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音屯里ldquo关家坟rdquo

观音屯村碑

观音屯村碑正文

观音屯,位于沈阳东北郊,哈大铁路西侧。原是隶属于于洪区陵东街道一个行政村,年随陵东街道整建制划入皇姑区。年末,其村为户,口人。村东与大东区文官屯搭界,西接皇姑区三台子地区及北陵农场,南距瓦子窑五里。村子虽在三环内,但是尚未动迁,村民还是以出租屋、棚菜种植、经营小型工商业实体、家庭运输业及在商工实体里打工做班做为生活来源。从东中街坐路公交到终点下车即是观音屯。村中所有临街民宅及店面外墙都被涂刷成绿色,看着单一色调,忽然让我想到了新闻报导中那种行政命令下的统一牌匾制式和颜色,给人视觉观感造成很大疲劳。村中广场中间有一大观世音菩萨像,这倒应了“观音屯”这个村名,据说还有附会观世音菩萨的传说云云,其荒诞不经,不足为听。其村名来历据《于洪区地名录》载:“清初葬有满族官员关(瓜尔佳)姓的墓地,有刘、杜、白、李四姓看坟并农耕,形成村落后,初名“关家坟”,后感到村名不雅,谐音演化为今名。”地名的雅化其实是个过程,但是“观音屯”这个雅化的村名也不是近些年才改的,但是具体什么时间改的就无从考证了。早在日俄战争时期,此地在日军的作战地图及战斗详报上就称之为“观音屯”或者“官音屯”;而俄国人编的日俄战史地图此地被标注为“Кунцзятунь”,其英文发音为“Kuntszyatun”,更接近于中文发音的“关家屯”。我个人觉得此地的地名雅化顺序应该就是“关家坟——关家屯——观音屯”,雅化后的地名虽是谐音,但是字面意思已经与原地名相差十万八千里了,故名已经不能思义。据村委会收发室的王姓(本村老户)老人讲,“关家坟”在村中南北主街的道上,他记事时候也没见过,所了解的信息也就仅此而已。村内现在王姓为大姓。我问村内是否有当初看坟户的后代,其回答说不了解。了解一个村的历史,不仅“进村问庙,还要进村问坟”。我问老人村内小地块儿名字有什么?老人回答说有“白家坟、韩家坟、董家坟、李家坟、王家坟、河泡子(大坑)”等等。从老人说的村内一些带有家族姓氏的坟茔地看,“白家坟、李家坟”与看坟户的“白、李”二姓应该是有关系的,惜未见到看坟户后代,也无从知道详细信息。观音屯村北原先有一座庙,准确的位置据老人讲是在村北数头一条胡同的二楼位置,日俄战争时期日本人绘制的奉天近旁地图有此庙的标注,庙被扒掉的时间是在年。关于此庙,我查民国六年()《沈阳县志》,原文记载简略,说“关帝庙,在城北观音屯,距城十五里,清初建。”因为了解庙的老人多已作古,此庙的形制不详。清代,城北十五里的观音屯(关家坟)界于东北向的懿路大道和西北向的老边大道之间,此间为盛京屯界八旗的正黄旗界内。从正黄旗界内的关家坟的满族瓜尔佳氏来看,其属于苏完瓜尔佳氏可能性很大,而且有看坟人四户,其官品级不低。苏完一支的瓜尔佳氏在清代按照《八旗满洲氏族通谱》中说:“瓜尔佳为满洲著姓,而居苏完者尤著。”据橘玄雅的新浪博客《关于镶黄正黄镶白苏完瓜尔佳氏家谱》考证文章说:“根据《八旗满洲氏族通谱》记载:索尔果一共有十子。其中第一子阿都巴颜、第四子音达户齐墨尔根、第七子朗格的后裔,分在镶白旗满洲。第六子巴本以及第二子费英东的第二子纳海、第七子图赖、第九子苏瓦颜的后裔,分在正黄旗满洲。第五子吴尔汉、第八子雅尔巴、第九子卫齐以及第二子费英东的其他儿子的后裔,分在镶黄旗满洲。因索尔果的后代分属于以上三旗,而《家谱》为所有索尔果后裔公修,这才有了《家谱》题名里“镶黄正黄镶白三旗苏完瓜尔佳氏家谱”的说法。”费英东与其孙子伊逊葬于城北五里明堂(或作“二台子”),其九弟伟齐也葬于此处附近二台子,二台子一带地处懿路大道沿线,为正黄镶白二旗界限,二旗既是索尔果后裔各支系所居地方,也是其家族墓地所在,说观音屯的“关家坟”墓主是苏完瓜尔佳氏,也属情理,但证据实际上还是显得单薄,为有将这个满文《镶黄正黄镶白苏完瓜尔佳氏家谱》翻译或者再搜寻看坟户后代了解详情,或许能解开观音屯的“关家坟”墓主之谜。

日绘日俄战争奉天近旁地图~观音屯一带,村中关帝庙在村落北侧

俄国编日俄战史奉天会战地图中的“Кунцзятунь”(观音屯)

观音屯村委会

村中广场的观世音菩萨像

观音路

村内景貌

村内景貌

村内景貌

村内景貌

观音村卫生室

村内景貌

小编看到这篇文章以后想起了若干年前也曾和文保志愿者去过这里,从村里人的口中知道的信息也就是这些,主要的原因就是这里住的人大部分都是外迁过来的老的住户很少了,所以能说明白的人也特别少,关家村或者关家屯至少说明这里曾经是满族人关姓人的聚居地,在观音屯的南边就是清代著名的清昭陵的陪葬墓奶妈坟,据说清太宗皇太极的奶妈就姓瓜尔佳也就是后来的关姓,我一直觉得这个观音屯就是关家守坟人的聚居地,不知道大家怎样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jbzs/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