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善那些不在历史书中的改变历史的人物

作为离故宫最近的礼王府,其主人代善到底有何过人之处?那是因为代善在关键时刻两次力挽狂澜,先后拥立皇太极和福临登顶,如果没有代善,后金很可能提前分崩离析,历史也将就此改变。。

爱新觉罗·代善(年8月19日-年11月25日),满洲正红旗人,和硕礼烈亲王。清朝宗室大臣,清太祖努尔哈赤嫡次子,母为元妃佟佳·哈哈纳扎青

天命元年(年),封为和硕贝勒,参与国政,名列四大贝勒之首,序称大贝勒。代善父子领满洲两红旗(正红旗、镶红旗),在征伐女真各部、蒙古与明朝的过程中屡立战功。曾因作战英勇,赐号“古英巴图鲁”。努尔哈赤逝世后,在代善主持下,诸贝勒拥戴皇太极继承汗位。天聪九年(年),被皇太极斥为轻视君上,贪财违法,虐待属人。崇德元年(年),封为和硕礼亲王,世袭罔替。次年,清太宗复斥为越分妄行,轻君蔑法,渐赋闲家居,不问朝政。终皇太极一朝,因其年长位尊而遭到压抑。崇德八年(年)皇太极逝世后,为消弭内争,代善拥戴皇太极第九子福临即位。

顺治五年(年),病死于北京,终年六十六岁,赐祭葬,立碑纪功。康熙十年(年),追谥号为烈。乾隆十九年(年),入祀盛京贤王祠。乾隆四十三年(年),配享太庙,世袭罔替。

一、主动退出皇位争夺,力挺皇太极登顶

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生前,可是确立了八大贝勒共同辅政。这八个人分别是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侄子济尔哈朗,十四子多尔衮,十五子多铎,孙子岳托。这八个人就是八旗的旗主,也是后来王位的八大选项。八旗旗主以及分布分布大致是这样的:

正黄旗(45牛录):努尔哈赤

镶黄旗(20牛录):努尔哈赤

正红旗(25牛录):努尔哈赤次子代善

镶红旗(26牛录):代善长子岳托

镶蓝旗(33牛录):努尔哈赤同母弟舒尔哈齐次子阿敏

正蓝旗(21牛录):努尔哈赤第五子莽古尔泰

正白旗(25牛录):努尔哈赤第八子皇太极

镶白旗(15牛录):努尔哈赤长子褚英长子杜度后金天命八年(公元年),努尔哈赤按照女真人“嫡长子继承皇位,嫡幼子继承财产”的传统。将自己的三个嫡幼子:18岁的阿济格、11岁的多尔衮、9岁的多铎,纳入自己亲自统领的两黄旗,并将两黄旗拆分,分别封给他们,使他们成为小旗主。当时努尔哈赤的两黄旗一共有60个佐领,他把正黄旗的15个佐领封给阿济格,另外15个佐领封给多尔衮。再从镶黄旗分出15个佐领封给幼子多铎,剩下的15个镶黄旗佐领由他亲自统领。然后努尔哈赤立下遗嘱,等他去世后,他自己统领的15个镶黄旗佐领,也交给多铎继承。相当于就是说,阿济格为正黄旗旗主,多铎为镶黄旗旗主;多尔衮没有位置,于是努尔哈赤把镶白旗旗主杜度调到镶红旗,好让多尔衮继承镶白旗。

