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安太妃的原型是谁探春远嫁去了哪里她的儿

北京治雀斑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16/9323060.html
南安王太妃

一、贾母寿宴上座次安排的蹊跷引发的疑问:南安王妃有没有原型?探春最终的命运如何?

《红楼梦》第71回讲,八月初三贾母要过八十大寿。因贾家是百年大族,亲戚朋友太多,各个等级的人都有,杂处一处,对客人不太恭敬,故而决定要从七月二十八一直到八月初五办八天的寿宴。头一天宴请的就是“皇亲、驸马、王公,诸公主、郡主、王妃、国君、太君、夫人等”这些顶级贵族。宁荣二府又有分工,宁国府专请男宾,请的是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应袭;荣国府专待女宾,待的是南安王太妃、北静王妃、并几位世交公侯诰命。

南安王妃与探春

这里我们要注意一个细节:宁国府宾客以北静王为尊,他排在南安郡王之前,这个好理解,因为王比郡王要高一个等级;可是女宾处呢?南安王太妃排在了北静王妃之前,以南安王府为尊。这里的信息包含的就比较丰富了:

一个是《红楼梦》的故事背景一定是清朝的降袭制度,南安王府的爵位从老一辈的南安王,降到了郡王;

第二点,因为南安王的爵位是降袭了,所以如果南安王有原型的话,他应该不是六家铁帽子王之一,又因为封了王位,那么他的原型一定姓爱新觉罗;

第三点是,此时老南安王已经去世了,才轮的上他儿子袭了南安郡王的爵位;

第四点,同样是王位,爵位没有高低上下。但是南安王的遗孀排序在北静王妃之前,并非因为南安王妃现在是南安王太妃,爵位就比北静王妃高了,而是因为南安王是北静王的长辈。倘若北静王的原型是乾隆皇帝的儿子,那么南安王的原型就应该是乾隆皇帝的兄弟或者叔伯。

那么我们如果要想知道南安王妃有没有原型,就要先知道南安王有没有原型;要想知道南安王有没有原型,就要去查访一下北静王有没有原型。我们顺着北静王---南安王---南安王妃的这条线索,我们甚至可以找到远嫁边疆的探春原型!还可以知道她最终的命运如何。

宝玉路谒北静王

二、从北静郡王到北静王的变化,北静王水溶的原型是谁?

《红楼梦》中多次提及北静王,显示出贾家与北静王关系不一般。在第十四回中,四家王爷路祭秦可卿,情形是这样的:“第一座是东平王府祭棚,第二座是南安郡王祭棚,第三座是西宁郡王,第四座是北静郡王的。”文中提到那个时候的北静王还是北静郡王,爵位排在东平王之后,却说原来这四王,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这句话就前后矛盾了,既然四王之中北静王功高,那么应该他的爵位最高啊,为何他的爵位反而不如东平王呢?既然北静郡王的爵位是袭来,只有下降的份儿,为何后来第71回,北静郡王为何又超越南安郡王,成为北静王了呢?这种稀里糊涂,前后矛盾,又言之凿凿的说法就是在明知故问,故意卖破绽。

北静王的子孙犹袭爵位,也没听说他立有军功,还能从郡王升为王,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北静王其实是皇子。“当日惟北静王功高,及今子孙犹袭王爵”,这句话中的历代北静王并非是八大铁帽子王之一(六家亲王、两家郡王,铁帽子王后代是平袭,不是升袭的),而指的是皇帝。皇帝的儿子们除了一个可以当皇帝,其他的儿子是可以被封为亲王、郡王的。尤其是乾隆之后,不分嫡庶,皇子最后皆可以被封为亲王,但是被封为亲王之前,会有贝子、贝勒、郡王之封,逐渐升为亲王。

乾隆皇帝

路祭秦可卿时,水溶“年未弱冠”,还比较小,不宜直接封为亲王,所以只是郡王。后年纪渐长,晋封为北静王,北静王的父亲就应该是皇帝。

文中又说道:

现今北静王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近闻宁国公冢孙妇告殂,因想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难以异姓相视。

