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第期
先生就在小桥边
?周晶岐
曹雪芹作为一代文化伟人,文学巨星,活着的时候应该没想到后人会给予他这么高的荣誉。面对这样一位文学巨星,作为一位文学写作者,我很难说出我和二百多年前的曹老先生有怎么关联,是《红楼梦》让我知道了曹老先生。就像是被一股巨大的有些神秘的力量牵引着,在端午节这天,在北京的我不顾三十七八度的高温,驱车百里之外去拜访相隔两个多世纪的曹老的故居。我知道这是先生的伟大和我对先生的景仰。这里因为产生一部光耀千古的文学巨著《红楼梦》而成为文化圣地。更钦佩曹雪芹为写好《红楼梦》,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执着精神。就连作品题目,据说也有《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风月宝鉴》以及最后的《红楼梦》。而一般红学家认为,曹雪芹写作、修改《红楼梦》的时间,远远不止十年。基本上他的整个成年时期,直到死亡,都在对作品的写作与修改中。
曹雪芹纪念馆,是新中国为纪念清代文学家、《红楼梦》作者曹雪芹而兴建的主题纪念馆。全国共有三处:北京曹雪芹纪念馆位于海淀区四季青乡正白旗村,是曹雪芹晚年居住的地方,年4月22日开馆,傅杰题写匾额“曹雪芹纪念馆”;南京曹雪芹纪念馆位于南京市乌龙潭公园内;辽阳曹雪芹纪念馆位于辽阳老城西小什字街口路东吴公馆院内。
在北京唯一有史可考的故居位于崇文区磁器口十字路口的东北侧,也就是史料上记载的崇文门蒜市口地区曹雪芹十七间半房故居原址附近。雍正七年的《刑部致内务府移会》上载:“京城崇文门外蒜市口地区十七间半房、家仆三对,给予曹寅之妻孀妇度命”,就是现在的国家植物园北园内。曹雪芹十岁左右随家来到这里居住,大概生活了十几年后,家里因经济拮据把房子卖了。
曹雪芹故居是民国初年建造的,已不是曹雪芹当时居住的清代建筑。年,因故居处于两广路施工路段,经论证后曹雪芹故居不得不拆除。
进入国家植物园北园大门,径直前行余米左转,就是曹雪芹故居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被柴门荆木围起来的园子。柴门上面有启功先生手书“黄叶村”三个大字。
入门前行不远,就见一块横卧的巨石,上书:草雪芹纪念馆,巨石背面是石刻的《曹雪芹纪念馆记》。
再往前可见曹雪芹生前好友敦诚赠给他的《寄怀曹雪芹》: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石刻和哥哥敦敏用来形容草雪芹“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的石刻。
前行几步右边,便是曲径通幽的“雪芹小道了。
抬头,只见左右两棵清朝距今年的参天古槐,绿荫婆娑,亭亭如盖。
中间,便是刻有启功先生所题的:草雪芹纪念馆了。纪念馆是一个带有围墙的院落,坐北朝南的正房,连着西厢房,院中树木茂盛,幽静深沉。复建的草雪芹故居占地平方米左右,成为曹雪芹故居纪念馆,展出《红楼梦》各种版本、20多件康熙写给曹家的圣旨高仿品等物件。
曹雪芹在这个地区生活的时间是曹雪芹《红楼梦》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红楼梦》中的很多场景都能在蒜市口地区找到“影子”,书中提到的兴隆街就离蒜市口不远,铁槛寺的原型是附近的隆安寺,是古代皇家、高官停灵的地方,故居东边还有一座曹雪芹常去的卧佛寺。甚至有红学家认为《红楼梦》前八十回就是在此开始创作的。
这里提到的敦诚和敦敏是清朝皇族爱新觉罗的宗室。两人由于受皇家核心权力排斥,心灰仕途,便和当时寂寂无名,但后世却声名鹊起的《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交好。
他们交好的理由也真真的简单,但是非常的纯洁。因为他们一起在宗学读过书或伴过学。而那个时候的曹雪芹,家庭已经败落了,但是由于他不俗的言语举止,得到了敦敏敦诚兄弟的友谊。
他们哥俩常常的去拜访曹雪芹。而且他们应该了解曹雪芹的身世。其中他哥哥敦敏用”燕市哭歌悲遇合,秦淮风月忆繁华。”来形容曹雪芹。”山村不见人,夕阳寒欲落”点明了曹雪芹所住的地方是在山村。
而弟弟敦诚在这首《寄怀曹雪芹》里,更加细腻生动地勾画了曹雪芹的形象:
扬州旧梦,早已经醒了,你像司马相如一样,穷困潦倒,穿着做工的衣裳。
喜欢你笔下有着清奇的气息,直追李贺,冲出了约束。
当时在虎门一起读书的时候,我们朝夕共处,西窗剪烛。那个时候,就知道你的出类拔萃,就喜欢你的文采。
劝君莫弹食客铗,劝君莫扣富儿门。
残羹冷炙有德色,不如著书黄叶村。
有理由相信这两个被皇家核心权力排斥的宗宗室子弟,为《红楼梦》的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那么我来这里,是凭吊一个伟大的灵魂还是感恩一部辉煌的巨作?好像都是,但又不是那样清晰。自然、随意地漫步在幽静的雪芹小道上,就好像自己的脚印和先生的足迹重合着,血脉联接着,情感融通着。
雪芹小道是联通寿安山前正白旗与山后白家瞳的一条山间小路。草雪芹在山前居住时,常到后山访友,为百姓看病。经此道往来于山前山后。一代文豪的行走与著述,使这条荒芜的山道有了很多故事,蕴藉了丰富的文化历史内涵。恍惚间,感觉《红楼梦》的人物在眼前纷至沓来,活龙活现,仿佛看到先生就在身旁的小桥边时而扶栏沉思,时而抬头远望,像是揣摩和思忖着《红楼梦》的前世今生。感慨所致,不觉脱口而出:半是相通半是怜,一部红楼惊世间,写尽人间情与恨,盛衰无常化尘烟。
咱们村作家小档案
目前已发表作品54篇
周晶岐年发表小说、散文处女作,迄今,在国家及省、市级文学月刊和报纸副刊发表小说、散文、诗歌及文学评论余万字,获奖30余次。著有长篇小说《泪血风尘》、中短篇小说集《水晶不如冰》、散文集《心中的风景》。
现任吉林供电公司办公室史志办主编。系中国作家协会团体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中国电力作家协会、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大型文学期刊《脊梁》聘任制作家。
咱们村投稿须知
年2月11日创刊
咱们村地球村-记得住乡愁的世界华人文学平台。
无论您来自北国的小镇,还是南国的边陲;也无论您是生在东海渔乡,还是西漠村庄;无论是身在天涯海角,还是远在异国他乡,《咱们村》永远是您温馨的港湾;拿起您的笔,述说一下乡情、乡音,描绘一下家乡的美丽,讲述一下温情的故事,回忆一下曾经的难忘……责编杰茜
《咱们村》编辑部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