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历史上真实的富察皇后,乾隆帝心底永远的白

前两年爆火的《延禧攻略》中那位处处替他人着想、端庄大方、娴静淡雅、不争不抢的富察皇后可谓吸粉无数。那么历史上真实的富察皇后又是什么样的呢?今天,笔者便在此为大家一一揭晓。

一、出身高贵,贤良淑德

富察氏出身满洲镶黄旗,镶黄旗为上三旗中的首旗,由皇帝亲统,地位非常高。富察氏的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间任议政大臣,当过7年的户部尚书,执政期间掌管国家财政大权,曾经大力支持康熙帝的撤藩政策,深受康熙帝的器重。

富察氏的父亲李荣保为米思翰第四子,官至察哈尔总管,一生兢兢业业,与子富察傅恒忠心耿耿效忠于大清。

其伯父马齐在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年间都历任宰相,虽年过七十但却未曾提过告老还乡,反而在处理政务方面越发老成越发娴熟,统领着各朝廷命官,名望盛极一时。

另一位伯父马武任过都统、领侍卫内大臣,官居一品,位极人臣,多年报效朝廷,被雍正称为“圣眷最渥之人”。

富察氏出身于这样一个累世高官的家族,为她日后接受良好的教育,养成贤良淑德的品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也为她得以入雍正帝的法眼提供了充足的机会。

据富察氏后人玄海的回忆录描述:“当富察氏九岁时,雍亲王奉康熙之命拜访富察府,富察氏当时正居于书房练习书法而不及回避。雍亲王进入书房与其打招呼,只见书房格为整洁俭朴,满桌皆是抄经文便信手拿起一张查看,只见此字写的精楷,笔力刚劲。

雍亲王赞其颇有欧阳询之骨,柳公权之风,便命富察氏再当面写来,富察氏挥笔娴熟、字字流畅、结构严整,提笔敬录圣祖康熙一首五言绝句《古北口》:“断山逾古北,石壁开峻远。形胜固难凭,在德不在险。”

年仅九岁的富察氏是在利用这首诗告诉雍亲王:“正所谓‘在德不在险’,如果没有德政、没有明政,那么即使紫禁城位居地势险峻的断山古北口,妄图利用险峻的地势阻挡外敌入侵也没有用。因为‘形胜固难凭’,缺少了内部德政的支撑,所处地理位置再好也没有用。”

富察氏用此诗来回敬雍亲王可谓一语双关,其一,当时康熙已年老体衰,皇帝之位迟早会换,富察氏所抄录之诗乃是为警示天子所做,而她将其赠予雍亲王,那么她想表达的就是对雍亲王必登天子之位的祝愿;其二,此诗乃康熙所做,富察氏用康熙之诗赠予雍亲王对其提出警示,更表达了她对雍亲王即位后能够如康熙一般清政爱民的希冀。

这小小的一首《古北口》既表达了富察氏天真美好的祝愿,又展现了其成熟精明的一面,颇有端庄成熟的皇后之风,可谓一箭双雕,给雍亲王留下了极深刻的印象。雍亲王甚至将她的书法作品带回府上加以展示,用以勉励其子弘历、弘昼等勤练书法,雍亲王对富察氏的喜爱可见一斑。

在雍正五年的一次选秀女中,雍正帝凭借当初的记忆,再加上富察氏自身由内而外散发的大家闺秀端庄典雅之气,富察氏被雍正一眼选中,雍正将这位名门之女指配给早已秘定为皇储的皇四子弘历为嫡福晋,这也算是秘定富察氏为皇后的做法。

而日后的富察氏也没有辜负雍正帝的期望,以其贤良淑德的表现为后宫做出表率。这对新婚燕尔的小夫妻相敬如宾,感情甚笃,十分恩爱。乾隆帝即位后,便立她为中宫皇后,并于乾隆二年十二月初四日举行了册立礼。

二、结发夫妻,伉俪情深

在雍正十一年时,雍正帝曾赐弘历号长春居士。弘历为了表达对皇后的爱意,登基后,便赐皇后居于长春宫,在圆明园赐其居长春仙馆。

同时,在政治治理方面乾隆与富察皇后也是完美地演绎了“夫妻齐心,其利断金”。在富察皇后去世后,乾隆帝曾深切追念:“历观古之贤后,盖实无以加兹。朕躬揽万几。勤劳宵旰。宫闱内政。全资孝贤皇后综理。皇后上侍圣母皇太后。承欢朝夕。纯孝性成。而治事精详。轻重得体。自妃嫔以至宫人。无不奉法感恩。心悦诚服。十余年来。朕之得以专心国事。有余暇以从容册府者。皇后之助也。”

乾隆在即位成了天子之后,再没有过多的时间像过去一样与皇后嬉闹游玩,皇后也深知自己既登上了皇后之位,必要尽皇后之责。其在位十多年来,精细打理好后宫事务,以此让乾隆每日处理完朝廷政务后都能在后宫有一个温暖的去处。

正是乾隆主外富察皇后主内,二人齐心助力“康乾盛世”。与此同时,富察皇后从不争风吃醋,而是与妃嫔和睦相处,在紧要关头为了权衡后宫各宫之力还将自身大宫女魏氏提拔为魏贵人,以免后宫出现各宫相争之事。

并且颇为孝顺乾隆生母崇庆皇太后,除了乾隆赞其纯孝性成之外,更有《清宫词》官方赞誉:“孝贤皇后事孝圣皇后最得欢心,高宗称其淑德为古今贤后。”即使是在富察皇后崩后,太后也时常念起她的好。

