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溥仪写诗骂皇妃像母螃蟹皇妃登报8字反击

年9月17日,在北京辟才胡同西口的一个破房子里,清洁工抱着弥留之际的妻子痛哭不已。而妻子却在咽气前说出一个让他震惊的消息:我叫额尔德特·文绣,我曾是大清皇妃!

因一个圈,成为大清皇妃

年,额尔德特氏家族跟随多尔衮入关,通过几代的奋斗,祖父额尔德特·锡珍成为尚书,家族开始繁盛。作为满洲上三旗中的镶黄旗家庭,本来前途无忧。

可是父亲端恭一脉,却资质平平,因此额尔德特家族日益衰退。

年12月,一个女孩的降生将再次改变这个家族的命运,她就是额尔德特·文绣。

文绣的出生并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喜悦,由于肆意挥霍,这个大家族早已支离破碎,随着父亲的去世,全家便陷入了贫穷之中。

母亲蒋氏不是个平凡女子,虽然家庭贫困,但她非常重视孩子的教育。文绣和妹妹文珊在8岁时,就被送进了北京私塾学习。

文绣天资聪颖,学习又刻苦认真,画画、写字、弹琴、礼仪样样精通,所以老师们都很喜欢她。

除开学习以外的时间,文绣每天绣花到深夜,赚钱补贴家用。

年,封建统治结束了。但是为了保存清朝遗老的颜面,南京签订了《清帝退位优待条件修正案》。

该方案规定:

清帝尊号仍存不废中华,待以各外国君主之礼!

该修正案中表示,在72万平方米的紫禁城内,仍然保留清朝遗老的小朝廷生活,但出了紫禁城,就不再有皇帝。

也正是这个修正案,改变了文绣一生!

年,15岁的溥仪按规矩开始选秀女。虽然文绣家庭贫穷,但作为满洲上三旗中的镶黄旗,文绣依然有资格参加。

为了借此机会翻身,文绣的叔父偷偷将文绣的照片递交上去。

13岁的文绣,属实不算长得漂亮,用现在的目光来看,甚至还有一些丑,但她一度成为皇后的热门人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时选秀并不是看容貌,而是根据品德与才学。在众多参选的女子中,文绣可以算得上是佼佼者。

可端康皇贵妃却非常反对,在她看来,文绣家庭贫穷,哪里担当得了皇后的大任呢?

而婉容却不一样,她父亲是内务府大臣郭布罗·荣源,母亲是爱新觉罗氏是定郡王溥煦的孙女、毓长的第四女。父母专门聘请英语老师悉心教导,琴棋书画更是不再话下。

如此显赫的家庭地位,自然是溥仪皇后的最佳人选。

于是,溥仪就定婉容为皇后,并在文绣的照片上轻轻地画了一个圈,文绣就此成为了大清的皇妃,定为“淑妃”。

为何溥仪对选皇后如此随意,在他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中,他道出了真实原因:

即使我只有一个妻子,这个妻子也不觉得有什么意思。因为我的兴趣除了复辟,还是复辟。老实说,我不懂的什么是爱情,在别人眼里平等的夫妇,在我,夫妇就是主奴之间的关系,妻妾都是君王的奴才和工具。

赙仪像圈定商品一样,毫无感情的随意的一个圈,注定了文绣此生悲苦的命运。

当然溥仪也没有想到,多年后,这个女人同样用这样盖章画押的方式,让他在世人面前丢尽颜面。

溥仪无心之失,致后宫不宁

对于刚入宫的文绣,溥仪还有一定的新鲜感,克制地维持着自己丈夫的体面。为了让文绣跟上时代,他还特意为她也请了英语老师,悉心教导。

但婉容皇后对文绣却从入宫就心生恨意,这又是为何呢?

