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清宫戏,听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八旗”。清朝初年时,那说到八旗子弟,都是相当厉害,反正牛皮也是吹不破的。到了晚清的时候,又都说是旗子弟不行了,很腐败,那中国落后,这个大锅就得由八旗子弟来背。
那这些,脑洞老师今天就不讲了,我们来说说这个八旗究竟是怎么来的。
这个起源还得追溯到努尔哈赤这个人。
努尔哈赤出生在建州,也就是现在辽宁省抚顺市的某个疙瘩地方。家里是满族的一个酋长。后来,他的外祖父叛乱,就被明朝的万历皇帝派名将李成梁一锅端了。
李成梁这个人一生也很传奇。他的祖父本来是个地方高官,可是到了他这代就特别差,家里一点剩粮都没有,连他去京城继承官职,连路费都没有,后来还是跟人借了钱东凑西凑去的。
可是后面他的军事才能显现出来了,辽东那一带他是打出名了,他先是打垮了最有势力的蒙古插汉部的土蛮,又顺手解决了到处抢打杀的建州女真,总之如战神附体,屡战屡胜的那种。
努尔哈赤这次也是被抓住了,但奇怪的是被李成梁的老婆给放了。理由是努尔哈赤仪表不凡。这里面的故事着实让脑洞老师想了很久。
努尔哈赤的一家算是被族灭了。接下来的故事比较老套,什么努尔哈赤靠祖下传下来的13副甲胄起兵,开始统一建州的女真各部并最终建立后金。
很好人觉得很好奇,那个李成梁为什么会坐视努尔哈赤发展壮大的呢?这里面水就深了,本来李成梁杀了努尔哈赤全族,两人是有血海深仇的,但是努尔哈赤好像得了健忘症一样,完全是没提报仇这事,天天想办法讨好李成梁,跟他关系好得跟铁哥们似的,所以李成梁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任由努尔哈赤成了气候了。
好了,该说说旗的事情了。
其实,这个旗跟打猎有关系。
满清人的主要社会活动就是打猎。一到打猎的时候,大家都会出兵,这怎以统一指挥了。于是他们就想出一个办法。那是进行分组,十人一组,从里面选一个组长出来,也就是统领。这个统领就有会有一把箭。这个跟突厥的习俗有关,突厥以前分十部落,每个部落由可汗发一根金箭矢,设为十箭设。到时组织活动,比如到中原打个劫什么的,就拿着箭来调兵。
满清人的这个十人一组一人为首可以称为十人长,满清人称为牛禄额真。牛录是满语箭的意思,额真就是老大的意思。
一开始,努尔哈赤的手下也就是牛录额真这个级别。翻看一下历史,可以看到这样一些记录。比如万历十三年二月,努尔哈赤带着披甲兵二十五个,士卒五十个攻打哲陈部的界凡城。四月,带着绵甲兵五十、铁甲兵三十又去征哲陈部。
可见,一开始都是小打小闹的,一不小心就把自己的本钱给折腾没了。不过人家努尔哈赤也确实是有军事天赋,他最喜欢看的书就是《三国演义》。他十分拎得清,知道自己本钱少,所以他就不搞什么分兵了,是谓:“但管他几十路来,我就是一路去。”
到了后面,努尔哈赤发达了。兵马多了起来,努尔哈赤把手下的牛禄额真进行扩编,一个人可以管三百人。又在上面增加旗的编制,根据颜色不同建了四旗:黄旗、白旗、红旗、蓝旗。
这是年的时候。所以,一开始只有四旗。又过了十三年,到了年。再次扩编,增加了镶黄、镶白、镶红、镶蓝。这时努尔哈赤有多少人呢?
当时的编制是这样的,三百人为一个牛录,五个牛录为一个甲喇,五个甲喇为一个固山。这个固山就是旗的意思。可见,一旗是人。八旗是六万人。
最后来点小知识。
1.正黄、镶黄和正白旗列为上三旗。这三旗是不设旗主的,直接由皇帝亲自来统率的。所以这三旗也被称为上三旗,身份格外的尊贵些。
2.旗中不单只有满人,后面又加入蒙古人,汉人。所以旗内分为三部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八旗汉军。
3.下五旗的人是可以换户口进入上一旗的。比如皇后如果出身下五旗,就有可能换到上三旗里去。像慈禧本来是镶蓝旗,最后提拔到镶黄旗。这种情况称为抬旗。
4.一些有名的旗人:老舍先生是正红旗,和珅也是正红旗。曹雪芹是正白旗,侯宝林是镶蓝旗。金庸,王朔祖上都是旗人。
5.八旗在京城驻地比较固定,如下图,据说是按照五行相克原理,因为动物们都不许成精,所以就不介绍这个原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