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盘点清宫剧中你不知道的规矩汉女子可以

北京哪里皮肤科医院好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150708/4652392.html

冬季,是刷剧的季节。试想,当窗外大雪纷飞时,有什么比得上窝在温暖的床上,喝着热茶,痛痛快快地刷上一部电视剧来得更惬意呢?

如今,清宫剧是电视剧制作的主力剧种之一,从著名的长寿大剧《还珠格格》起,各色俊男美女纷纷在紫禁城里粉墨登场,一时间,格格、亲王充斥荧屏,不知道赚取了观众的多少眼泪。

▲《还珠格格》在清宫剧中的影响力堪称第一

刷剧刷多了,许多少女就做起了穿越清朝的白日梦,幻想着跨越时空,回到清朝傍上一个皇亲国戚、亲王贝勒,说不定一不小心就成了皇后,简直不要太得意。

然而,在清朝混也是需要知识的,若是没头没脑地闯进去,多半逃不了一顿一丈红。

▲《甄嬛传》中夏冬春的死很大原因上是不懂宫里的规矩

以穿越为人生目标的小朋友们可以搬上板凳来围观了,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清朝的众多规矩。

一、汉族女子到底能不能入宫?

这个可以说是诸多小女生最为关心的问题了,毕竟,就算十七爷再帅、八爷再温柔,若是进不了宫,看不见、摸不着,那一切还不是白扯?

在这里,我可以很正式的说一句:汉族女子是可以进宫的,不仅如此,当个皇后也不是什么稀罕事。

▲康熙的生母就是如假包换的汉人

看到这里,有些同学就会提出异议:满汉不通婚是清朝国策,汉族女子怎么可能入得了皇宫呢?

先别着急,虽然汉族女子可以入宫,但有一个限制条件,这些汉族女子必须隶属于汉军旗。

那么问题来了,所谓的汉军旗究竟是什么呢?

努尔哈赤成立八旗制度时,其成员绝大多是满族人,虽然其中也有汉人,但数量极少。而到皇太极登基时,随着后金统治区域的扩大,八旗军队必然需要不断扩充。

但满族毕竟属于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速度根本无法满足兵员补给的需求,为了能够更加便捷地扩张军队,同时缓和满洲贵族与汉臣之间的矛盾,皇太极在崇德七年()增设汉军八旗,规模达到人,与原先的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合称八旗。

▲皇太极开了清朝皇帝重用汉人的先河

清军入关后,为了进一步巩固统治、笼络人心,将入旗作为奖励汉族官员的手段之一,使得汉军旗人数进一步扩大。我们耳熟能详的吴三桂、耿精忠、佟国纲等汉臣,都隶属于汉军旗下。

也就是说,只要从属于汉军旗,哪怕上溯十八代都是纯得不能再纯的汉人,在清朝,也能与满族人享受基本相同的待遇。

▲佟国纲是汉军旗中的佼佼者

在入旗之外,清朝统治者还对个别功勋卓著的汉臣给予赐姓的待遇。这种赐姓有一个统一的格式:X佳氏,也就是在原本的汉族姓氏之后加上一个佳字,就算是正式承认这些人的满族身份了。康熙的生母佟佳氏、嘉庆的生母魏佳氏都属于这种情况。

看到了吧,所谓的满汉不通婚,只不过是限制满族宗室成员与汉族平民女子通婚,实际上,从康熙皇帝开始,这些清朝统治者身上,早已有了汉族血统了。

所以,希望穿越回清朝的女同学们要注意了,千万要选准家庭,若是一不小心投在平民老百姓家里,就算你长得天姿国色,恐怕也迈不进紫禁城的大门。

奴才也不是好当的

在清宫剧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大臣在皇帝面前口称奴才,不仅不觉得丢人,反而得意洋洋,以此为荣,让我们不禁痛感这些大臣奴性之重,简直要批之而后快。

但实际上,在清朝,这奴才还真不是想当就能当的。

经常有人说,关于奴才的自称主要是为了区分满汉:只有满族和入了旗籍的汉臣可以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普通汉臣只能称臣,用来显示亲疏远近。但实际上,这种说法是不准确的。

在雍正皇帝登基前,满族大臣主要是在自己所属的各旗领主面前称奴才,而在其他场合并无明确规定。当时在皇帝面前自称奴才的主要是皇帝直属的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这上三旗下的大臣。

▲镶黄旗是上三旗中的头旗

雍正皇帝登基后,他对满汉之分并不十分在乎,曾经要求不论满汉大臣一律在奏折中自称为臣,认为这样较为统一得体。直到乾隆时期,关于称呼才有了明确规定:满族文臣在因公上书时自称为臣,因私事或请安时才自称奴才,而武臣无论何时都需要自称奴才,以保持满族的旧习俗。