“彼此祖父相与之情”,更能对应北静王水溶皇家血统了。曹家老祖母孙氏是康熙皇帝的乳母,康熙皇帝与曹雪芹祖父曹寅关系非同一般。严格按祖父辈交情来论,这个北静王水溶就应该是乾隆皇帝一辈的人。但是由于雍正皇帝子嗣稀薄,乾隆皇帝的兄弟太少,活着的也就是弘时、弘昼、弘瞻三位,且都无法对应。宁国府孙妇秦可卿的祖父应该是贾敬一辈,对应的皇家辈分应该再往下推一辈,就是乾隆皇帝的儿子辈。从中我们去寻找年轻的皇子,来对应水溶的原型。

永瑢书画作品清丽可观

刚好就有一位,乾隆皇帝的第六子永瑢就进入了我们的视线。

首先,北静王的名字是水溶,就是永字去头,瑢字换水,一下子就对应上了。

第二,为何水溶一开始是郡王呢?这个和永瑢也是对应的。永瑢的母亲是纯惠皇贵妃苏氏,这是庶出之子。因为乾隆皇帝儿子比较多,他的二十一叔允禧无子,皇帝就很大方地将自己的第六子永瑢过继给了慎靖郡王允禧。若是永瑢继承了允禧的爵位,顶到头就是个贝勒,但他又是乾隆皇帝的亲子,终究会逐渐升为亲王。事实也证明如此,在乾隆三十七年,永瑢晋封质郡王,乾隆五十四年十一月,晋封“质亲王”,兼总管内务府事务。这是为何最后水溶由郡王变成了王的现实依据。

《甄嬛传》里的允禧

第三,那这个永瑢跟《红楼梦》的作者又有什么瓜葛呢?

我们知道江宁织造曹家被抄家后,举家搬迁到都中,居住于磁器口十字路口东北角原称蒜市口的一处老宅,在此居住十年多年之久。他成年之后在都中交游,主要是在乾隆年间。早年间,曹寅的女儿曹佳氏嫁给了平郡王讷尔苏,生下了多罗平敏郡王福彭,曹寅是福彭的外祖父,曹雪芹的祖父,这个福彭就是曹雪芹的表哥。

福彭出身皇族,且自幼天资聪颖,得以出入宫廷,与当时养在康熙皇帝身边的弘历相伴学习。到了雍正年间,长大后的平郡王福彭又受到雍正皇帝的重用,被任命为定边大将军,指挥清军与准噶尔部作战。乾隆皇帝继位之后,对于这位童年伴当也是青睐有加,福彭曾经任正白旗和正黄旗的满洲都统。因为表哥在朝中的得宠,并且人脉广泛,曹雪芹得以依附福彭,接触很多皇亲贵戚。

允禧画像

慎郡王允禧与平郡王福彭,人家是一个层次的人,不管出身还是官位都是对等的,二人志趣相投,都仰慕御史谢济世的为人,喜爱文学、书画,常在一处交流。慎郡王允禧尤其爱惜文人墨客,不计其出身寒素。《熙朝雅颂集》说允禧“多延四方博学端悫之士,日相摩切,以故学邃艺工。”郑板桥评允禧:“胸中无一点富贵气,故笔下无一点尘埃气。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三问,问一人不得,不妨问数十人,要使疑窦然,精理迸露。故其落笔晶明洞彻,如观火观水也。”

一次允禧在福彭处就遇到了其表弟曹雪芹,相谈之下,非常赞赏他的才华,对其多加勉励,嘱其可以常到慎郡王府说话(情形如宝玉见贾芸事)。这样曹雪芹就与允禧有了交情,可以以请安之名,经常造访慎郡王府。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永瑢出继慎靖郡王允禧,曹雪芹也就与永瑢建立了联系。永瑢也就成了曹雪芹笔下北静王的原型,因他过继之时,是以郡王之子的身份,以后才以皇子晋封亲王,这才有了北静郡王后来居上,在第71回中排在南安郡王之前的情节。

允禧福晋祖氏

既然确定了北静王就是永瑢,那么北静王妃就是嫡福晋富察氏,这位嫡福晋富察氏是孝贤纯皇后哥哥傅谦的女儿,家世也是相当显赫的。

南安王原型

三、既然北静王有原型,南安王岂可没有原型?

既然北静王都这样有鼻子有眼儿地可以找到原型,岂有南安王没有原型的道理?