结果这次调动还没有完成,努尔哈赤就突然死了。皇太极瞅准机会,迅速让儿子豪格抢占了没有旗主的镶白旗。这一下,皇太极父子就抢到了两白旗。

各方势力对比皇太极

年(天命十一年)农历八月末,努尔哈赤病逝。由于实行汗位继承由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制,四大贝勒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和皇太极都手握重兵,怀有夺取汗位的打算。此时,势力较大有条件参加汗位争夺的有三个人:一是代善。因为代善是努尔哈赤第一个大福晋佟佳氏之子,长年统兵作战,军功累累,虽曾被汗父严责革除太子之位,但仍位列四大贝勒之首,辖有正红、镶红二旗,实力强大,而且辅佐父亲治国理政,另外代善还有五个能征惯战的儿子和亲侄子。代善之子岳讬、硕讬、萨哈廉、瓦克达,皆是英勇善战的猛将,很早就披挂甲胄,带领士卒,冲锋陷阵,屡败敌兵。岳讬、萨哈廉更是能文能武,聪明过人,善于从大局出发来处理军政大事,都是不得多得的人才。褚英被斩以后,他的儿子杜度一直跟随叔叔代善,唯其马首是瞻。杜度本人更是转战四方,屡建军功,掌管镶白旗。代善、岳托、硕讬、萨哈廉、杜度还是代表后金国对外交涉的“十固山执政贝勒”成员。掐指算来,代善的实力最为强大,最有可能争取到汗位,因为代善系统的人丁最多,执政贝勒最多,其他贝勒难以与他抗衡。四贝勒皇太极也具有很强大的竞争实力。四贝勒皇太极智勇双全,机警聪睿,而且善用权术,最重要的是他功勋卓著,是一位能争惯战的皇子,皇太极还是正白旗的旗主贝勒,天命五年以后深受汗父宠爱,岳讬、济尔哈朗、斋桑古(阿敏之弟)、德格类等贝勒,以及赫舍里·额尔德尼巴克什、都堂乌尔古岱等八旗高级官将,都与他关系密切,也曾誓言愿意为皇太极效劳。第三位有可能性的竞争者是努尔哈赤的另外一位王妃阿巴亥所生的十四皇子多尔衮,因为努尔哈赤生前传位意图明显,另其同母十二皇子阿齐格,因为其母阿巴亥深受夫君宠爱,并且从天命五年三月起,就是后金国大福晋。因此早在天命六年正月,努尔哈赤与诸贝勒盟誓,表示今后子孙之中勿开杀戒之时,年方十六岁的阿济格就成为了后金八大贝勒中的一员,不久又荣任正白旗旗主。而且阿济格也确实非常骁勇善战,很小的时候就披甲随父出征,而且多次都以少胜多屡败敌军。另外阿济格同母的弟弟多尔衮拥有十五牛录,母亲阿巴亥又是后金国母,所以这个集团也颇有威力。但他们这个集团最大的弱点就是三人年龄不大,阿济格二十一岁,仅是一青年贝勒,多尔衮十三岁,多铎十二岁。关键时刻,岳托协同三弟萨哈廉(千古谜团,可能被皇太极下套,被握有把柄)劝代善放弃自己登位,拥立皇太极。内部有异心这是一方面,关键是代善心中很明白,他的势力最强,他的威望最高,他的年龄也最大,他是努尔哈赤第一个大福晋所生的唯一皇子(兄长褚英已死),他是最有可能继承父位登基为汗的,其他贝勒不会也不敢起来反对。但是,他对几个弟弟的性格、抱负、才干、势力和当时的国情,也同样是十分清楚,深悉这个新汗肩负的担子之重。他知道,阿敏素有野心,莽古尔泰桀骜不驯,皇太极胸怀大志,阿济格刚强好斗,多尔衮虽小,也不愿甘为人下,何况还有汗父宣布确定的八和硕贝勒共治国政制,自己没有力量把他们制服,使他们如同汗父在世那样听从国主的管辖。而且,半年前兵败于宁远城下,士气不振,汗父晚年的弊政又激起辽民强烈反抗。周围四面皆敌,明辽东巡抚袁崇焕利用宁远大捷,广修城池,训练士卒,欲图乘机收复失地。蒙古察哈尔部林丹汗也跃跃欲试,准备联明反金。朝鲜更是久欲助明反击,支持明平辽总兵官毛文龙。这种内外交困的艰难重任,代善自认为是担当不起的。这一点,代善内心十分清楚。一旦同室操戈,后金甚至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因此代善从大局出发,在翌日向大贝勒阿敏、莽古尔泰及贝勒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杜度、硕托、豪格等提议立最有能力的四贝勒皇太极为汗,以八和硕贝勒共同推举的形式拥立了新汗,从而避免了后金的分崩离析。