即使是后来以善讨太后欢心而闻名的令妃,也难以取代已故的富察皇后的地位。富察皇后不仅征服了乾隆的心,更加以孝顺打动了“往届宫斗冠军”太后的心,其在后宫中的地位可谓无人能及、屹立不倒。

《清史稿》记载:“富察氏平居冠通草绒花,不御珠玉。”这不仅体现了富察皇后平素性喜节俭的一面,更是其不忘满洲本色的表现。大清是一个骑在马背上的朝代,他们正是因驰骋草原之力无人能挡才得以灭掉明朝建立清朝。

草原、马术是满洲人民的代名词。而富察皇后不戴珠玉而戴通草绒花,是其对草原的敬畏之情的流露。相传富察皇后还亲自特地做了一个用鹿尾绒毛搓成线代替金丝银线缝制而成的燧囊献给乾隆,以告诫乾隆勿忘草原之力勿忘马术之功,乾隆深受教诲,一直戴在身上。

据《清史稿》记载:乾隆九年,富察氏带领妃嫔命妇大行亲蚕之礼,祭祀先蚕嫘祖,并当众演习养蚕织丝之术。后来蚕丝多了,富察氏不忍心遗弃,下令把它染上色彩,织成御衣,亲自进献给皇帝。

乾隆虽然穿惯了锦衣玉裘,但他心里也明白先祖先烈们在未打下明朝时的艰苦,自己如今能身居皇位,全是先祖先烈们的功劳。而自己却锦衣玉食,时常感到惭愧。如今见到这件略显粗糙的丝织御衣,颇想体验一番先祖先烈们当时身穿粗糙布衣的感觉。

收到此衣后,乾隆大喜并且下令大小臣工、后宫妃嫔崇俭去奢,皆以蚕丝代替金丝玉段并在祭祀登朝时多次穿用以示模范,如此一来,富察皇后为皇室在衣物上削去了大笔开支。

富察皇后崩后,乾隆在怀念她的《雨二首》的注文中特别提到:“忆十三年来,朕无日不以雨旸繋念,先皇后实同此欣戚也。”古时以小农经济为主,种田看天,每次一到雨季都是历代统治者最担心的时候,若雨季过短则会面临干旱,若雨季过长则会面临洪涝,富察皇后在位十三年来。每逢雨季都会时刻陪伴在乾隆身边,助其祈福来年风调雨顺。

从警示不忘满洲之风、进献蚕衣、祈祷雨季这几件小事中,都可以看出富察皇后是最懂乾隆之心的人。

三、接连丧子,悲悼成疾

可惜,这样一位贤良淑德的女人却命定无子。

雍正八年,富察氏生子永琏。永琏继承了乾隆的聪慧谋略以及富察皇后的端庄得体。从小就展现了过人的天赋和识大体的成熟。颇受乾隆喜爱。乾隆在登基即位之后便立马将永琏密定为皇太子,当时乾隆不过才26岁,历史上从未有过这么早就建储的先例,由此足以见其对永琏、对富察氏的喜爱。

可惜在乾隆三年,永琏就因“偶感风寒”而夭亡。为此,平素勤政的乾隆接连五天没有临朝。并把密定谕旨公布于众,谕曰:“永琏乃皇后所生,朕之嫡子,聪明贵重,气宇不凡。皇考命名,隐示承宗器之意。朕御极后,恪守成式,亲书密旨,召诸大臣藏于乾清宫‘正大光明’榜后,是虽未册立,已命为皇太子矣。今既薨逝,一切典礼用皇太子仪注行。”并谥其为端慧皇太子。

乾隆以前,清朝历代都没有出现嫡长子继承大统的先例,这对清朝来说是莫大的遗憾。乾隆一直对此耿耿于怀,于是在永琏夭亡后,乾隆更加频繁地夜宿于长春宫,希望能让富察皇后再次诞下皇子。

终于在乾隆十一年这对夫妻迎来了第二个儿子,永琮。但永琮才刚满一岁不久,还未展现自身天分就在乾隆十二年腊月二十九日因出痘而身亡。乾隆及富察氏悲痛不已,谥其为“悼敏”。

接连两次丧子,这对富察氏是莫大的打击,不久她便悲悼成疾、卧病在床。

《金川纪略》中记当时宫中传闻:皇七子永琮去世后,皇后悲悼成疾,无暇掌管后宫事务,近乎疯狂,她告诉乾隆帝,在病中时时梦见碧霞元君在召唤她,她已经许下心愿,病好后定亲往泰山还愿。皇帝为安抚富察皇后便答应了她的要求,同时还告诉她,自己也要亲往碧霞宫拈香,为皇后祈福,日后身体康健,早诞贵子。

因此在乾隆十三年乾隆东巡时,富察皇后便不顾病未大愈、尚且体弱不顾乾隆、太后的阻挠执意随驾东巡,只为与乾隆同登泰山祈福。

终于在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亥时,富察皇后不堪重负,病逝于船舱之中。乾隆悲痛不已为其追谥为孝贤纯皇后,更为其作《述悲赋》。

相传乾隆曾命令将皇后去世时所乘的青雀舫运进北京城加以保留,但船体庞大,城门狭小,为此乾隆甚至差点将紫禁城城门拆除,由此足以见其对富察皇后的一片痴情。

富察皇后出身高贵又生性节俭,身为皇后尽足人妻本分,与后宫妃嫔和睦相处,贤良淑德、端庄得体,堪称历代皇后模范,但却命定无子难以长寿。或许这便是世间万物总有不全之处的道理吧。

作者:颦安,本文为少读红楼原创作品。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19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