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贾学新
摄影:鄂成喜
清明将至,每到这时不得不让我们想起我们的祖先,由于疫情的原因也不能上坟祭祖了。但年清明抚顺满族正白旗鄂氏祭祖情景在我的脑海里一直萦绕。
那是年4月5日清明节,我和爱人坐车去抚顺三城子鄂德宣家,临行前还带上了满族衣服,下车后鄂德宣老人的儿子还特别的到车站接了我们一程。
满族人清明祭祖素有扎佛托的习俗,我们这次祭祖也免不了扎佛托了,爱人在文具店买好了五色纸早早的给鄂德宣送去。
那么满族清明祭祖为什么要扎佛托呢?“插佛托”是一种将用柳枝和五色纸制作而成的佛托插在先人坟上的祭祀方式,作为满族特有的清明祭祀习俗,距今已有数百年历史。《兴京县志》在祭祀条申中记载,“树柳枝祭”是为“佛托”(佛朵、佛多)而设,并认为“祭柳枝”“插佛托”同祭一神。关于满族人上坟插佛托习俗的由来,一种说法来源于清代《满洲祭神祭天典礼》的“佛立”,其序称此仪乃“为婴儿求福”。另一说源于《中国民间文学集成辽宁卷?新宾资料本》,意在纪念努尔哈赤的妻子佛三娘。如今插佛托不仅用于对死者的祭奠,还表示永保子孙兴旺平安之意。同时,佛托被视为摇钱树,插佛托又有了给已故先人送钱的含义。
佛托的制作比较费事。规范的佛托分木棍、顶花(俗称脑袋)、纸束(俗称衣裳)3部分。木棍用柳杨松木(现在比较随意),长短因家族而异,长者3米多高,短者不到1米。棍的顶端用刀按开个小口,以便夹扎顶花的铁丝。用彩纸扎一朵大花置于棍的顶端,铁丝夹在裂口里,往下5厘米许再多缠几道,用5张5色的彩纸单张剪成钱串样纸条,上部连着,1张纸叠几条,因家族而异6—9条(8条好叠),剪几个钱也因姓氏而异5—9个,两钱之间有2、3个锯齿,钱的中心剪个方型小孔。剪下的纸边是另一种样式的纸条。把剪好的5张纸(已成条)摞在一起,正面朝上,反方向卷在棍上(顶花卷在里面),纸的不剪处在顶花与缠的铁丝之间,用铁丝(或细绳)拧住,再将棍直立,纸束翻转自然下垂,整理被挤压的顶花,这样一束佛托就扎好了。
有人嫌反方向缠纸束,顶花碍事,抠手,就顺着扎在顶花下边。还有人更图省事,不扎顶花,在纸束上部10厘米处作界点,界点往上剪成花瓣状,于界点处缠在棍上,上部张开象朵花。这两种简易扎法虽然都不规范,但较常见。
鄂德宣老人,是抚顺满族正白旗鄂氏家族现存辈分最长的老人,他家哥六个,他是最小的。他这支人也非常团结,每年的清明几个侄都在他的召唤下来祭祖。几个侄有的在本村,有的在沈阳,记得那天抚顺山城子鄂氏部分族人聚集在鄂德宣老人家门前,九时整,族人驱车来到了后山老祖坟,人们排成长队手拿“佛托”祭拜先人,走在山间,一股股凉意袭来,天上还不时的飘着雪花。
抚顺满族正白旗鄂氏家族鼻祖讳“牙里胡达”清封国公之职,这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支系繁多、族人众多,至今也仍保留扎“佛托”习俗。
鄂氏家族五氏祖“所色”籍居山城子生有三子,长子薄鼐、次子薄佐、又次子火佐,鄂德宣老人是溥佐支系,鄂氏家族第十五世后人,参加此次祭祖的族人二十余人来自省内各地,均为溥佐后裔。
满族文化网原创文章出品。
满族文化网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