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章里我们讲到:“姑奶奶”到底有多厉害?《红楼梦》细节里透露出满族的女性地位。
我们通过对《红楼梦》一些细节的解析,探寻出了满族女性和旗人家庭里的女性地位。
通过分析,我们得知了:满族家庭、旗人家庭当中重视“女亲”,祖母、婆婆地位最高;其次是未出阁的年轻女性也就是“姑奶奶”们,地位高于同辈的嫂子们,而且还参与持家理财等家务大事,权威不在自己的叔父伯父之下;最后才是嫁进来的媳妇们,她们不能跟婆婆、姑奶奶们一桌吃饭,要先伺候这些人吃饱了自己才能用餐。
那么,这是不是意味着旗人家的媳妇就完全没有地位呢?显然不是。我们在之前的文章里也讨论过:这种家庭里娶进门的媳妇是要“主内”管家的,甚至在挑选媳妇时还会非常看重未来媳妇的各种才能,民间故事里有许多“考查媳妇”的环节。
1“旗人”和“满人”到底是指什么?
大家可能根据《红楼梦》的写作背景已经得知,这部巨著融合了满族与汉族的文化元素在其中。而清代时期,一直跟随清朝统治的制度之一是“八旗制度”,并且形成了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和下五旗(正红旗、镶白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
在清兵入关以前,清太祖努尔哈赤所带领的满洲军队分为四个旗。平均每一旗的编制内大约是七千五百人左右。民族的组成是以满族为主,包含少数汉族、蒙古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后来努尔哈赤的力量逐步壮大,四旗的编制不够用了,就扩充为八旗。
大家所熟知的“汉军旗”和“蒙古旗”则又是在八旗的基础上又再次扩充的。最早的努尔哈赤“本部”就称为“满洲旗”,而在“满洲旗”内的人跟“汉军旗”和“蒙古旗”的人就合称为“旗人”。举个例子,我们都很熟悉的一部清宫剧里,主人公甄嬛就是汉军旗出身,皇后乌拉那拉氏是满洲旗出身,而贵人博尔济吉特氏就是蒙古旗的。
“满人”则指的就是满族人。这个少数民族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年前。早在肃慎新开流文化和茶啊冲文化时期,肃慎、挹娄、勿吉、靺鞨、渤海、女真等族,就通过融合,形成了现在满族人的祖先。当然,黑水靺鞨是满族的直系祖先,后发展为女真部。熟悉历史的读者朋友也都知道,满族这个民族在中国历史上,是惟一两度建立过中原王朝的少数民族。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总结出来了:“旗人”属于“文化范畴”,其中包含满族人、汉族人、蒙古族人等等,并不严格地区分血统。所以,“旗人”应该属于一个“文化概念”,是长期社会历史文化慢慢演变的产物。而“满人”则是一个血统上的概念,就是指纯粹的满族人。
因为八旗制度的广泛实行,在当时的北京城里还流传着一句民间谚语:“不分满汉,但问民旗”。意思就是说,清代时期最明显的区分,并不是满人或者汉人,而是看一个人是不是“旗人”、分属的是哪一个旗。而入了八旗的百姓就成为了“旗人”,那也就不是普通百姓身份了。旗人的身份要比“民人”高出许多。
在历史上,八旗制度的作用非常重要,它是维持清王朝命运的根本制度,在社会社会和政治领域里都占有主导地位。或者换句话说:清代建立是始于八旗制度,并因为八旗制度而继续发展;而清王朝的没落和灭亡也跟八旗制度有关。
2《红楼梦》里的“媳妇”们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一点是:我们在此讨论的“媳妇”,分为两类。一类是满族男子娶的“正妻”。比如《红楼梦》当中的贾母、王夫人、王熙凤、李纨、薛姨妈等等;另一类是“妾室”,比如《红楼梦》里的赵姨娘、贾琏娶的秋桐等等,她们的地位都是比较低的。
为什么要分得这么清楚呢?原因就在于这个问题本身具有非常复杂的性质。满族在入关以后学习汉族,建立了一夫一妻制。不过这个一夫一妻跟我们现在的制度不同——它是指男性只能有一个正妻,另外再娶的则只能是“纳妾”。而正妻的身份一般都是出自旗人家庭;妾室一般是没有入旗的汉族女性,也就是“民女”。妾室在社会地位和家庭地位上是不能够跟正妻相提并论的。