上面我们说了,南安王的儿子是南安郡王,比他爹降了一档,那么南安王的王位就不会是礼、睿、豫、肃、庄、郑这六支铁帽子亲王(另两支铁帽子郡王可以排除),只能是后世皇帝的儿子,封了亲王,亲王的儿子再降为郡王。

从南安王太妃的排名在北静王妃之前来看,南安王应该是北静王的叔伯辈,或者祖父辈。既然北静王的原型是乾隆皇帝第六子永瑢,那么南安王的原型就应该是乾隆皇帝的兄弟弘时、弘昼,弘瞻三位或者是雍正皇帝的兄弟。

雍正皇帝

弘时在乾隆皇帝继位之前就去世了,弘昼乾隆三十五年才去世,时间不符合,弘瞻过继给果亲王允礼,并允礼条目讨论,且我们又找不到二人与曹家有亲近关系的证据,基本可以排除二人是南安王的可能。只能从雍正皇帝兄弟中去寻找了。

之前的文章中,我们推理过,第58回中宫中薨了的老太妃实际上是孝恭仁皇后乌雅氏,也就是说,第58回对应的现实时间已经是雍正元年了。在雍正元年前后几年内,但凡是参与过康熙末年时夺嫡的皇子,圈禁的圈禁,去世的去世,能在雍正中期还敢明目张胆地出来招摇的实在不多了。第14回中,路祭秦可卿时的四王八公,到了第71回上,敢给贾母过八十大寿的,不过“北静王、南安郡王、永昌驸马、乐善郡王并几个世交公侯应袭”等几人罢了,而永瑢出继的时间更是在乾隆朝,时间就比较靠后了。在康熙皇帝的皇子中,是亲王身份,有可能出来给人贺寿的,且又和曹家有密切联系的,可供选择的范围就大大缩减了。主要有这么几位:

胤祺

康熙皇帝第五子恒亲王胤祺,雍正十年闰五月十九日丑时薨,但是他第二子弘晊袭的是和硕恒恪亲王爵位,并未降爵,其他儿子中也没有郡王爵位。

康熙帝第七子淳亲王胤祐,雍正八年薨,第六子弘景袭多罗淳郡王。因胤祐自幼有残疾,他很少结交大臣,跟曹家有关系的可能太小。

胤裪

康熙皇帝第十二子履亲王胤裪,乾隆二十八年七月薨,去世的时间太晚,世子且捞不着袭爵呢。

康熙皇帝第十三子怡亲王胤祥,雍正八年五月初四日去世,因胤祥对雍正皇帝巩固皇位发挥了至关紧要的作用,得到世袭罔替铁帽子王的爵位,这是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八大铁帽子王中有两位是郡王)。其第七子弘晓袭和硕怡僖亲王,那么他这也不符合南安王的情况啊,南安王的儿子不是郡王么?你别急哈,人家还有别的儿子呢。

十三阿哥胤祥

以往铁帽子王、亲王之子封爵,往往只是一子袭爵,其他儿子差距都比较大,多是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恩将军这些,偶尔有有能力的,可以到贝勒、贝子。但是胤祥除了自己家老七袭了怡亲王的爵位外,第四子弘晈也有多罗宁良郡王的爵位。

康熙皇帝第十六子胤禄,出继和硕庄靖亲王博果铎,为庄恪亲王,这是六家铁帽子王的爵位,因此他的二儿子弘普是和硕庄亲王的爵位,与南安王情况不符。

允礼

康熙皇帝第十七子胤礼,初封果郡王,雍正六年晋果亲王,但他没有儿子,过继的雍正皇帝小儿子弘瞻为子,弘瞻及其子永瑹都是袭的果亲王爵位,永瑹之子绵从直降为贝勒,没有郡王这一级,不符。

康熙皇帝第二十四子胤祕,雍正十一年被册封为和硕諴亲王,长子弘旸袭多罗诚密郡王,但胤祕是乾隆三十八年十二月才去世,那个时候曹雪芹早死了,时间又对不上。

康熙皇帝其他的儿子要么就是郡王,要么就是贝勒,更不符合了。

南安王的原型

因此在雍正年去世的康熙朝亲王,其子在乾隆年承袭了郡王爵位的,只有一人,就是皇十三子胤祥,那么他是南安王的可能性最大。

那么胤祥跟曹家又有什么瓜葛呢?

