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阳关林与解州关庙比较,哪个是中国最牛的

作者:镶黄旗

说关林关庙绕不开关羽,尽管大家对关羽非常熟知,但还是先介绍下。

关羽(公元年—年),字云长,河东解良人(今山西运城),三国时期蜀汉著名将领。

关羽一生重许诺,守信用,对刘备及其集团的利益无限忠诚。他与刘备同甘共苦许多年,恪守信义,始终不渝。关羽勇武异常,冠于全军。后世小说《三国演义》,写他温酒斩华雄、三英战吕布、斩车胄、斩颜良、诛文丑、挂印封金、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华容道、单刀赴会、水淹七军等,虽有与史实不符之处,但却也突出表现了他的武勇和神韵。至于刮骨疗毒,更是尽人皆知。

关羽死后倍受民间推崇,一直是历来民间祭祀的对象,被尊称为“关公”。又经历代朝廷褒封,清代时被光绪帝奉为“忠义神武灵佑仁勇显威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崇为“武圣”,与“文圣”孔子齐名,还被称作“关夫子”,最后被封为“盖天古佛”。佛教中称其为“伽蓝菩萨”。先是人,后为帝,再为神。

最近,笔者和几个朋友慕其名到关圣故乡山西运城一游,专程参观了规模宏大的全国三大关庙之一的解州关帝庙(以下简称关庙)。回洛途中心里一直有个放不下的结:洛阳关林与解州关庙之关系,孰先孰后,孰大孰小,孰重孰轻,为什么洛阳有了关林还要在解州再建关庙?我相信与我一样心存疑惑的朋友不会少了,咱们静心捋一捋。

解州关庙始建于陈末(南北朝)隋初(大约公元年),历朝历代均有扩建修葺,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重修之物,位于距运城20公里处的解州镇,南临巍峨秀丽之条山,北依万顷碧波之银湖,庙宇楼阁与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总占地面积达22万平方米,约合亩,是一处保存完整,规模宏大的古建群,建筑布局为我国传统的“前朝后寝”及中轴对称的宫殿式布局,在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端门、雉门、午门、御书楼、崇宁殿、春秋楼,两侧配有木坊、石坊、碑亭、钟亭和东西长廊,高耸的建筑配以参天松柏,颇具皇家气派。庙内悬挂有康熙御笔亲书“义炳乾坤”、乾隆钦定“神勇”、咸丰御笔亲书“万世人极”、慈禧太后题“威灵震叠”匾额,堪称珍宝。庙中的精华建筑“春秋楼”,其二楼为悬梁吊柱结构,属我国古建筑中的珍品。

目前的解州关庙,为海内外众多关庙占地面积之最。古建群以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气势非凡而享誉华夏,扬名海外。

洛阳关林,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关林镇,在全世界所有关庙中唯一被称为关林的只有此一处。顺便在这里科普一下,中国古时候帝王之墓称为陵,王侯之墓称为冢,百姓之墓称为坟,圣人之墓才能称林。关林,北依隋唐故城,南临龙门石窟,西望熊耳青黛,东傍伊水清流,是武圣关羽的葬首之所,也是国内唯一的一座“林、庙、”合祀的古代经典建筑,占地亩,现存明清殿宇廊庑余间,后院还建有一清代石龙碑亭。

公元年冬,孙权取荆州,关羽走麦城,突围被擒,后大义归天。孙权怕刘备报复,于是将关羽首级装进木匣送往洛阳,企图嫁祸于曹操。曹操识破了孙权的阴谋,但曹很敬重关羽的为人,于是追赠关羽为荆王,刻阴沉木为躯,在洛阳城南十五里以王侯之礼安葬了关羽,同时修建庙宇祭祀。明朝万历年间,关林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和发展,我们今天看到的几个主要殿宇都是那个时期的建筑。如今,关林历经近0年,虽然建筑屡有修葺,但关羽之墓依然,整个古建布局按帝王宫殿式建筑而建呈“回”字形结构。从大门外的舞楼、大门、仪门、大殿、二殿、三殿、墓冢直至后门为其南北向中轴线,其他建筑的布设皆沿此线左右对称,错落有致。体现我国古建文化的传统特点和“大一统”的思想意识。关林的独特景致可概括为庙早、位尊、神灵、柏奇、像美和亭绝六大特点。兀立于广场南端的舞楼,俗称戏楼,建于乾隆五十六年,是旧时百姓为关老爷献戏的场所。如今每年秋季,洛阳市政府就在这里举行“中国洛阳关林国际朝圣大典”,届时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台的华人、宗亲组织前来朝拜,既满足了他们的祈愿,也沟通了同胞亲情。舞楼建筑别具匠心,曾被日本建筑大师清水正夫称之为“世界古典建筑中的奇葩”。