当然也有例外,比如贾雨村纳的妾娇杏,在正妻去世后立刻给扶正了,享受到了跟正妻一样的地位和待遇;还有,如果冯渊不死,那么他虽然只能将香菱“立为妾”,但既然他已经决意不再娶别的女子,那么香菱的待遇本来也应该跟正妻是一样的。
很可惜,冯渊死了,香菱只能成为薛蟠的妾室,地位和待遇都在夏金桂之下。可能又有读者会问了:香菱为什么不能够成为薛蟠的正妻,却只能身为妾室呢?这一点我也要跟大家说明:清代实行一种“身份内婚制”——士庶不婚、官民不婚、良贱不婚。
在这种严格的等级制度下,香菱作为被拐子拐卖的女子,只能算作“贱民”,是不能够被任何一个男性明媒正娶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冯渊对香菱一见钟情的感情那么强烈,却也只能“立为妾室”的缘由。
所以这些妾室的地位更加不能跟“姑奶奶”们相比较,是男权社会里女性“被物化”的产物,更多的是承担了“生育工具”的角色。
3“正妻”在《红楼梦》里能跟“姑奶奶”相匹敌吗
我们就先说贾府里女性地位仅在贾母之下的王夫人吧。“三个女人一台戏”,我们就从几个细节处入手来看看这些很有意思的情节。
《红楼梦》第三回里,林黛玉被荣国府收养了。她来到贾府的那一刻,其实就意味着府里从此又多了一个“姑奶奶”。在林黛玉出现以后,不知道是因为王夫人不喜欢她的长相还是因为王夫人暗地里本来跟自己婆婆较劲的缘故,总之,王夫人从一开始就对林黛玉是有戒心的。
原著里的一段话就很明确的告诉我们,林黛玉初进贾府,就“躺枪”了。
第三回里,林黛玉去拜见舅舅舅妈。王夫人见到黛玉说的第一句话是“你舅舅今日斋戒去了,再见吧。”随后紧跟着就说:
“只是有一句话嘱咐你:你三个姊妹倒都极好,以后一处念书认字学针线,或是偶一顽笑,都有尽让的。但我不放心的最是一件: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今日因庙里还愿去了,尚未回来,晚间你看见便知了。你只以后不要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
黛玉听了舅妈这样说,也分辨了几句,大意是自己在家时就听说过贾宝玉,年长一岁,衔玉而生。自己来到贾府居住,也是跟姐妹们在一起,不会无故去沾惹宝玉。王夫人听了这话依然不放心,继续“警示”道:
“你不知道原故。他与别人不同,自幼因老太太疼爱,原系同姊妹们一处娇养惯了的。若姊妹们有日不理他,他倒还安静些,纵然他没趣,不过出了二门,背地里拿着他两个小幺儿出气,咕唧一会子就完了。若这一日姊妹们和他多说一句话,他心里一乐,便生出多少事来。所以嘱咐你别睬他。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只休信他。”
这个双重标准够厉害吧?别的姐妹都可以跟宝玉一起娇惯着长大,一起玩闹。但是黛玉不行,刚来贾府就得叮嘱她离宝玉远远的,不要理睬他。我个人认为,王夫人跟贾母之间也是有较量的,虽然王夫人地位仅在贾母之下,贾母也早就放权下去让王夫人管家,王夫人后来又把权力交给了凤姐。但在很多方面,王夫人和贾母之间都会产生微妙的抗衡。
黛玉刚来到贾府没多久,王夫人就把自己娘家的妹妹和外甥女接来了,也就是全书第四回,薛宝钗就出现了,原因是“进京待选”。薛姨妈还补充说是王夫人总捎信过去要接她们来一起住。所以此后,薛姨妈带着薛宝钗也在大观园里住下了。从这件事上来看,王夫人对贾府的大事依然有决策权,自己的妹妹和外甥女说住下就住下了。
而在贾宝玉娶妾的问题上,贾政作为父亲,压根儿都没出现过。王夫人也没跟他商量,就把“姨娘”的月例银子发给袭人了。而袭人本身是贾母默认的人选,两个重要女性就这样给贾宝玉做主了。
贾府表面上是王熙凤大权在握,但是,在“抄检大观园”那一回里,读者看到了王夫人的雷厉风行和毫不留情。这个事件直接导致了晴雯被撵出贾府,一起被撵走的还有四儿、芳官等人。那么大家记不记得晴雯是因为什么被“锁定目标”的?原因特别简单,就是因为晴雯的眉眼“长得像林黛玉”。所以我又想再问一次大家:王夫人这样忌惮黛玉,究竟是因为黛玉长得太美貌了,还是因为她是贾母这一支的“女亲”?