原来,按照祖制:皇妃应早皇后一天进宫,在皇后进宫时,宫门跪迎。但是溥仪却免掉了文绣的跪迎之礼。

这让婉容大为光火,她认为皇帝一开始便有意纳文绣为皇后,如今自己身为主位,又不让她行妾侍之礼,私下认为溥仪对文绣用心很深。

于是,婉容总是利用自己的身份之便,对文绣百般刁难。不仅如此,婉容总是不失时机地挑拨文绣和溥仪之间的关系。

有一次,两人的英文老师要回国,提议离开前一起拍张照。文绣听完很高兴,赶紧跑去换衣服,可她前脚刚走,婉容就开始催溥仪:你堂堂皇帝,等一个妾!等她干嘛?

所以,当文绣收拾好赶过来时,大家都已经拍完了。

文绣虽然内向,但是内心却是倔强的,她对婉容的行为感到愤怒,两人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两人的明争暗斗溥仪都看在眼里,但他默不作声,冷眼旁观者这一切。更加助长了婉容的气焰。

溥仪婉容感情升温,文绣受百般侮辱

年,冯玉祥逼宫紫禁城,溥仪落荒而逃,辗转来到了天津的“静园”。

皇后婉容非常喜欢天津,她性格外向,喜欢交际,人又长得漂亮,因此,溥仪需要这样一个人,帮助自己打通各种渠道。所以每次出门参加各种社会活动,都会带上婉容,两人感情快速升温。

而性格内向的文绣,对溥仪的事业毫无作用,婉容便不失时机地挑唆。

有一天,婉容哭着跑到溥仪面前告状,说文绣往她身上吐痰!

然而,事实是文绣嗓子不舒服,咳了一声。奇怪的是,溥仪虽然明知是婉容故意找茬,却借此机会,大肆发泄。他命令随从李国雄去责骂文绣。

要知道,文绣再不济也是主子,溥仪让奴才去骂主子“可恶至极”,可想而知是多大的侮辱。倔强的文绣哪受得了这样的侮辱,躲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此后,溥仪彻底冷落了文绣,他和婉容搬到2楼,将文绣一人留在1楼。。

那段时间,溥仪带着婉容参加各种聚会,婉容到各大百货商场去疯狂买买买。天热的时候,溥仪还会跟婉容一起乘专车兜风,累了渴了,还会贴心地买刨冰和冰激凌吃。

隆冬季节,溥仪又带着婉容出席各种交际晚宴,两人的感情也迅速升温。

一边是对婉容的极尽宠爱,另一边则是对文绣的刻薄侮辱。按照惯例,皇后每个月的月利是大洋,皇妃是大洋。可溥仪故意克扣,每个月只给文绣2、的月利。

可这点钱根本不够文绣的日常开销,不得不靠典当来补贴亏空。不仅如此,逢年过节,溥仪都会进行封赏,就连低等的奴才都有,却独独忽略文绣。

文绣伤心欲绝,经常在房间里痛苦流涕。可在溥仪眼里,这只是她博得同情的戏码,于是写诗一首进行嘲讽:

坐空房,自怨自叹,长得像母螃蟹!

溥仪虽然不喜文绣,冷落即可,为何要如此侮辱他呢?原来这事情另有原由。

从紫禁城逃离的溥仪一直有着重登帝位的梦想,于是,他打算借助日本的外力,来实现自己的复辟大业。可文绣深知日本人只是想要利用他,操作他出卖国家。

于是多次直言劝诫溥仪离日本人远一点,不要引狼入室。

可是,在溥仪看来,文绣就是在阻止自己光复清朝的大业,所以十分反感。于是想尽办法折磨她。

这才导致婉容诬陷她时,溥仪不仅不听文绣的辩白,反而借此机会发泄内心的不满。

可正是这件事,逼着文绣做了一件震惊全国的大事!

