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清宫剧的朋友们都知道,清朝的军事制度是八旗制度,分别为正黄旗、正白旗、正红旗、正蓝旗和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正黄、正白和镶黄为上三旗,由皇帝直接统帅,士兵皆为皇帝亲兵,其余五旗为下五旗,由满洲各贵族统帅。
原来的八旗制度只适用于东北满洲政权,统一全国后,蒙古、汉人的军队也采用了八旗制度。但是在满洲内部,也并不是一开始就采用的八旗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由最早的两旗、三旗到四旗一步步演化过来的。
在明末的努尔哈赤时期,满洲军队只有努尔哈赤本人亲自统帅的黄旗和他的弟弟舒尔哈齐统帅的黑旗。这两旗的军队人数差不多。公元年,努尔哈赤吞并了海西女真的哈达部,将其军队收归编制为白旗,由自己的儿子统率管理,满洲军队也迎来了三旗时代。
因为黑旗在夜间行军的时候不好分辨,黑旗后来被改成了蓝旗。公元年,为了巩固自己的势力,努尔哈赤囚禁了弟弟,并把蓝旗拆分成了红旗和蓝旗两支军队,由自己的二儿子和二侄子接管。满洲四旗制度开始成形。
随着势力的不断扩张,军队人数逐步增长,为了适应新的管理需要,公元年,四旗制度被改成八旗制度,将黄、白、蓝旗镶以红边,将红旗镶以白边。至此,正四旗与镶四旗正式确立,八旗制度成形。
八旗之中的正黄旗和镶黄旗由努尔哈赤本人亲自统领,其余则交由自己的各个儿子。清朝建立之后,各旗旗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才最终演变成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皇帝统领上三旗,贵族统领下五旗的说法。
同时,皇太极还把投降归附的蒙古军队、汉人军队收编为“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与满洲的八旗军队一起构成了清王朝的八旗整体。一般来说,上三旗和下五旗在待遇上是没有太多区别的,但是因为上三旗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所以在晋升渠道上,上三旗的人会有更大的优势。而一般的贵族,在取得很高的权势之后,也是有可能从下五旗进入到上三旗队伍的,俗称“抬旗”。
八旗制度的主要特点是以旗御人,以旗统兵,在建立初期,八旗单位兼有行政、军事和生产多重功能,对于当时还十分弱小的女真部落来说,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但是在清军入关之后,随着人口规模迅速扩大,八旗制度前期多重功能所体现出来的积极意义也在日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