而抄捡大观园的时候,敢强烈反对的只有一位小姑奶奶,那就是探春。别的姑奶奶们都没有正面有过说辞。后来贾母虽然不认同王夫人对晴雯的评价,但人已经撵走了,也就没有必要追究了。
王熙凤在贾府手握实权,大事小情都得经过她的示下。而凤姐本身的能力,也绝对担得起“旗人家合格儿媳妇”称号。而贾母和王夫人能将这么大一个家族的内部事务都交给凤姐料理,也证明了旗人的年轻女子在未出阁时,都得至少懂得一定的“治家之道”。只有这样,她们在进入婆家以后,才能担得起婆家的重任。而王熙凤跟贾琏实际上是“夫妻档”,贾琏主外,凤姐主内。
贾琏爱偷腥,凤姐经常为这个吃醋,尤其是在自己生日宴会当天将贾琏捉奸在床,实在是很委屈。后来这事闹到了贾母那里,贾琏只能先向凤姐道歉,这才平息了生日风波。我还是那句话:这些事件本身都非常具有复杂性,但从一定角度看,旗人家“媳妇”(正妻)的地位和待遇在婚姻之内还是比较高的。
我们再看看李纨这位寡妇。表面上看,李纨似乎没有什么实权,但是协理大观园的人里,除了探春,就属李纨和薛宝钗两人为尊了。两位小姑奶奶加上一位嫂子,可以说协理大观园的事情办得非常漂亮。
除此之外,李纨的经济地位在贾府是相当可以的。各位小姑奶奶每月的月例银子是二两,李纨是二十两(刘姥姥一家人一年所有的花费不过二十几两)。贾兰上学的费用、在学校吃点心的钱、买纸笔的钱都另外有补贴,日常衣物和用品也是贾府统一去采办的。可见,向贾府这样的旗人家庭,对待娶进门的媳妇是不错的。
4旗人的家庭伦理观念解析
清代旗人的家庭内部重视的是父慈子孝、夫妻互敬互爱。这种父慈子孝的理念深入渗透到旗人家庭当中,跟入关以后重视汉族儒家文化和孝道理论有着密切的联系。皇太极就提倡“仁孝宽惠,廓然有大度”的伦理纲常,康熙则更加注重家庭里祖辈和父辈的坚实地位,子孙一定要好好守护祖辈父辈创下的基业。
而夫妻互敬互爱则表现在男性将家庭的“治家大权”交给了自己的正妻,正妻负责主持家事、养育后代、孝敬公婆,同时享有其他家庭成员的尊重。《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就是这样一位正妻。府里上上下下称呼她为“琏二奶奶”,也反映出旗人家庭通过“抬高辈分”的方式来显示对女性的尊重。
另外还有一点:旗人家娶进门的德才兼备的正妻,通常会被婆家请来当公证人,来主持婆家兄弟分家的大事,可见受尊重的程度之高。
末代皇帝溥仪的母亲是摄政王的正妻。摄政王一心追求无为,不愿参与政事;而溥仪的母亲就对此不满,经常批评摄政王,并且亲自出马去拉拢各路军阀,想为复辟做准备。而满族建立的王朝里,女性当众的不在少数。比如孝庄太后、慈禧太后以及隆裕太后。
清朝皇室封爵的等级当中,公主的封号往往要比皇子的封号等级高一级。比如“和硕亲王”是男性最高等级的贵族爵位,但是“和硕公主”只是女性封号的第二等——后宫嫔妃所生的女儿被封为“和硕”,而皇后的女儿则是“固伦公主”,比皇子的爵位要高。“和硕亲王”之后,是二等爵位“多罗郡王”;可是“多罗郡主”已经是女性爵位的第三等了,一般是亲王嫡出的女儿可以获得这个爵位。
旗人的学堂里,学长一般都是“大师姐”。就算男学生的年龄更大,也得称女性学长为“大师姐”。而清代特殊的发型是男性留辫子,辫子要盘上头顶的原因也是要将母亲放在最高的地位上。
旗人家庭里未出阁的女儿不当兵,不能享受官家俸禄,但是她们每个季度都能领到“禄米”;如果家里的男性去世了,家里剩下孤女一人没有兄弟,又或者兄弟年龄很小,那么官家俸禄照样还会发给这个女子;如果男性去世之前已经娶妻,妻子没有再次改嫁,同样也会享受到一定数额的钱粮。
总而言之,在这个非常复杂的体系当中,旗人女性地位相对未入旗的汉族女性更高。我想,这也是《红楼梦》这部宝藏书籍留给我们的一个窗口,让我们得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历史与文化。感谢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