关林大门建于清乾隆五十六年,门板上排列的81颗金色门钉为帝王礼制,显示了关羽身后崇高的封建地位。仪门前一对重达三千余斤的铁狮,是明代善男信女敬奉关公的遗物,虽历余载风风雨雨,依然肃穆含威。五开间三门道的仪门曾是明代关林的大门,“仪门”取“有仪可象”之意,是当时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整理好仪表的场所。如今,来这里祭拜关公的信众也会在此整理衣冠、掸尘后才跨过仪门。仪门门额上的“威扬六合”匾,则是慈禧皇太后的御笔,十分珍贵。“六合”指东、西、南、北、上、下六方,意思是关羽的声威、神勇扬于天地之间。在仪门东西次间与尽间的五花隔墙上,各镶嵌刻石一方。东侧为岳飞画“关圣帝君像”,是宋代抗金名将岳飞因缅怀关羽的英勇忠义而作。画像上关羽横刀立马,威风凛凛,后世所画的关羽骑马造像多以此为蓝本。西侧的“关帝诗竹”,为关羽亲手所绘。

明清时期把祭祀关公列入国家祭礼大典,洛阳关林也是我国古代最早由朝廷派人专司承祀的庙宇,明代就设有专祀承礼的生员。康熙五十八年,加封关公洛阳后裔五十二代孙关霨为五经博士,世袭承祀林墓,雍正三年加封关公五十八代孙关文榜世袭五经博士,承祀解州关帝庙,雍正十年,加封关公五十二代孙关朝泰为五经博士,世袭承祀当阳关陵庙。

全世界有关庙数千座,其中最为有名的三座:洛阳关林、当阳关陵、解州关庙。洛阳关林葬的是关羽的头颅,当阳关陵葬的是关羽的身躯,解州关帝庙是关羽的衣冠冢。正因为如此民间才有一说,说关老爷死后头枕洛阳,身困当阳,魂归故里。

既然上面已说了解州关庙和洛阳关林的一些情况,不妨这里也简单介绍下当阳关陵的资料。当阳关陵,位于当阳市区西北3公里处。史载关陵是埋葬关羽身躯的地方,故当地民间流传有“头枕洛阳,身卧当阳”之说。关陵,原称“大王冢”,墓建于东汉末年(年)。南宋淳熙十年(年),襄阳太守王铢在墓前修筑祭亭。明代成化三年(年)始建庙宇。群体建筑则落成于明嘉靖十五年(年)。关陵,占地平方米,约合67亩多。采用中轴对称式帝陵规制,中轴线上,有八座古代建筑物,依次是神道碑亭、“汉室忠良”石牌坊、三元门、马殿、拜殿、正殿、寝殿、陵基。两旁有华表、钟楼、鼓楼、碑廊、斋堂、来止轩、圣像亭、伯子祠、启圣宫、佛堂、春秋阁等。正殿大门上方有清同治皇帝御笔“威震华夏”金字匾额一块。陵区四周,环以帝陵式红墙黄瓦宫墙。

说不清,理还乱。但有二个问题是回答了:一是建庙时间,洛阳关林先,公元年由曹操首建,解州关庙晚,大约公元年不知何人建,当阳关陵开始只有王冢并无庙宇,到年始有祭亭,年才建庙宇;二是占地面积,洛阳关林小,亩地,解州关庙大,亩地,当阳关陵最小,67亩多;至于哪个更为重,一为葬首之所,一为故乡祭祀之地,一为葬身之地。当阳与洛阳和解州无法相比,至于洛阳与解州难分仲伯。但因洛阳关林不仅是埋了关的首级,同时还是一座祭祀庙宇,多了一个功能,且建庙时间最早,所以貌似洛阳关林的地位要更高一些。

因本人常居洛阳,字里行间难免偏坦关林一些。此论也为一家之言,看者不必当真。

(图/文镶黄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sszl/1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