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民族,叫中华民族
有一部经典,叫东方圣典
有一次相逢,叫相约论语
有一种传承,叫文化中国
当九月的金风掠过神州大地,当九月的阳光照彻世界东方,我们迎来了至圣先师孔子的年华诞。
年9月28日,第三届“相约《论语》文化中国——孔子诞辰日人人读《论语》”全国大型公益活动隆重举行,全国30多个省市区的儒学社团、国学机构联合举办,多个学校、书院、学堂、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参与,余万名学生、教育工作者、各界民众广布各地会场,数百万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国人民通过线上线下各种方式参加。可谓规模盛大,盛况空前。中国教育电视台对全国多个活动现场进行同步直播。
长城内外,大江南北,《论语》诵读之声,金声玉振,激越神州,响彻云霄。
本次活动旨在响应国家创建“书香中国”“文化强国”号召,助力党和国家“年全面复兴传统文化”“年建成文化强国”的重大国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爱国主义精神,传承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
本次活动由国家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主办,华夏文化促进会、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港澳台中华儒学会等全国30多个省市区的儒学社团、国学机构联合举办。
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宋德全、慕洋洋
北京人文国学院作为本次活动的主会场,采取线上线下方式与全国多个分会场同步互动。中央电视台《欢聚一堂》原节目主持人、中华曲艺学会副会长、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宋德全,“金牌主播”、中央电视台第十七套农业频道节目主持人、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副秘书长慕洋洋联袂主持。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幼林,中国关工委原巡视员尚玉香,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秘书长、北京人文国学院院长、本次活动全国组委会主任蔡恒奇,中国教师报总编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师发展委员会理事长雷振海,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副主任、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会长、全国组委会副主任柳河东,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温海明,国家开放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孙福万,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刘长山,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秘书长冯春海等嘉宾出席了主会场活动。
上午9:28分,活动开启,李幼林、蔡恒奇、雷振海、柳河东先生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幼林先生致辞
李幼林先生讲:孔夫子是优秀传统文化的最杰出代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前两千五百年的思想学术精华汇聚在孔夫子的手里,所谓“斯文在兹”;后两千五百年的思想学术,又从孔夫子那里生发出来,源远流长,泽润四方。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仅是经济的复兴,更应是文化的复兴!我们今天共聚一起,是为了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承担起时代赋予的伟大使命,“为往圣继绝学”,复兴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秘书长、北京人文国学院院长北京蔡恒奇先生致辞
蔡恒奇先生讲:孔子是中国文化最核心的建设者,是中华道统的构建者,也是中华学统的开拓者。《论语》是至圣先师孔子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智慧宝典,是两千多年来中国读书人的必读教材;其中的每一句话,讲的是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可能在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它给我们提供了最佳的解决方案。今天我们隆重纪念至圣先师,重点是我们要真正地学习他、信奉他、敬仰他,用生命追随他,真正的实学实修。斯文在兹,克昌厥后!让我们一起诵读《论语》,在《论语》中含英咀华,浸明浸昌,沐仁浴义。
中国教师报总编辑、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教师发展委员会理事长雷振海先生致辞
雷振海先生讲:纪念至圣先师孔子,诵读《论语》,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筑牢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文化根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核心是修身立德,成就君子人格,重在“做人”,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融入课改核心素养。
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副主任、北京儒学文化促进会会长柳河东先生致辞
