶嵌松石乾隆帝御用马鞍,另一件则是木黑漆嵌牙花纹乾隆帝御用马鞍。

木黑漆嵌牙花纹弘历御用马鞍

4.

神锋握胜

勿以太平而忘武备

可以说,有清一代,尤其清前期对于武科的重视,从娃娃便抓起。彼时武科考试承袭前代,从童试到乡试、会试,一直到最高级别的殿试。武科殿试要进行骑射、开弓、舞刀、举石等多个项目,分别在紫光阁和箭亭举行,皇帝亲临比试。前面提到,八旗制度是清代相当重要的制度之一。日常无论训练、奖惩、驻防等,都有严格的规定与要求,武备亦统一制作,严格配比。具体而言,八旗分为左右两翼。左翼是镶黄旗、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右翼则是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两翼各设前锋统领一人,护军统领一人。这两枚银虎纽即当时左右翼前锋统领所用之印。

银虎纽“左翼前锋统领”印

而对于宫廷门卫、警卫等,也有着相当严格的规章制度。展览中可见的“合符”,就相当于如今的出门证——紫禁城四门白天由御林军把守,夜间任何人不得出入。夜间急需出入者,就得凭“合符”方可放行。

铜“调前锋护军营官兵”合符

清朝帝王一直不忘先祖以武立国,以乾隆皇帝而言,其在有生之年多次用兵,征抚漠西蒙古,统一新疆回部,平定大小金川,反击廓尔喀侵藏等,无愧为“十全武功”。但自诩十全老人的他,并不以武力为耀,坦言“武功不过为君之一事”,而应更重于民。文治武功不在战争,而在和平。在其统治下的中原王朝,社会安宁,经济繁荣,保持着强大的向心力。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带领数万族人东归即是最好的历史见证。在此次展览中,就有来自土尔扈特部的木柄皮鞘番属刀和铁盔。木柄皮鞘番属刀有着特殊的意义,是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献给乾隆帝的礼物。鞘上缀白色皮条一块,上书满、蒙、汉三种文字,字迹已不清楚,然“渥巴锡进”几字仍依稀可辨,成为中华民族关系史上的一件重要的见证文物。

木柄皮鞘番属刀

这件锁子甲是乾隆二十四年()年平定西域俘获到的一种军器,上衫下裤,皆为铁连环相属,衫不开襟,黑皮领,乾隆帝特命人将其藏于紫光阁,以昭武功。

锁子甲

而这把传奇的遏必隆玲珑腰刀,更是见证了大清的兴起与衰落。有人说它是“满清第一神刀”,刀把上系有一块咸丰年制象牙牌,一面刻:“遏必隆玲珑刀一,乾隆十三年赐经略大学士公傅恒平定金川用过。”另一面还刻有“咸丰”印一方,和“神锋握胜“四字。遏必隆,康熙初年四大辅政大臣之一,他曾救过皇太极的命,在大清入关时屡立战功。而遏必隆所使用的这把木柄鲨鱼皮鞘腰刀,也跟随他多年东征西战。遏必隆死后此刀入宫,乾隆曾在派大学士傅恒出征时,将此刀赐给了他。后太平天国起义,咸丰皇帝又将此刀赐予给大学士赛尚阿率军出征。可见颇有尚方宝剑的意味。

木柄鲨鱼皮鞘腰刀

这个夏天,一起身临其境感受两百多年前的刀光剑影·?本文图片版权归属故宫博物院特别鸣谢:嘉德艺术中心

参考资料

嘉德艺术中心故宫博物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