请安折原件

我们可以找到雍正帝朱批曹请安折,里面的内容是这样的:

江宁织造奴才曹跪奏:恭请万岁圣安。朱批:朕安。你是奉旨交与怡亲王传奏你的事的。诸事听王子教导而行。你若自己不为非,诸事王子照看得你来。你若作不法,凭谁不能与你作福。不要乱跑门路,瞎费心思力量买祸受。除怡王之外,竟可不用再求一人拖累自己。为什么不拣省事有益的做,做费事有害的事。因你们向来混账风俗惯了,恐人指称朕意撞你,若不懂不解,错会朕意,故特谕你。若有人恐吓诈你,不妨你就求问怡亲王,况王子甚疼怜你,所以朕将你交与王子。主意要拿定,少乱一点,坏朕声名,朕就要重重处分,王子也救你不下了。特谕。

皇帝在批复中提到了,假如有人恐吓曹,就让曹去求怡亲王,怡亲王胤祥甚疼怜曹,所以皇帝将曹交给胤祥处置。这足以说明怡亲王胤祥与曹家渊源颇深。

如果跟曹家关系密切的南安王有原型,那么他就最大可能就是怡亲王胤祥,除此之外,我们找不出其他人来了。可能因为此时曹家的身份尴尬,也可能是在外有事,胤祥的第七子和硕怡僖亲王弘晓并未跟随母亲一起来,反而是第四子弘晈,也就是多罗宁良郡王和母亲一起来的。他是嫡福晋兆佳氏的大儿子,这种贺寿的事,一家子来两个代表一下就好了用不着倾巢出动,由大儿子陪着来也是合乎礼法的。

南安太妃的原型兆佳氏

那么,这个南安王妃的身份就有了着落,她就是弘晓和弘晈的母亲,嫡福晋兆佳氏、尚书马尔汉之女。南安王妃是允祥一辈的王妃,而北静王妃先是允祥孙子辈的媳妇,即便过继给允禧,也比南安太妃小一辈。二人在爵位上都是王妃,不分高下,但终究因南安太妃是北静王妃的婶娘,在席面上,尊位要让给南安太妃的。

探春远嫁

四、探春的婚事最后是什么样的?她有没有原型?为何王熙凤要单单提“粤海将军邬家”,“粤海将军邬家”有没有原型?又怎么搅合进去了“南海戡乱”?

在第71回贾母过寿之前的第70回末尾,突然提到了探春放凤凰的风筝,这时天上又飞过一个凤凰,结果两只凤凰缠到了一起。不可开交之时,一个门扇大的玲珑喜字带响鞭飞来与凤凰缠在一起。紧接着第71回,就来了南安王妃,要验看姑娘们,很容易叫人联想到探春的婚事问题会跟南安太妃有关。

探春远嫁

探春的判词和配图是:

画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也有四句写云:才自清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两个人放风筝就应在第70回末尾的事情了,暗示着探春的婚事确实就在不久了。有红学者据原文描绘的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中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以及后文王熙凤独独提到的“粤海将军邬家”这两件事猜测,探春之后是坐海船嫁到了南疆和亲。87版《红楼梦》也是采用了这个说法,还配上了《红楼梦曲·分骨肉》,王立平作曲,陈力演唱的哀怨悲痛,催人肠断。叫人觉得这样的结局很合情合理。

分骨肉

另外,探春的《红楼梦曲·分骨肉》也提到了“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之语,加上探春的判词,更印证了后四十回,探春确实可能是远嫁了。

《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在第63回怡红夜宴时,探春抽到的杏花签上写着“瑶池仙品”,诗云:“日边红杏倚云栽”;注云:“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恭贺一杯,共同饮一杯。大家还笑道:“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又进一步说明,探春远嫁的对象是远方的某位王爷。87版《红楼梦》和亲的这个思路是正确的。

南安太妃嫁的是自己亲闺女

可是我们要提出疑问的是:探春到底嫁到哪里去了?

倘若按照87版《红楼梦》所说,南安太妃认了探春做女儿,做了战败和亲的牺牲品,这个是不符合历史的。清朝公主、郡主和亲都是和蒙古和亲,为得是加强满蒙联盟,没有往南方和亲的实例。况且和亲之事,都是皇帝主持安排,哪有王爷敢用别人家闺女顶替的道理?那不是欺君之罪么?

原文对判词配画的解释是“一片大海,一只大船”,但判词里面说的是“江边望”,画里面的水不是海是江。判词最后一句:千里东风一梦遥,肯定是说路很远了。但是大家一直没有注意到两个字:东风,若是坐船了,东风送帆,人是应该往西走的!在中国的领域里,往西走,哪里来的海?

