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子弟是什么?很多上了年纪的人都知道,但是年轻人知道的可能不多了。清兵入关以前,17世纪初,努尔哈赤(清太祖)把满洲军队分成了四旗,每一旗,起初是七千五百人。后来因为人数一天天增加(以满人为主,也包括少量蒙、汉、朝鲜、俄罗斯等族人),又由四旗扩充为八旗。八旗旗色的分别,是除了原来的正黄、正红、正白、正蓝之外,再加上镶黄、镶红、镶白、镶蓝。清朝八旗子弟享受了年的优厚政策,万人断送了清朝的江山。
16岁登基的崇祯执政时,明朝处于内乱、外患、地方势力割据、庞大的文官集团把持朝政,整个明帝国可谓内忧外患,风雨飘摇。崇祯勤俭勤勉,兢兢业业,付出全部的精力与明末庞大的文官集团抗争,17年来用尽心力意图复兴明室,最终城破自缢。而此时大明朝最后的精锐“关宁铁骑”在吴三桂的率领下仍然牢牢控制着山海关,把满清八旗拒之门外。
李自成进京之后,为瓦解明军残余势力,多次遣使招降明山海关总兵吴三桂,未果。顺治元年(年)四月二十一日,李自成与吴三桂进行一片石战役。战至四月二十二日,吴军渐渐不支。吴三桂乃降于清朝摄政王多尔衮,两军联手击溃李自成,主将刘宗敏受伤,急令撤退。四月二十六日,李自成逃到京城,仅三万余人,四月二十九日,李自成在北京称帝,怒杀吴三桂家大小34口,次日逃往西安,由山西、河南两路撤退。临行前,火烧紫禁城和北京的部分建筑,七月渡黄河败归西安,不久,弃西安,经蓝田,商州,走武关。由于南明弘光帝朝廷的建立和大顺军的节节败退,很多投降大顺的原明朝将领复投南明或清朝,李自成于是疑心日盛,终于妄杀李岩等人,致使人心离散。
清军入关标志着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王朝的开始。清军入关后,清政府曾提出“满汉一家,一体眷顾”的口号,因此大量录用汉族人为官。京官满汉平分,外官则是汉多于满。然而有实权的位置大都掌握在满清贵族手中,汉人在统治阶级中处于从属地位。全体汉人还要出钱供养满洲人,所以清军入关后,在整个清代社会,满清贵族和汉族人民是封建地主农民关系。人数极少的满族成为了中国统治民族,为了照顾这些出生入死的八旗子弟大清历代皇帝给他们一系列特殊待遇,让八旗子弟享受锦衣玉食的同时也让他们失去了原有的血性。
大清入关之时满族人口不到万,其中除了十七万军队之外其他大多是士兵的家属儿女,相比明末清初中国两亿多的人口万显得微不足道,因此朝廷有绝对的能力能够养活他们,而就这万人断送了清朝的江山。当时在北京的旗人每月能领到四两银子,还有一百二十斤大米,即使不在京师也能领到二两银子和六十多斤大米,这样的条件即使什么也不干也能活得很滋润。
最大的一个措施,就是通俗说的给满人的“铁杆庄稼”。满洲全民皆兵,这一传统,在统一中国后一直保存下来。因此,所有满人成年男子,都是要当兵的。当兵就要吃饷,这也正常。但天下安定后并不需要那么多八旗兵。因此,很多满人不用当兵,但清政府还是照给他们军饷,而且不用纳税。一般在京城的旗人,每月能领到2—4两银子(一两银子往往能换一千多文钱),外加1石左右的米(斤)。不在京师的旗人,一个月能领1—2两银子,半石左右的米。这些银米,足够一家人过衣食无忧的生活。因此,满人要么是当官当差,要么就是不工作,整日里吃喝玩乐。
在大清王朝,汉人和旗人的科举是分开的,由于满人少,所以他们的科举竞争也大大小于汉族科举。但如果考不上,也没关系,只要会写字就行,总有一些机会给他们的。这时候,旗人还可以去各个衙门抄抄写写,称为笔帖式,给编制给品级,有大把大把升迁的机会,成为封疆大吏的不在少数。
如果一旦考上了,自然不用多说,直接做官了。而且根据大清规定,首崇满洲,也就是同级别的满官地位是高于汉官的,升官发财的机会是大把的。清朝官制中特别有“缺”的内容,即对很多岗位有民族要求。比如六部尚书必须满汉各一人,侍郎满汉各两人,这自然对人少的旗人有利。另外,还有很多岗位干脆就专供旗人,比如内务府系统。
此外朝廷还给每个旗人分配土地和房产,开国之时即使身份最为卑微的旗人也分到了三十亩良田。满清政府定都北京,把之前住在北京内城的百姓全部赶到了外城,腾出来的住房就分配给了八旗子弟,后来旗人越来越多房子不够住,康熙皇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修建了两千座新房分配给八旗暂时得到缓解,乾隆皇帝时出台了让旗人抵押粮饷廉价买房,此措施一直延续到清末。
由于什么都不做,就有体制保障,能一辈子衣食无忧,所以八旗子弟基本上也没什么动力。悠游无事,进而养尊处优,每月等朝廷发一份钱粮来花销。但是,不干事,旗人们都干嘛去了?人家忙着呢!泡茶馆,养宠物,玩票,赌博,斗蟋蟀,放风筝,玩乐器,扎风筝,汉人吃喝玩乐、休闲游戏的事情都学会了,还自创了许多娱乐形式——对中国民间文化来说,旗人立下大功。围绕驻地,旗人聚居,形成“旗城”,自成体系,有别于其他城区。
这一情况直到太平天国运动爆发,清政府为镇压太平天国迫不得已才开始让汉族官员真正的掌握权力。八旗子弟的福利享受了年,这一切都随着大清亡国而灰飞烟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