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孤”是我国古代许多帝王都曾经做过的事,如汉武帝临终前嘱咐霍光、金日磾、上官桀、桑弘羊四位大臣辅佐汉昭帝,昭烈帝刘备病逝白帝城前把朝政托付给丞相诸葛亮等。
所谓托孤,指的便是把年幼还不能够独当一面的继承人托付给信得过的大臣,让他们先代为理政,等到幼主长大成年,有了担当重任的能力,大臣再将大权奉还。
作为我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也有着因新君年幼而大臣辅政的例子。
崇德八年(),清太宗皇太极猝死在盛京清宁宫。面对天下无主的局面,多尔衮等亲王商讨,年仅六岁的爱新觉罗·福临继位,是为顺治帝。顺治帝在位十八年后驾崩,在遗诏里,他下令三子玄烨继位,由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四位重臣则辅佐朝政,史称“四大臣辅政”。
在“四大臣辅政”中,最后鳌拜一手遮天。
我们知道,康熙帝即位之初仅有八岁,而因为四大臣中的鳌拜擅权专恣。十六岁那年,他设计将其抓捕并关入大牢。人不免心生疑问,明明有四位顾命大臣,且其他三人名位都比鳌拜高上一头,为什么最终却是鳌拜一手遮天,难道另外三人就对鳌拜的专权熟视无睹吗?
其实,这还得从四大臣当时的形势说起。
位居四人之首的是出身正黄旗的索尼。他早在太祖努尔哈赤时期便是朝廷的重要成员,是德高望重的四朝元老。不过,到了康熙继位的顺治十八年(),他已经年逾花甲,逐渐年老体衰、疾病多发,变得随遇而安,对朝政不再热心,谨慎小心。索尼自然无法对鳌拜产生威胁。
居于第二的大臣是苏克萨哈,他出身正白旗,原本依附于多尔衮。后来,他又靠着检举揭发多尔衮的罪行被顺治帝重用。从出卖多尔衮的举动可以看出苏克萨哈其实并不是心地善良之人。《清史稿》也评价他是“见忌同列,遂致覆宗”。苏克萨哈见风使舵的性格特征决定,在强势的鳌拜出现后,他不会鸡蛋碰石头,自找麻烦。
第三位是与鳌拜同出于镶黄旗的遏必隆。虽然是开国五大功臣之一额亦都的后代,但他为人懦弱,几乎没有主见。加上和鳌拜同属一旗,两个人的利益基本一致。所以,他也不会做出反对鳌拜的举动。
看完这三人,我们再说鳌拜,作为战功赫赫,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的三朝元勋,他不但性格勇猛刚烈,还很有手腕,不少大臣都屈从于了他的淫威。
就这样,索尼放任自流、苏克萨哈隐忍不发、遏必隆装聋作哑,鳌拜成为没有缰绳的野马,朝中罕有敢违抗其命令者。
康熙五年(),鳌拜想要将镶黄旗的土地与正白旗的土地交换,以此打压正白旗。对于这次旗地交换行为,正白旗的户部尚书苏纳海与直隶总督朱昌祚、巡抚王登联联名反对,结果都被鳌拜判为死罪。
当十三岁的康熙帝以此事询问其他三位辅政大臣的意见时,最德高望重的索尼因为事不关己,加之他与镶黄旗的遏必隆本也希望看到正白旗被打压,所以都没有反对。至于正白旗的苏克萨哈,则认清现状,知道自己没办法翻盘,所以沉默不言。
从这一事例就可以看出,当时的其他三位辅政大臣要么不想管,要么管不了,鳌拜也就因此独大。
事实上,几乎与世无争的索尼其实对鳌拜有过一次冷厉的攻势。
康熙六年(),索尼带着三位大臣共同上书,请求十四岁的康熙帝亲政。三个月后,索尼与世长辞。或许,他是知道自己大限将至,为了帮助康熙帝斗倒鳌拜,在最后那段日子里,他不顾鳌拜的感受,执意让康熙接触皇权。
事实证明,有了索尼的这一举动,康熙帝才能展开一系列准备工作,也趁着鳌拜对自己没有太多戒心将其铲除。
索尼去世后,原本排名第二的苏克萨哈跃升为辅政大臣之首,不过他却没有依仗这一身份扳倒鳌拜,而是主动请求解除自己的职务,前往遵化为顺治帝守陵。
苏克萨哈的这步棋走得很精明,因为辅臣之首的他主动请辞,那么鳌拜、遏必隆也就有了压力,他们不跟着卸任,难免会招致非议。
历史,有时候充满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变数。
不过,心狠手辣的鳌拜被苏克萨哈激怒,竟然编造罗列其二十四条罪名,逼迫康熙帝将其处死。苏克萨哈一死,剩下的遏必隆是自己的跟班,鳌拜自然更加肆无忌惮,等到康熙八年()鳌拜伏诛,助纣为虐的遏必隆也被弹劾削爵,最终于五年后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