除了这些大臣之外,在清朝广大的奴才群体中,还有一个特殊人群:包衣阿哈。清宫剧里常常提到的包衣,就是指的这些人。

与自称奴才的大臣相比,这些人才是名副其实的奴才。在满语中,包衣阿哈就是家奴的意思。这些人的来源,主要是满洲贵族世代相传的家仆,还有战争中俘获的奴隶等。

在清朝的制度中,这些人的命运与主人家密切相关,就连住所、婚嫁等事宜也要按照主家的意愿来安排。、

▲年羹尧发迹前曾是四皇子胤禛府中的包衣

当主家飞黄腾达后,这些包衣往往也跟着鸡犬升天,特别是各位皇子家中的包衣,一旦主子登上帝位,这些人便随之身居要职、显赫一时。

例如康熙一朝的江南织造曹寅、雍正一朝的大将军年羹尧,都是皇帝直属的包衣。

而执掌皇宫内一切起居事务、物资采办、宫室修造的内务府,则基本都掌握在皇帝的包衣手中,更是天底下的第一号肥差。

纵观中国历史,以当奴才为荣,还常常求而不得的,也就是清朝这个奇葩的朝代了。

穿错了衣服后果很严重

在前些年热播的清宫大剧《甄嬛传》中,有这样一个情节:由于皇后设计陷害,甄嬛错穿了纯元皇后遗留下来的朝服,惹得雍正大怒,将甄嬛圈禁,最终逼得甄嬛离宫出家。

虽然雍正大怒是因为纯元皇后在他心中的特殊地位,但在真实的清朝宫廷中,的确对服饰有着极为严格的规定,一旦穿错衣服、带错配饰,那可不只是圈禁就能了事的。若是情节严重,掉脑袋、诛九族也不是什么新鲜事。

在清朝的官服上,最为显眼的就是胸口的一块补子。这块补子的作用,类似于现在的军衔,标示着官员的品级。官场中人相见,即使相互不认识,一看胸前的补子,就能明白官位尊卑,谁主谁次。

实际上,在明朝的官服上,也有这样的一块补子,而清朝官服与明朝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数量:明朝补子上的禽鸟走兽都是两只,而清朝官服上的是一只。

▲明代官员像可以明显看出补子与清代官服的区别

清朝文官服装上所绣的禽鸟从一品到九品分别是:仙鹤、锦鸡、孔雀、鸳鸯、白鹇、鹭鸶、鸂鶒(xīchì)、鹌鹑、蓝雀;武官则依次为:麒麟、狮子、豹、虎、熊、彪、犀牛、海马,其中制度极为严格,是绝对不允许出错的。

除了服装之外,清朝对官员帽子上的顶子、脑后的花翎、胸前的朝珠都有详细的规定。

以花翎为例,清朝规定,五品以上文武官员才能佩带花翎,而传说中的三眼、双眼花翎则除了王公贵戚、开国公爵和立有大功的官员之外,其他人是绝无佩戴的资格的。康熙年间,收复台湾的施琅获封靖海侯,而施琅却执意辞去爵位,反而求皇帝赐予花翎,可见其不同一般的尊贵。

据史料记载,从乾隆年间到清末,被赏戴三眼、双眼花翎的大臣总共也不过三十余人,所以,电视剧上那些动不动就赐双眼花翎的情节实在是不够严谨的。

▲清代双眼花翎

官服、顶戴、花翎这些衣饰,都是官员们每天必备的行头,众目睽睽之下,自然不会出现什么违禁的现象。但朝珠就不同了,虽然朝廷也有规定,但作为大臣,自然不会只有一条朝珠,因此,个别大臣就在私下里违规收藏朝珠,哪怕只能在家里偷偷戴,过把干瘾也是好的。

嘉庆年间,当查抄第一贪官和珅的家产时,其中就抄出了两百多条东珠朝珠,其中最大的甚至要超过皇帝所佩戴的。这东珠出产自黑龙江流域,自清朝建立起就是皇帝、皇后、皇太后三人专属的朝珠,作为臣子的和珅居然收藏如此之多的东珠,自然,在他的罪名中,又多了逾制僭越这一条。

▲和珅:早知道就少捞点了......

从上面所述的可以看出,清朝的各类规矩,实在称得上繁文缛节。清朝的统治者正是靠着如此多的规矩,笼络、驾驭着手下的文武百官,让文武百官在这些规矩之下战战兢兢、俯首帖耳,从而使权力高度的集中在自己的手中,营造出了一个老大帝国。

与清朝相比,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实在是自由得多了。所以,热爱穿越的小伙伴们,还是安安稳稳的生活下去比较好,毕竟,任何的荣华富贵都无法与自由相提并论啊。

盘点清宫剧中你不知道的“规矩”:汉女子可以进宫,衣服不能乱穿

清朝后宫中,汉族女子真的“没资格”进入吗?其实你错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2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