柳河东先生讲:记载孔子思想、精神、智慧的《论语》,经过两千余年历史长河的淘洗、打磨、浸润,其地位和影响不断提升,在中华文化典籍中拥有无与伦比、举足轻重的地位。劝人读论语,是最好的善行义举,是福德绵厚之功。“相约《论语》文化中国”,是系统工程,是伟大事业。让我们一起与经典为友,与圣贤同行,涵养心性,变化气质,提升自我,并进而影响、带动、引领我们的子弟、亲友,以及更多的人,共同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和强大能量场,共同开创“读论语、行论语、向圣贤、做君子”时代新风。
活动在全体成员齐唱国歌之后拉开帷幕,全员齐诵《论语》学而、为政、尧曰篇及《礼运·大同》。
北京人文国学院学子诵读《论语》
北京人文国学院学子举行释奠礼
“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如此,则四海之内,合敬同爱矣。”文以化人,文化的重大价值之一在于通过神圣仪式进行礼乐教化,培养人的高尚情操与君子人格。本次活动适逢夫子诞辰,北京人文国学院师生为主会场奉献了一场典雅庄重的释奠礼,让人有穿越千年如临界其境的氛围。
和着《论语》经久不衰的诵传,扑面而来的不仅仅是中国文化厚重的底蕴,更是一份心灵的洗礼,在这容平的秋意中化成一股收敛的力量融入生命最深处。
山西省怀仁市第十一中学
山西省忻州创奇学校
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中学
在山西,由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牵头成立了活动组委会,在组委会主任卢明宇、秘书长林子清的领导下,经过精心组织、大力宣传、认真部署,全省11个市、个县区,涉及山西国学大讲堂、山西阳明心学研习中心、太原市儒学促进会、太原市母亲文化促进会、运城市儒学文化促进会、晋中市儒学文化促进会、晋城市儒家文化促进会、怀仁市第十一中学、太原市第六十二中学、忻州创奇学校、山西天元集团等多家单位,50余万人参与,蔚为壮观。特别是《山西经济广播电台》特为本次活动开辟了专栏,于早九点举行了线上启动仪式,连线多名国学大家,倡导学习《论语》,号召数百万听众参加《论语》诵读活动。
河南省新郑市华南城第一小学
河南省郏县成达实验学校
河南省息县二小
在河南,由国学汇河南分部和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牵头成立了活动组委会,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执行秘书长、论语先生王福琪老师出席了河南主会场活动并做了热情洋溢的致辞;
中华传统文化诵读工程常务副秘书长、国学汇创始人辛豪杰作为外场主持,为大家详细了介绍全国及河南地区本年度人人读论语活动的情况;全省各地组织机构热情参与,20余万学生、老师、各界人士参加《论语》诵读活动。其中,郑州第四十七中学、新郑华南城第一小学、平顶山郏县成达学校、息县第二小学、杞县北关小学,5所学校各有近名师生,总计名人员参加了“人人读《论语》”活动,学生方阵组成的“相约《论语》文化中国”“人人读《论语》”字样,蔚为壮观。还有,宝丰县传出的一张照片,尤为动人:画面中,十几位七、八十岁的耄耋老人手捧《论语》,神态安详,精神专注。
河北省邢台三中教育集团
黑龙江、江苏、吉林、重庆、内蒙、甘肃、云南等省市参与人数都在10万以上,青海、贵州等其余省市也都通过线上和线下的方式参与了活动,他们克服疫情等诸多困难,经过各省人人读论语组委会全体人员的积极努力、精心筹备,为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胞们献上了一道精神盛宴。
广东省罗浮山泰学学校
吉林省儒学研究会
黑龙江孔子研究会
在内蒙古,由内蒙古人人读论语组委会康秀青、姚叶等核心骨干一道积极发动内蒙古的机构参加活动。锡盟教育局以纪念孔子诞辰周年为契机,以不同学段为主体,以“书香校园”建设为依托,以“诵读论语”为载体,组织全盟各地中小学参加第三届全国“相约《论语》文化中国——孔子诞辰日人人读《论语》”活动。
二连浩特市第四小学、锡林浩特市油田学校、阿巴嘎旗第二小学、苏尼特左旗第一小学、苏尼特右旗第四小学、东乌珠穆沁旗第二小学、镶黄旗第二小学、正镶白旗第三小学、太仆寺旗第五小学、正蓝旗直属第二小学、多伦县第三小学、乌拉盖管理区第一小学等学校以诵读《论语学而第一》为内容,以班内集体诵读的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使学生们在朗诵中感受经典诵读的魅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乌拉特前旗地区相关学校在当地乌拉特中华德孝文化促进会负责人的推动下积极参与。
在甘肃,由甘肃人人读论语组委会赵书文老师、秦治老师为核心骨干的带动下,甘肃当地多所学校参与第三届人人读论语活动;榆中县朝阳学校四千三百多学生,二百四十多名教师参加了本次活动;
在江苏,在江苏人人读论语组委会陈祖亚、钱锦国老的带动下,江苏当地多个城市参加了人人读论语活动。主会场设于南京北京东路小学紫金山分校,多师生、部分家长代表身着汉服,举行了礼拜孔子、共读论语活动。
在陕西,由陕西人人读论语组委会高宜锋等核心骨干带动下,陕西多所学校参加了人人读论语活动。9月28日,铜川王家河街道办事处中心小学举行了“相约论语,典润乡土‘项目启动仪式。
截止发稿前,全国组委会已经收到全国多个省市回传的新闻通讯,后期我们也将从多个角度立体呈现本届各省市人人读论语活动的盛况。
诵读中华经典,从国家层面而言,可以提升民族凝聚力、文化认同感;从社会层面而言,可以促进和谐,人人友好;从个人层面而言,可以砥砺品性,完善人格。《论语》是中国人必读的书,它可以为我们的人生固本铸魂,为我们民族打好文明的底色。愿《论语》在中华大地真正扎根,让其中的金玉良言嵌入国人的脑海,化为文化基因,照耀未来。
传承经典,品味书香。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孔子诞辰日,人人读《论语》,愿经典照亮世界,愿书香飘满神州。
参与本次活动的联合举办单位主要有:华夏文化促进会、全国儒学社团联席会议秘书处、河南省儒学文化促进会、山西省当代儒学研究会、山东省儒学发展促进会、吉林省儒学研究会、黑龙江省孔子文化研究会、湖南省孔子学会、香港中华儒学会、澳门中华孔子学会、台湾中华儒学总会、广东省国学教育促进会、吉林省国学研究会、海南省国学教育协会、山东社会科学院国际儒学研究院、北京人文国学院、北京德行天下基金会、山西经济广播电台、中华诵读网、中国当代儒学网、国学汇网等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