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点击上方"吉祥满族"↑
修复后的香山团城演武厅
香山附近的碉楼
清代平定大小金川战图
在海淀区清河镇北,有西三旗、西二旗两个村庄;在昌平区东南部北七家镇,还有东三旗、东二旗两个村。随着北京城市建设的蓬勃发展和城区的急剧膨胀,这几个村庄已非旧日的乡村面貌,楼房别墅拔地而起,居民小区星罗棋布。因而这几个村庄名称知名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西三旗,在八达岭高速公路的路标中,就赫然见到它的名字。
村庄以“旗”称名,人们很容易联想到清代的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上三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正蓝旗、镶蓝旗(下五旗)这八旗军,甚至认为这几个村庄是因为清代的八旗军驻地而形成。其实,西三旗等村庄的形成和得名,与清代八旗军并无关系。
西三旗、西二旗、东三旗、东二旗几个村庄的形成与得名,是明代有部分军队在这一带牧马的结果。明代的军制是在一些要害之地设置卫或所,以尽保家卫国之责。一般地说,一个卫有五千六百人,一个千户所有一千一百二十人,一个百户所有一百一十二人。每个所统领两个总旗,十个小旗。每个小旗有十名兵卒,每个总旗有五十名兵卒。可见,明代军队的编制,最基层单位也称为“旗”,犹如今天的“班”。明代为了抗御蒙古势力卷土重来,在大规模修筑长城的同时,还在长城沿线设置九个镇,也称“九边”,统领大批卫所官兵保卫边防。为了供给沿边驻军所需的战马,在内地设立了许多牧马草场和马房,抽调部分官兵专门牧马养马,甚至民间也承担繁重的为官府养马的任务。有明一代,北京地区的牧马草场和马房很多,其中在西三旗东边的黄土店就有一处,称为黄土店马房。那时候,在黄土店周围没有几个村庄,到处是青草茂盛的空旷之地,被分派到黄土店马房牧马养马的官军,按照所编的小旗散布其间牧马。西三旗、西二旗、东三旗、东二旗等村庄就是明代牧马的各小旗官军的驻地,后来演变成村落,并以当时小旗的编号和所处方位命名。在今清河镇东边、清河北岸有个村庄名为“马房”,则是明代清河马房的遗存。而在昌平小汤山的南边、温榆河北岸也有一个“马房”村,则是属于小汤山马房的范围了。明代北京地区马房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在北京郊区,因清代八旗军的驻防而形成并得名的村庄是有的,那就是圆明园周围和香山左右。
清初,无论是满洲八旗还是蒙古、汉军八旗官兵,都居住在北京内城。镶黄旗居安定门内,正白旗居东直门内,镶白旗居朝阳门内,正蓝旗居崇文门内,该四旗称为“左翼”。正黄旗居德胜门内,正红旗居西直门内,镶红旗居阜成门内,镶蓝旗居宣武门内,该四旗称为“右翼”。当时,分居于北京内城的清八旗官兵,形成明显的但不甚规则的圈层结构,其中满洲八旗分居于皇城四周,为最内一圈层,其外为蒙古八旗,再外为汉军八旗。这种状态反映了清朝统治者对不同族属的官兵信任程度的差异。
康熙年间,清室开始营建北京西郊的皇家园林。先是在已荒废的明武清侯李伟的清华园基础上兴建起畅春园(在北大校园西边),作为康熙皇帝和皇太后避暑休闲的场所。康熙四十八年(年),又在畅春园北修建圆明园,并赐予皇四子胤禛。康熙六十一年(年)十一月康熙皇帝驾崩后,雍亲王胤禛继位,建元雍正。此后以至乾隆年间,又大规模地扩建圆明园,并在东侧水磨村增建长春园,又将圆明园东南墙外的以交辉园为主的几家私园归并改造,改名为绮春园。这样一来,由紧相毗联的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就构成有“万园之园”盛誉的优美辉煌的皇家离宫——圆明三园。自雍正以后,历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等几朝皇帝,每年都要在圆明园居住几个月,并上朝理政,圆明园遂成为紫禁城之外的另一座皇宫。为了护卫圆明园的安全,于雍正二年(年)始设圆明园八旗护军营,在圆明园周围修建营房八所,每所营房建有官房一千五百余间,并有垣墙围绕,从北京城内的满洲八旗中挑选部分官兵前往驻扎。其中,镶黄旗营房在圆明园后树村西,正白旗营房在树村东,镶白旗营房在长春园东北,正黄旗营房在圆明园西北角外的萧家河村北,正红旗营房在北安河桥西北,镶红旗营房在玉泉山东北,正蓝旗营房在海淀东,镶蓝旗营房在清漪园(颐和园)南蓝靛厂。除正白旗另有一处小营房外,其他各旗都集中驻扎一处。每处营房驻有官兵四五百名,按照军职高低分配住房,多者十三间,少者三两间。清朝灭亡之后,这些圆明园八旗营房都无一例外地演变成村落民居,散布于圆明园遗址周围,只有蓝旗营、镶白旗、正黄旗、镶红旗等地名宣示着这些村庄的来历。
乾隆十四年(年),于香山设立一营“特种兵”,专门训练官兵爬云梯、攻城池的技艺战法,名为健锐云梯营。健锐云梯营的官兵都是此前征剿大小金川战役中的精锐之旅,骁勇善战。当时有八旗官兵千余名,分为左右两翼,左翼有镶黄、正白、镶白、正蓝四旗,右翼有正黄、正红、镶蓝、镶红四旗。左翼建有四层碉楼十四座,三层碉楼十八座;右翼建有五层碉楼二座,四层碉楼十座,三层碉楼二十四座,供训练官兵爬云梯、登城头的技能使用。健锐云梯八旗官兵后又增加千余名。乾隆十五年(年)到香山静宜园时,专门赐健锐云梯营军士饭食,以示犒赏和关怀。后来,乾隆皇帝多次到香山健锐营检阅练兵状况,并大加赞扬。如乾隆三十七年(年)《御制阅武诗》写道:“八旗子弟兵,健锐此居营。聚处无他诱,勤操自致精。一时看斫阵,异日待干城。亦已收明效,西师颇著名。”由此可知,在乾隆平定新疆回部时,健锐云梯营的官兵发挥了威力,“所至奋勇先登,屡奏攻坚陷阵之捷,遂成大功。”(乾隆皇帝语)而香山健锐云梯营八旗的营房就散布在香山东麓。这就是今香山公园前为什么有团城、阅武楼和有镶黄北营、镶黄西营、正白旗、镶白旗、正蓝旗、正黄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等村庄与地名的缘故。(作者系北京市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举手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