一则新闻,石破天惊

年8月27日,《北平晨报》一则新闻石破天惊,而矛头直指赙仪。#末代皇后婉容#

报纸上如是说:

文绣自十一年入宫,因双方情意不投,不为逊帝所喜,迄今九年,独处一室,未蒙一次同居。

这则消息一出,皇妃皇帝离.婚案,瞬间成为各大新闻头条,双方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以及溥仪对皇妃文绣的冷暴力,一时间将溥仪推上风口浪尖。

文绣究竟是如何想到离.婚的呢,那这场离.婚案结局又将如何呢?

原来,备受冷落的文绣内心郁结,经常跟妹妹文珊讲诉自己的遭遇,妹妹文珊气愤不已,而她的好友玉芬在听到文绣的遭遇后,给文绣指了一条明路。

让她根据法律条文状告溥仪侮辱妻子,并让他赔偿赡养费!

这让文绣大吃一惊,可一想到溥仪对自己的冷漠侮辱,她想,离.婚或许是自己获得平等的唯一出路!

在妹妹文珊的帮助下,文绣从静园里逃了出来,直奔国民饭店的37号房间。刚下车,她便拿出早就写好的3封书信交给随行太监,并说道:你回去吧,把这个交给溥仪,告诉他,我要跟他离.婚!

随行太监吓得慌了神,赶紧跑回静园告诉溥仪这件事。

闻此消息,溥仪大惊失色。他万万没想到,一向老实柔弱的文绣,竟然敢跟自己提出离.婚。

要知道,当时“离.婚”这个词已经不甚新鲜,而文绣追求平等婚姻自然获得了大众的支持。

可溥仪却认为这是文绣不过是想把事情闹大,以便达到自己要50万的赡养费的目的,于是组织人进行反击,而这种行为,却让还想留有余地的文绣彻底死了心。

在一轮又一轮的谈判后,文绣心如死灰,只想快点结束这段婚姻,于是赡养费一降再降,最终以5.5万大洋达成一致。

而溥仪这边虽然离了婚,可自己心口的恶气,于是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溥仪在一份报纸上购了一小块位置,在上面登了这样一则消息:

淑妃擅离行园,显违祖制,撤去原封号,废为庶人,钦此!

始终无法逃脱的牢笼

文绣终于摆脱了困顿自己半生的溥仪。接下来的日子,文绣能否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呢?显然不能!

一场离.婚官司,闹得举国皆知,文绣这个清朝废妃的身份,给她招来了很多的困扰。

为了生活,文绣找到了一份老师的工作,那段时间,她每天跟孩子们一起,感觉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可是,很快她的身份就被有心人传开。

各种各样的人每天挤在校门口,想一睹清朝皇妃的芳容,又对她离.婚的事情指指点点,这让文绣苦不堪言。无奈之下,只得离开。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她都住在自己购买的2层的小楼房中。可这样的日子过得也不清净,事变后,那些仗着日本势力的狗腿子,纷纷登门,各种敲诈勒索。不多时日,文绣的家底被掏空,真的成了困顿流民。

为了生存,她糊纸盒、当苦、甚至在街头卖起了香烟。

年,在报社当报纸校对员的文绣,经人介绍,与国min党少将刘振东结为夫妻。

刘振东对文绣体贴入微,这让受尽感情伤害的文绣再次感受到人的真情。两人琴瑟和鸣,感情深厚,可这样的日子没持续多久。

年,北平解放,身为国min党军官的刘振东着急逃跑,可是文绣却冷静地劝阻他,要想活下去,就应该主动交代历史问题。

果然,刘振东并没有被追究责任,反而在年因表现良好,被分配到北京西城区的清洁队工作,并以此糊口。随后两人便搬到西城的辟才胡同,购买了10平方米的小房子,安心地在里面过起了恩爱日子。

年9月18日,文绣突然发病,因心肌梗塞在家中病逝,病逝前,在丈夫刘振东的怀里,告知了自己是曾经的大清皇妃的秘密。

这个曾经高贵的女人,死后由刘振东所在清洁队帮助钉了一具木板薄棺,埋葬在北京的公义墓地里。如此潦倒结局,不得不令人感叹!

全文完,感谢您的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tx/5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