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旗”是清朝的根本制度,努尔哈赤起初整顿组织,设了黄、白、红、蓝四旗,后来增设镶黄、镶白、镶红、镶蓝四旗,共为八旗。一开始八旗都是满人,后来归顺的蒙古人增多,于是又有了蒙古旗。皇太极在位时,首次增编了汉军旗。
如此一来,八旗中就包含了八旗满洲、八旗蒙古和八旗汉军。不过清朝八旗是因族源分为满蒙汉的,实际上大家都是中国人。也许你不知道的是,在八旗所属之下,还有支牛录全是外国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明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覆育列国英明汗”,建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年号天命。明崇祯八年(后金天聪九年),皇太极在盛京称帝,定国号“大清”,改元崇德。
无论是努尔哈赤还是皇太极,他们在位时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想要统一天下。所以他们不断向外扩充,一直在为入关做准备。到了顺治元年,清朝终于入关,开始进行对全国的统治。
在这整个过程中,清朝不断向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用兵,沙俄势力为了与清兵抵抗,损失了不少人。这些俄国人被俘虏到京城,久而久之人越来越多,统治者也不知该如何处理。
在这个时候,便有大臣建议将他们分配到各旗,可是分配下去又太麻烦。最终,皇帝就干脆将他们编为一支牛录。
牛录制是满人的先世女真人所用的组织形式,当时每到采捕季节,各族村就需要组织人手。他们便会以血缘和地缘为单位进行狩猎,再选出一位有名望之人担任首领。
当年努尔哈赤在进行整编的时候,便设置人为1牛录,5牛录为1甲喇,5甲喇为1固山。管理牛录的人起初叫牛录额真,后来清朝入关,便改为汉称“佐领”。
因此,当时这些被俘虏的俄国人,就这样被编入镶黄旗第四参领第十七佐领。考虑到让谁来管理这支队伍都不太方便,于是专门任命俄国人伍朗格负责管理。
这些俄国人,本来是俘虏,但自从被编入八旗,他们的地位一下就提高了。首先,他们隶属于满洲八旗,上三旗中的镶黄旗,这就比蒙古和汉军的地位要高了。除此之外,他们还获得许多特殊照顾。
比如朝廷不仅给他们提供住处,还分派专门侍奉的佣人,就连一年四季穿的衣服,都会定期发放。别说只是个人生活问题了,就算是婚姻朝廷也给你解决。那些女犯或是受连坐的犯人女亲属,就被许配给这些俄国人为妻。有的人要是立了功,还可以娶到大户人家的姑娘。
不过既然归顺了清朝,就要像其他旗人一样剃头留辫,这些俄国人在中原待久了,也就慢慢被同化。他们的子孙后代,身上便有着越来越多的中国血统。甚至他们还与满人一样,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开始改了汉姓,比如“罗曼诺夫”就姓“罗”,“杜必宁”就姓“杜”等等。
清朝如此优待这些俄国人,自然不是指望他们能在战场上以一当十。实际上他们在前线,主要担任的是侦察和招降工作。就比如康熙年间,沙俄多次入侵黑龙江流域,清廷勒令对方撤退未果,康熙便派萨布素前去退敌。
这一次虽然将沙俄击败了,可没想到康熙二十四年,他们却卷土重来,再次占领了雅克萨城。康熙龙颜大怒,随即下令反击,这次八旗之下的这支俄国兵,便立了大功。
他们来到阵前,向自己的同胞招降,沙俄军队的将领担心有更多伤亡,便选择放下武器。俄国摄政王抵挡不住清朝的围攻,最终只得请求议和。在康熙的允许下,他们撤退到尼布楚,与清廷签订了《尼布楚条约》。
这些俄国人久居中原,到了晚清时期,其子孙后代早已不见俄国人的外貌特征。其实,在清朝的八旗之中,还不仅只有俄国人存在,另外还有高丽佐领(朝鲜人)、回子佐领(维吾尔人)、番子佐领(藏人)和安南佐领(越南人)等。
(参考文献《清史稿》《北京俄罗斯旗人的历史与命运》《钦定八旗通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