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有一特殊机构,谁的钱都敢捞,皇帝花一

在封建社会时期,皇帝是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正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过,皇帝虽然权倾天下,但也只是一介凡人,跟大家一样,需要吃饭、睡觉,加上皇帝还有后宫佳丽三千人,个个都需要有专业的人员来伺候。因此,衍生了许多专门负责皇帝以及后妃衣食住行的机构和职业。历朝历代,主要都是由太监负责照顾皇帝的日常生活。可是,在明朝时期,太监由于权力过大,经常发生祸乱朝纲的事情,对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危害。

清朝入关后,为了避免太监手中掌握的权力过大,设立了一个特殊的皇家事务管理机构:内务府,最高长官是总管内务府大臣,官阶为正二品。一般由满族王公或皇帝亲信的满族大臣担任。

内务府下辖的机构共有“七司三院”。管理着宫廷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连皇帝的“私房钱”(内府库银)也归内务府打理。太监、宫女的选拔、考核都需要由内务府安排。整个内务府系统中供职人员高达三千余人,比事务最繁忙的户部人数还要多出十倍以上。

内务府的主要工作人员由八旗满洲中的上三旗(镶黄旗、正黄旗、正白旗)包衣奴才构成。包衣奴才也称包衣阿哈,是一种世世代代隶属于八旗满洲贵族的家奴。包衣奴才大部分来源于早年沦为奴隶的满族平民和在战争中掠夺过来的俘虏,他们的一生都要完全听命于主人的安排,甚至他们的子女也同样要成为主人家的家奴。

不过,包衣人虽然是奴隶,但如果主人发达了,他们往往也跟着鸡犬升天。尤其是上三旗的包衣奴才,由于他们是皇帝的家奴,身份上更有了一层特殊性。一方面,他们的身份极为卑微;另一方面,一些包衣奴才因为近水楼台,得到了皇帝的垂青,所以反而可以更容易的升官发财,享尽荣华富贵。

上三旗包衣选入内务府后,摆在他们面前的就是一条“钱”途无限的康庄大道。可以说内务府每个部门都是富得流油的“肥缺”。《红楼梦》作者曹雪芹出身于正白旗包衣世家,从他太爷爷开始担任内务府旗下的“江宁织造”,家里的金银珠宝用车载斗量来形容,可以说一点都不夸张。而曹家只是众多在内务府供职的包衣奴才的一个缩影。

内务府管理皇家生活的方方面面,所以捞钱的手段也是五花八门。比如像野山参这些珍贵的物品都是皇室特供,商家不能卖给平民百姓,内务府就可以通过很低的价钱采购到手。民间一些富豪大户要是想买野山参来补补身体,那就需要托人找关系,用很高的价钱从内务府的人手里购买。这中间巨大的差价自然就落入内务府供职人员的腰包了。

从百姓身上赚点差价这些都是“小儿科”,内务府最牛的地方在于他们谁的钱都敢捞,连皇帝的钱都不放过,甚至捞的更狠。比如皇帝的正餐名义上要用好几只羊、十几只猪、几百斤的牛奶、蔬菜、瓜果。但皇帝一个人真正能吃的了多少东西呢?所以真正用于购买食材所花的钱不过是九牛一毛,其余的钱都被内务府相关工作人员给“笑纳”了。这还只是日常生活,如果遇上什么重大节日或活动,那才是一场真正捞钱的“盛宴”,个个赚的盆满钵满自不必说。可以说清朝皇帝花一块钱,内务府就要捞走其中的九毛,甚至更多。

有人会觉得奇怪,内务府这样捞钱,皇帝怎么也不管管呢?其实,皇帝也是有心无力。一来,内务府出身的人都是皇帝的家奴,相比外人来说,皇帝对他们还是更信任一些。如果要换掉他们,那找谁来替代呢?二来,外面的大臣们一般不会去举报内务府的事,毕竟在清朝这算是皇帝的家事。所以皇帝在很多时候都是被蒙在鼓里,他能猜到内务府的人肯定有中饱私囊的行为,但却猜不到他们拿走的是大头,留给他自己的只是零头而已。




转载请注明:http://www.abachildren.com/xgyy/3467.html