二、再次退出夺位之争,拥立顺治,避免后金二次争权分裂。

多尔衮豪格各方势力分布

年(崇德八年)农历八月九日晚,皇太极突然驾崩。也没来得及立储。最有可能的继承人有两位,一是皇太极的长子豪格,他有其父拥有的强大的正黄、镶黄二旗作后盾,他自己南征北战二十年,军功卓著,先后荣任和硕贝勒、和硕肃亲王,并统摄六部至中最重要的户部,且豪格在八旗王公大臣中还享有比较高的威望。另一是和硕睿亲王多尔衮,他拥有自己的正白旗和弟弟多铎的镶白旗,人马众多,因长期受到皇太极的宠待,还得到了不少老臣的支持,所以势力相当强大。代善也有竞争实力。虽然代善虽已退居幕后数年,但他拥有正红、镶红二旗,曾经统兵出征咤叱风云三十年,为后金——清国的建立与强大,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勋,在八旗王公中,他资历最老,地位最高,又有硕讬、瓦克达、阿达礼、爱新觉罗·罗洛浑、满达海等一批封授王公爵位的儿孙,势力其实是最强大的,但一来年龄颇大,年近60,已无争权夺利之心。因此主要是豪格和多尔衮两位竞争者。会议正当天,多铎第一个上前发言,主张立哥哥多尔衮。多尔衮从大局出发,劝阻多铎发言,想要听听郑亲王的意见。郑亲王主张立先皇之子,但没有表明是谁;多尔衮又问礼亲王,代善说主张立豪格。代善年长位置尊,一听他说立豪格,多铎就不干了。他搬出努尔哈赤的遗言说,太祖皇帝有遗言,我和哥哥多尔衮都资格当选,只能从我们兄弟二人中选一个。要不就您(指代善)来当皇帝。

这年代善已经六十岁了,经过上一次的失利和这么多年的沉浮,再也没有心气来争夺皇位了,于是主动退让,只说要拥立豪格。这时候,大家都不说话了。听了半天的豪格暗想,自己本来就有三个旗支持,现在两红旗也支持自己,以为自己有了胜算,于是借口自己德少福薄,假意谦让。

也许是缺乏“斗争经验”的原因,豪格的假意谦让,反而使他错失皇位。多铎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其他几位亲王也不说话。豪格只能在一旁生闷气。眼见自己拥立的人吃了亏,站在门外的两黄旗的人冲进来表示必须立皇子,否则就血染崇政殿。

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多铎不再说话。代善阿济格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相继离开了会场。

这时候,郑亲王济尔哈朗说话了。他说,看样子,非得立皇子不可了。皇子里豪格是长子,但是他不想当皇上,其他的皇子都是庶妃或侧妃所生,地位不高。只有庄妃,一直跟着皇上,又是正宫,地位高,她的儿子福临可以当选。

济尔哈朗提出拥立福临继位,没有人表示反对。多尔衮从大局出发,也同意立福临。

拥立福临继位,双方是“各怀鬼胎”。

先前索尼等八人要拥立豪格,来拉拢济尔哈朗,没想到济尔哈朗只表态说要拥立皇子,还得征求多尔衮的同意,见解说明他并不打算支持豪格。而此时他提出拥立福临,可谓是老谋深算。

济尔哈朗是寄养在努尔哈赤家的孩子,并非努尔哈赤亲生,本身没有什么权利和地位。因为和皇太极一起长大,在皇太极继位后,就把正蓝旗的军队交给了他,而且还成了四大亲王之一,他对皇太极是感恩的。因此,他支持拥立皇子继位。而皇子中,又不能选择正值英年,成熟历练的豪格,这样,他得不到什么权利;如果选择福临就不一样了。一方面自己有拥立之功,另一方面,福临当时年幼,只有六岁,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不具备亲政的能力,自己还可以当摄政王,有了一定的权力。这是济哈尔朗的想法。

对于多尔衮来说,拥立福临也有利无害。既避免了一场宫廷内讧,又保全了自己的实力。当时的多尔衮位高权重。如若豪格当了皇帝,自己一定会被惩罚;自己当了皇帝,豪格的日子也不好过。而一个小孩子当了皇帝,自己就是摄政王,权力和地位相当于皇帝。除此以外,还可以成就一番事业。因为他知道,皇太极在世时,志在入关,取代明朝统一华夏大地。如今这番事业只能自己去完成了,所以他以退为进,没有强行继位,既实现了满洲人内部的团结,又实现了满蒙两个民族之间的团结。为将来入主中原保存了实力。多尔衮同意拥立福临继位,也没有人反对,福临就成了大清政权的第二任皇帝。代善在第二次立储争夺中,从大局出发,再次退出皇位之争,并且双方僵持之际郑亲王提出立福临继位后,以巨大的威望,一锤定音,拥立福临,避免了后金同室操戈,祸起萧墙,再次为大清立国立下汗马功劳。两次认清自我,审时度势,主动退出王位之争,屡次避免内部纷争,为稳固后金,大清立国立下不朽功勋,说他改变历史不为过,大家认为呢?

搜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ysty/7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