喀尔喀湖

这个《分骨肉》里的“帆”和判词里的“东风”,未必指的探春嫁的地方要坐船去,而是在指示方向,也就是说探春她嫁去了西边。都中的西边是蒙古各部,这才与清朝公主或郡主和亲的历史情况能对应起来。

那么这个南安王太妃跟和亲又有什么关系呢?

上面我们推导出来,南安王太妃实际上就是怡亲王的嫡福晋兆佳氏。兆佳氏一生生了四男二女,二男夭折,二男封爵,一女嫁伊尔根觉罗·福僧格,一女被雍正皇帝收为养女,封和硕和惠公主,自幼养于宫中。后于雍正七年十月十六日下嫁喀尔喀蒙古智勇亲王丹津多尔济之子博尔济吉特·多尔济塞布腾。

蒙古亲王

探春生日是三月初三,这是顺着元春正月初一,迎春二月初二一路下来的,可巧的是和硕和惠公主的生日是十月初十这种双日子。和硕和惠公主被雍正皇帝收养,后远嫁西边的喀尔喀蒙古亲王之子为妃,与探春被南安王太妃收养,远嫁西边和亲的情节是一致的。探春的原型未必是和硕和惠公主,但是她远嫁和亲这一件事的原型应该是和硕和惠公主和亲喀尔喀蒙古的事件。这样南安太妃的出现就的确与探春和亲出嫁产生了联系。

按照清朝制度,公主和亲,十年之内是不准回都中省亲的,和硕和惠公主此去,与父母几乎就是永别了,如何能不痛哭?可是很幸运,彼时正值准噶尔部内乱,往喀尔喀蒙古的路途不太平,公主和额驸并未归牧蒙古,而是暂留都中。可是和硕和惠公主成亲后两年,即雍正九年(年)十月初三去世,年仅18岁,不可避免地与父母作别了,这也是分骨肉。

探春气度不凡

和硕和惠公主虽然有公主之名,但是她并非皇帝皇后所生,居住宫中,是与探春庶女出身的尴尬有相通之处的,和硕公主之名按制度是给皇帝庶出之女的,皇后嫡女则是固伦公主。在大观园中,探春作为一个庶女,却拥有最豪华的装修,这或许就是在暗示她的身份与众不同。

当时和硕和惠公主的公公智勇亲王正在阿尔泰驻防,后以击败准噶尔部大、小策凌敦多布立功,得了“智勇”赐号,大家要记得准噶尔部这个关键词。

第71回中贾母问有哪些人家送来围屏,王熙凤特地提到了粤海将军邬家送了一架玻璃的围屏入眼。这个远在南方的粤海将军又是干嘛的?他会跟探春和亲有什么关系?

准噶尔盆地风光

历史上是没有粤海将军这个职务的,但是我们从字面上可以知道粤海就是广东和海南,对应的清朝的将军就是从一品大员广州将军,那么在雍正七年和硕和惠公主和亲前后是谁在广州将军任上呢?我们查找资料就会找到一个人,他是在雍正四年开始在广州将军任上的,这个人就是汉军正白旗的石礼哈。但到了雍正七年正月的时候,这位广州将军石礼哈,被特授镶白旗汉军都统。七月,以石礼哈为北路参赞大臣,随大军分路进剿准噶尔部,也就是和硕和惠公主公公正在打仗的地方。

所谓的“南海戡乱”是不存在的,在历史上也没有原型,文章借用石礼哈广州将军的特殊身份是在暗示“西部戡乱”。探春和亲的背景是雍正五年到雍正九年的平定准格尔部内乱。

探春

探春和亲的原型和硕和惠公主,婚后生有二子。一子桑斋多尔济先由祖父带回喀尔喀蒙古,交由康熙皇帝第六女、和亲的固伦恪靖公主抚养。固伦恪靖公主去世之后,桑斋又被带入内廷教养,后承袭其祖父的爵位为喀尔喀札萨克多罗郡王,娶了慎靖郡王允禧嫡长女县君为嫡福晋,这是多么其妙的结局啊!

按照原型来说,是探春去世后,她的儿子娶了北静王的姐姐。因为永瑢过继给允禧的时间是乾隆二十四年十二月,和硕和惠公主下嫁是在雍正七年,其子桑斋多尔济娶允禧女儿县君是在乾隆九年十二月,彼时永瑢尚未过继,北静王水溶的名字是取于永瑢,但其性格写允禧的成分要更多一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2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